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伯龙:非洲小型腕龙科恐龙(长1.8米/生于侏罗纪中期)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3:22:301阅
拉伯龙是一种大鼻龙类的腕龙科恐龙,诞生于1.67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体长1.8米,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目前已经发现了不同年龄的个体多达3-10个,但是能够鉴别的特征还比较少,第一批化石是在非洲东南部发现的。
拉伯龙的体型

拉伯龙虽然属于蜥脚下目中的大鼻龙类恐龙,但是它的体型并不算大,全长只有1.8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之中仅仅只排名587位,类似于现代一只大型犬的身材,和驰龙、足龙、纤角龙等小型恐龙有着类似的体型。
拉伯龙的化石发现

拉伯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非洲东南部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的,据说这批化石当时就埋藏于马任加盆地之中的伊萨鲁地层,所以科学家也判断它是诞生于侏罗纪的提通阶时期,并且和长颈巨龙、腕龙等都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拉伯龙的正模标本化石中包含了不少的骨骼,比如神经弓、脊椎、四肢骨,但是唯一遗憾的是其中并没有颅骨化石,不过化石总体来自3-10个个体,并且包含了不同年龄层,所以也算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据说根据骨骼研究结果,科学家判断它是一种寿命非常长的恐龙,可能在31-44岁时才会性成熟,并且会很快速的开始成长,长出很多的纤成骨。

据说最初1894年的时候科学家理查德·莱德克是将拉伯龙归类于沟椎龙的新种属,但是直到1986年的时候,约瑟·波拿巴才拿着这些化石重新研究,并且反驳了以上的说法,并且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恐龙种属,并且发现它和腕龙科可能是亲缘分支,最终才正式的命名为拉伯龙,而这个名字则是为了纪念当时著名的古生物学家艾伯特·拉伯。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黄博:古格的黄昏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3:20:130000聚焦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 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召开
5月12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办,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承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45:000000新发现 | 苏州陆慕老街发现明代金砖窑址群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21:160000揭秘秦始皇陵墓不能挖的原因
秦始皇陵墓之所以不能挖的原因主要4个,分别是保护文物完整性的需求、技术难题的限制、考古道德和伦理的考量和政策法规的约束。秦始皇陵墓是中国历史上第1位皇帝的陵墓,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现代化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对于秦始皇陵墓的发掘,却始终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些埋藏在地下的秘密仍然无法全部揭开。我要新鲜事2024-07-31 12:29:49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