文旅融合下虢国博物馆的发展之路
三门峡市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是连接豫、晋、陕三省,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虢国博物馆作为三门峡市文旅融合的重要窗口,用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让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让文旅产业释放更多发展新动能,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顺应文旅融合新诉求。
奏响“文化 旅游”交响乐,增强博物馆对外吸引力。为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把蕴藏在博物馆中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释放出来,博物馆新展览变“文物展”为“文化展”,通过对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的展示,深入发掘文物背后的内涵,从而体现虢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行业竞争力;同时,还积极参与“黄河文化旅游节”“一节一展”“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将博物馆游与休闲观光旅游相融合,发挥文化旅游效应的最大化;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参加三门峡文化旅游(郑州)推介会,纳入“魅力三门峡一日游”旅游线路推广,自2020年11月起,先后有十余趟满载郑州、南阳、安阳及上海、新疆等省内外游客、媒体及旅行商的“天鹅号”高铁旅游专列抵达三门峡,2021年4月17日来自北京的“中国首列天然氧吧专列·三门峡号”抵达三门峡市,博物馆均是首站打卡地;此外,还积极响应国家级天鹅湖旅游度假区创建项目,连“点”成“线”,联合天鹅湖国家城市公园、陕州地坑院、黄河公园、陕州公园、高阳山温泉等景点,打造黄河文化沿线精品旅游带,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对外吸引力。
打造“博物馆 研学”教育基地,探索博物馆发展新方向。虢国博物馆作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探索新路径发挥教育阵地作用。博物馆打造的“崤函少年”社会教育品牌主要面向青少年群体,分为“暑期小小志愿者讲解员”“虢学小讲堂进校园”“虢国珍宝进校园”“虢风剧社”四个系列。“暑期小小志愿者讲解员”以培养学员口语表达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为主,利用暑期招募小小讲解员开展讲解培训,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培训学员200余人;“虢学小讲堂进校园”以精品课程的方式宣讲历史故事,旨在让学生们了解历史典故,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至今已开展课程20余次,参与学生累计3000余人;“虢国珍宝进校园”以近距离触摸感知文物为主题,携带文物复制品进校园,让学生们欣赏文物的同时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如青铜铸造工艺、纹饰雕刻手法、器物用途等,至今已走进30多个学校,参与学生累计2万余人;“虢风剧社”以话剧展演的形式与青少年互动,青少年可参与其中扮演人物、穿戴周代服饰,使用周代器具,在互动中了解虢国文化,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已排演剧目2个,累计受众3万余人。除品牌系列外,还利用法定节假日开展“灵鼠迎新”“孝老爱亲度重阳”“福牛闹元宵 虢博送吉祥”等主题社教活动,丰富社会教育内容。
近几年随着博物馆研学游的兴起,博物馆也紧跟发展潮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不仅与多家旅行社签订研学协议,制定相关研学优惠政策,还与各中小学校相结合,深度打造研学游课程,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凸显博物馆发展新方向。
运用“互联网科技 创意”,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力。为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虢国博物馆通过运用新媒体、新手段和新技术,加快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新格局。
为有效扩大受众群体,让公众足不出户了解虢国博物馆,特推出“云探虢博”系列,采用线上讲解的方式,通过讲解员对文物的描述和展示,让观众身临其境领略文物风采,了解馆藏文物、文博知识,给线上观众带来视听双重享受;在网站上开设线上展览栏目,制作“虢国夫人珍宝展”“古代车马文化展”“虢国故事”等陈列展览,借助海量的数据资源,突破线下布展的限制,赋予展品广阔的生命力,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借助“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利用电视、微博、微信、网站等媒介全方位宣传,将曾经“冷门”的文物带进普通百姓的生活,让宝贵的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
线下采用LED电子屏、影视厅多媒体投影设备、车马坑融合投影设备,以现代声光电技术和多媒体、视频播放等形式,动静结合,让观众深度了解文物中蕴藏的历史艺术信息。还在展厅配置多媒体触控查询机,内含成语故事、历史典故、虢宝连连看等互动游戏,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使观众获得更好的欣赏体验,从而促进博物馆的旅游发展。此外,为了将文化触角广泛延伸,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博物馆将“文创”与“非遗”相结合。2020年双庆佳节期间,邀请剪纸、捶草印花、香包、艾灸等非遗传承人走进博物馆,在展示传统技艺的同时推出博物馆设计的融合经典文物元素的文创产品,如虢国神镜——阳燧、青铜小天鹅摆件、青铜笔筒等等,让观众在游览结束后把文化带回家。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既是博物馆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博物馆面临的全新挑战。虢国博物馆不仅奏响了“诗”与“远方”的共鸣曲,更以全新的发展方向与创新理念扮靓我们日益繁荣的精神文化家园,以全新发展之路释放文旅融合新动能。
作者:张静
作者单位:虢国博物馆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西方成吉思汗式人物征服四大文明古国中三个,掠宝太多建博物馆
博物馆的“黑”历史本文作者倪方六谈到盗墓,这其实是体力技术的活儿,一般人做不了的。而且,花了吃奶的劲挖开来,有没有东西还不一定,十墓九空,古代盗墓者贼精呢,那么多珍宝埋在地下,还等你刷脸时代的龟孙子来盗!于是,又有人歪想到了弄得宝物、快速发财的捷径,这捷径绝不会空手,只是危险系数太高,弄不好要丢脑袋的——那就是盗博物馆。说到博物馆,我这里扒扒它的黑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36:540000农村丧事戴孝讲究多,侄子与孙子、曾孙与玄孙咋区分的?弄错惹祸
披麻戴孝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传统丧事风俗中,披麻戴孝是最讲究的。孝衣如何穿,孝帽如何戴,当事人都很在意,不能乱了辈分,更不能失礼。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一风俗。(农村葬礼)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38:2400025回眸:2012年NBA季后赛之雷霆的晋级之路
对于今年的西区季后赛雷霆最终杀进总决赛虽然还在大家意料之中,但是这群年轻人所展现的统治力,却着实让人感到惊艳。他们以一种超出大家预料的顺利,果断干掉了过去多年统治西区乃至全联盟的三支强队。如果让我用两个词概括他们的话,就是:逆天、反传统。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10:220001妃子为啥都带指甲套 都是为了方便皇帝(清朝皇宫)
妃子们带着的指甲套是为了方便人们认出他的身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后工具大多数都源自于清朝,比如说《甄嬛传》以及延禧攻略等等,在我们看这些电视剧的时候,可以清清楚楚的发现。这些后宫的妃子们指甲上往往都会带着一个很长的指甲套,人们都在怀疑为什么当时的女人们都要这样做?这不是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方便吗?指甲套我要新鲜事2023-08-04 21:13:230000河北老汉发现祖坟冒烟 专家马上封锁山(祖坟冒青烟)
河北一个老汉的祖坟下是唐朝富商的古墓。一直以来在我们中国,如果说某个家族出现了一个当官的人,其他人可能都会说这家人是祖坟冒青烟,意思是老祖宗保佑。不过在2018年,湖北的一个老汉居然发现自己家的祖坟真的冒烟,他也吓得不轻,赶紧报警,而警方则是找来了考古队,因为这个老汉家的祖坟并不只有他们家的坟墓,还有着一些古代人的古墓。古墓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9-27 21:09: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