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猎龙:北美小型恐龙(长3米/被误认为长有硕大牙齿)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50:171阅
小猎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窃蛋龙科恐龙,诞生于1.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成年后的体长可达3.3米以上,食物以肉类为主,大多是其他恐龙的蛋、昆虫、小型动物等。小猎龙最早一批化石是在北美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的,它也是北美已知的最早期的窃蛋龙恐龙。
小猎龙的体型

小猎龙属于小型肉食恐龙的一种,成年后的体长普遍在3.3米,而未成年的小猎龙则体长只有1.2-1.3米,在目前已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排名628位,相当于现代的一只狮子大小,类似何信禄龙、可汗龙以及羊毛龙的体型。
小猎龙的化石发现

小猎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的美国蒙大拿州发现的,根据地层判断出它的年龄后,发现它可能是目前人类已发现的最早期的窃蛋龙科恐龙,其中部分化石是未成年个体,体长只有1.3米,化石包含了颅骨、左腓骨、左肱骨以及尺骨等多种完整骨骼。

在1933年的时候,专家巴纳姆·布朗挖掘出了小猎龙的化石,但是当时它将恐爪龙的牙齿化石也混入了其中,因此这也使得他错误的认为小猎龙是脑袋大、身子小,并且长有一颗非常硕大的牙齿,因此当时他就给小猎龙取名为“有大型牙齿的蜥蜴”,因此这也就成为了小猎龙的非正式名称,直到1970年的时候,约翰·奥斯特伦姆才将其正式取名为小猎龙。
窃蛋龙科恐龙的特征

窃蛋龙科恐龙的外形非常像是鸟类,一般都具有非常尖锐的鸟喙状嘴巴,但是没有牙齿,其中部分品种还长有头冠,它们的体型大多都非常迷你,基本上都只在1-2米左右长,目前地球上首次出现的窃蛋龙科恐龙就是8400万年前的小猎龙。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遗憾 华夏子孙长期无能解读夏的证据呼吁重新解读甲骨文
华夏子孙长期以来无法解读夏朝的证据,这令人感到遗憾和难堪。我呼吁两岸学术界合作,重新解读甲骨文,尤其是夏朝相关的内容。建议在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成立一个"先秦文字工程抢救中心",并尽快组建综合学科小组,纠正以前对"司母戊"、"司母辛"鼎和"妇好"墓的错误解读,并对展览、宣传题材进行重新编写,尤其是纠正教材中的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6-13 21:17:120001假如姚明成为一个考古学家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1:530000葛剑雄|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和局限
现存于国内外的中国家(族)谱超过4万多种〔1〕,上海图书馆的收藏据说在万种以上,海外的一些机构,如美国犹太谱牒学会的收藏量也十分可观。近年来,家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已经受到有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总的来说,家谱的文献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别是从已有的成果看,普遍存在着一些片面性,反映出一些学者对家谱的局限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兹择要论说。一家谱与移民史研究0000牛年春天的牛文物:陶牛、木牛,全是老黄牛
正月里是新春,过了年,开工了,也就是开年了,接着就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当然离不开老黄牛,今儿咱们就以博物馆里的牛文物为话题,说说牛文物的那点事情。博物馆里的牛文物,从质地上来说,有玉的、石头的、青铜的等等,但老李今天要说的是陶、木质地的牛文物,为什么呢?因为陶、木从材质上说,更有普遍性,更接地气,也更有考古特色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10:450000中国古代最残忍的殡葬方式,颠覆孝廉,违背人伦,却流传了几百年
任何一种文化有其精华的地方必然也就有相应的糟粕部分,即便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中也有着很多不合理的文化习俗和现象出现。近两年来政府相关部门都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简化古老风俗习惯,特别是在殡葬管理方面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完备的改革方案,用文明的先进的现代殡葬方式代替之前既费力气又滥用土地的土葬,实在是明效大验。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40: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