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兽脚亚目:依特米龙 仅出土破碎颅骨(视力超强)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43:462阅
伊特迷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上白垩纪时期,体长可达4.5米,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目前仅仅只发现了一个非常小且破碎的颅骨化石,第一批化石挖掘于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研究发现它有着非常好的平衡力和视觉。
伊特迷龙的种属关系

伊特迷龙最初被认为是暴龙超科和驰龙科,但是09年的时候,专家尼可拉斯·朗里奇以及菲力·柯尔才明确的将其归入了驰龙科的伶盗龙亚科,并且在1976年的时候为它确立了独立的种属,称之为伊特迷龙属,而在这个属中几乎没有其他的任何恐龙。
伊特迷龙的化石发现

伊特迷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亚洲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发现的,当时仅仅只有颅骨被挖掘出来,所以科学家更根据它颅骨的大小才判断出它可能具有很强的视力和平衡力,因为它的脑袋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它的脑叶却非常的硕大。
驰龙科恐龙的特征

驰龙科恐龙的外形大多很像鸟类,体型一般属小到中型,化石几乎遍布全球,大多都是存活于白垩纪时期,也就是1亿年前。它们相比于恐龙之王霸王龙这类的暴龙科恐龙更小,但是它们也是非常强劲的掠食者,但是它们主要是以速度快而著称的杀手。

驰龙科恐龙的头部比较大且硬挺,但是基部则比较灵活,嘴巴也很长,大多喜欢成群的进行活动和狩猎,有着非常聪明的大脑和锋利的指爪,并且由于后肢肌肉发达,所以它的奔跑速度也非常快,驰龙科恐龙的尾巴普遍都比较长,而且其中的真驰龙类恐龙大多体型比较大,而且第二趾骨比较长且弯曲,形成很锋利的镰刀状,能够非常方便的抓紧和撕裂猎物,从而完成自己的狩猎。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皇娘娘台遗址
▲娘娘台遗址位置图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齐家文化的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县城西北约2.5公里处。面积约12.5万平方米。1957~1975年甘肃省博物馆4次发掘。成年男女合葬墓和红铜器是该遗址最重要的发现。▲玉璧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0:08:030000河南古墓挖出活女人是真的吗?假的(没有证据证明)
在河南一座古墓中挖出活女人的传闻是假的,并没有真实证据佐证。这一传闻没有具体的位置和发现活女人的陵墓的具体的地点,可想而知,含糊不清的一定是假新闻。据传河南有一处千年古墓,考古学家们在将棺材打开后中,发现了一具女尸,并且这具女尸自行坐立起来,还能够发出呻吟。就在众人恐慌之际,官方辟谣称该传闻是假的,并没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一、千年女尸并未腐烂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59:26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陕西西安太平遗址
01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02项目负责人王小庆中原龙首文明肇始太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太平村东侧(图1)。遗址周围地貌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海拔约365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56:210000南极龙:阿根廷超巨型恐龙(长30米/脖子长度可达14米)
几千万年前的阿根廷,因为环境适宜,所以诞生了许多大型、超巨型恐龙,其中的典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其它的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南极龙,它体长最大可达30米,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南极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41:180003考古小兵的年终总结——从蹲家写作到四方游学
人家头条号用大数据给我们生成了一个年终总结,不过数据多少显得有点冷淡,我们作为人文社科方面的工作者多少还是来点接地气,有点人情味的总结。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2: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