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鸟龙:小型兽脚恐龙(外形酷似鹈鹕/最小仅50厘米长)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08:420阅
似鸟龙是一种兽脚类恐龙,诞生于8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由于外形非常类似现代鸵鸟,因此才取名为似鸟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嘴巴是尖锐鸟喙状,眼睛硕大且后肢修长有力,大部分都长有羽毛。第一批似鸟龙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
似鸟龙的体型

似鸟龙属于小型杂食性恐龙的一种,体长普遍只有1.5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排到606位,大小相当于现代的一只大型犬,和雅角龙、纤细盗龙以及拜伦龙等小型恐龙非常类似,不过在似鸟龙类中体型最大的恐手龙却有着12米多的体长,但最小的甚至不足50厘米。
似鸟龙的外形特征

似鸟龙很像现代的鹈鹕或者鸵鸟,脖子和后两足极为细长,吻部非常尖锐,尤其是嘴巴属于一种类似鸟类的角质喙。并且似鸟龙的前肢指爪很像现代树懒的手,虽然只有三根,但是每一根都非常修长弯曲,能够轻易的将树枝勾下来啃食,同时它们还具有非常粗壮但细长的尾巴,尾椎骨就多达40节,所以能够在奔跑时很好的保持平衡,再加上后肢小腿比大腿长,因此它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43公里,堪称奔跑能手。
似鸟龙的生活习性

似鸟龙虽然长有羽毛,但基本上都不是飞羽,所以科学家推测它很难像翼龙那样飞起来,不过翅膀可能还有其他的用途,比如求偶或者孵化等。科学家根据似鸟龙的喙状嘴和胃中发现多块的胃石都能够看出它属于植食性恐龙的可能性更大,而这种奇特的进食方式非常类似现代鸟类的嗉囊,而在兽脚恐龙中是非常少见的。
似鸟龙的化石发现

似鸟龙化石在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境内发现的最多,最早的一次是在1916年于加拿大发现的,当然之后还有不少的化石陆续被发现,比如在1978年的时候由中国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曾经在沙漠山丘处也发现了似鸟龙的身影,甚至中美联合古生物学家团队也曾经在内蒙古地区的沙漠发现了未成年个体的似鸟龙化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中南海发现夏时期龙山文化黑陶,距离夏王朝解密还会远吗?
在中国考古学对夏文化的研究中,龙山文化被解读为对应中国夏时期的考古文化,其代表陶器为龙山黑陶。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其年代为距今4500年至4000年,也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最晚延续到3900年前。龙山黑陶也是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文化,在中国文献典籍中“夏尚黑,商尚白”成为华夏民族的一种历史记忆。我要新鲜事2023-10-04 20:04:500000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蒙古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诞生于下白垩纪,正模标本是一颗在中国的内蒙古发现的牙齿化石,这也是中国内蒙古考察团队发现的首颗蜥脚类恐龙牙齿化石,在这之后还陆续发现了不少颈椎骨等,目前还不明确它属于蜥脚类恐龙的哪个演化支。蒙古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0:21:020000过去农村办丧事要搭灵棚,正中的“灵”字为何不能用毛笔写?
过去白事开吊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人走了,生者会为他操办后事,这就是俗称的“白事”。白事中有一程序,是接受亲友故交的吊唁——这在过去叫“开吊”,是丧礼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农村白事)开吊在不少农村称为叫“吊纸”,因为前来吊唁时会带着火纸(纸钱),在棺头的老盆里焚烧,故又叫“烧纸”。这纸不是白烧的,还得对丧家作出实质性的表示,送出礼金、礼物,因此又称“出礼”。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4:100004日本人初次来华盗宝想出鬼点子,扮成“花姑娘”,以蒙混路人
日本人第一次到西域盗宝真相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说了日本人在西域“探险”时写下的“盗墓日记”。这一篇继续讲日本人在华盗宝史,来说说日本早期组织人员到西域探险的经过。最早被大谷探险队派遣来华的日本人名叫橘瑞超。当时,为防意外,日本人想出一个鬼点了,让秀气的橘瑞超扮成“花姑娘”,玩美人计,蒙混路人。图:橘瑞超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33: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