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头龙:北美洲小型食草恐龙(长2.5米/距今6800万年前)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3:21:021阅
倾头龙是种小型厚头龙亚目恐龙,它体长2.5米,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北美洲。倾头龙头颅骨较圆它的尾部具有骨化肌腱,可使尾巴保持僵挺,其化石首次发现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通过研究发现它是草食性动物,以树叶、水果为食。
倾头龙基本资料

倾头龙是一种北美洲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5米,重约130公斤,与膨头龙、火盗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04位,生活在距今8350万年-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尽管在恐龙中体型小,但倾头龙与现代的老虎战斗的话,还是能轻易秒杀的!
倾头龙化石

倾头龙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以及亚洲的蒙古国,其化石并不完整,只有部分骨骼,头骨和少量骨头。通过对化石的拼凑与研究,专家推测倾头龙是种小型厚头龙亚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的北美洲和亚洲。
倾头龙形态习性

倾头龙的近亲是平头龙,但不像平头龙的平坦头颅骨,它的头颅骨较圆,像剑角龙般倾斜。剑角龙有一对沟从框上/前额到后颅顶,分隔出颅顶前部,但倾角龙没有这特征,它的尾部具有骨化肌腱,可使尾巴保持僵挺。另外,倾头龙是草食性动物,以树叶、水果为食。
北美洲发现的恐龙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在北美洲发现了169种,加拿大发现了46种,其中就包括倾头龙、胄甲龙、厚鼻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挖掘和发现,小编相信会发现更多的恐龙。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合肥出土宋代墓葬 此墓曾被严重破坏 却让考古专家为之疯狂
2020年6月份,合肥传来了一则最新的考古消息,位于长丰埠里的墓葬群再次有了新的发现。根据专家的推断,这个墓葬群应该属于宋朝时期的某个大家族。其中一座墓葬,虽然没有出土太多有价值的陪葬品,但吸引了来自江苏、北京、湖北等权威考古专家的关注。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0:16:480000文物仿品史上传奇:真品从清宫中现身才知圆明园被烧国宝是假货
散氏盘珍贵在哪?文/吴甜甜、倪方六各位周末好,接着上篇的文章《中国好东西全让蒋介石运在台湾?》,与大家继续聊聊台北故宫镇馆宝物之一“散氏盘”的传奇故事。故宫博物院老院长、文物专家马衡听到一起清点文物的工人说发现大铜盘,感觉也是意外,根据上面的铭文的风格,基本可以确定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只是,民间一直传散氏盘真品被英法联军在烧圆明园时烧了,那这一件是真品还是赝品?一时无法确定。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23:400000张光直:要是有个青年考古工作者来问道
本文于1993年11月7日首发于《中国文物报》,后收入《考古人类学随笔》有大才、有大志的年轻人,很少有学考古学的。我有时白日做梦,梦见天资好,人又天真又用功的中国青年,志愿以考古为终身事业,来问我这个老年考古学家对他(她)有何指示,这虽然只是梦境,我还是将答案准备好,以防万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2:55:580001「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大溪遗址
▲大溪遗址大溪遗址位于长江瞿塘峡南侧,1959~1975年曾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发掘,总发掘面积达57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08座,出土文物1250余件。主要有石斧、石锛、石杵、石镰、纺轮、骨针、蚌镰、网坠等生产工具。▲大溪文化陶簋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0:22:400001宋宫第一名琴被金人掠走当陪葬品,18年后被盗出,张大千曾收藏
中国古代名琴与学琴本文作者倪方六现代家长都喜欢让孩子学琴,估计不少孩子一暑假都在上才艺班。中国人学琴有历史,中国一直有“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这类说法,可见中国人学琴的历史有多么悠久。虽然传说中的中华人文始祖亲手制琴一说并不可靠,但反映的文化信息还是有意思的。在古代,学琴属于“六艺”之一的“乐”的范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8: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