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戴向明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地处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地上,南距中条山约6公里。遗址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其后多个历史时期遗存。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遗存分布面积均在70万平方米左右,遗存较密集的区域位于遗址东部,面积约40万平方米,该区域东南部存在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经勘探可知,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存在内、外两重环壕,壕内面积分别为1.2万和6万平方米,局部探沟解剖显示其形成年代很可能在二里头到二里岗期之间。



2018年3月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西吴壁遗址开展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至2019年11月,揭露出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秦、汉、宋等时期的大量遗存,其中以二里头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冶铜遗存最丰富和最具特色。



二里头文化时期遗迹包括房址、灰坑、灰沟、木炭窑等。一座地穴式房址地面上出土很多铜炼渣、残炉壁等,与冶铜活动存在直接关系。一座大型近椭圆形直壁坑内存在多层自南向北的倾斜堆积,其中包含大量铜矿石、残炉壁、铜炼渣、木炭,还有鼓风管,以及石锤、石砧等与冶铜相关的遗物;此坑旁边有一座规整的地穴式小型房址,其北壁有一经烧烤过的圆锥形壁龛,或许与某种祭祀活动有关。距这组遗迹不远处发现一组木炭窑,窑中部为一座地穴式操作间,三座近圆形木炭窑室分居操作间的北、西、南部,东部为出入通道。这些迹象表明附近曾存在冶铜作坊,使用木炭炼铜。



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遗迹包括房址、灰坑、灰沟、冶铜炉残迹、水井等。一座地穴式房址带有多个被火灼烧过的壁龛,房内堆积中出土很多铜炼渣。灰坑形制多样,其中多数都发现有数量不等的铜炼渣或残炉壁等冶铜遗存。已确认两座残存底部的冶铜炉,在其中一座冶铜炉下发现了埋有人骨的奠基坑,应与铸炉炼铜的祭祀仪式相关。两座冶铜炉之间有很大一片活动硬面,串联起多个与冶铜相关的遗迹。在遗址中南部发现一处窖穴集中分布区,在不足170平方米的范围内揭露出十余个二里岗文化时期的袋形窖穴,可能是当时仓储区之所在。该区域还发现一座深逾15米的水井,井壁上可见排列整齐的脚窝。

二里岗期带有壁龛的房址

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器主要有鼓腹罐、深腹罐、鬲、甗、蛋形瓮、敛口瓮等;二里岗文化时期主要有鬲、甗、大口尊、盆、深腹罐、豆、簋、蛋形瓮等。两个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分别属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与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的石器主要有锤、杵、砧等,其中一些沾染铜锈,多属敲砸矿石或炉渣用的冶铜工具。两个时期皆出土了少量残断的陶、石范,所铸应为一些小型工具。

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西吴壁二里头、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年代集中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至公元前1200余年之间,主体落在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我们选择矿石、炼渣等出土标本进行了实验室科技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冶金遗物的产品属性、成分信息、微区形态以及特征元素等,结果显示本遗址的冶金产品为红铜,所用铜料为未经焙烧的富硫氧化矿石。



西吴壁遗址夏商时期面积较大,应具有中心聚落的性质。发掘出土的种类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共同构成了冶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进一步复原早期冶铜工业的技术、生产方式、生产场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遗址的发掘,首次在中原地区揭示出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夏商冶铜遗址,弥补了从铜矿开采到集中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炼环节,填补了中国冶金考古的一个重要空白。
通过西吴壁遗址的发掘,结合近些年在晋南中条山地区的相关工作和学术界其他成果,可以肯定本地区处于产业上游的采矿、冶铜业主要为终端铸造业输送原料,而下游产业所生产的铜礼器和兵器等国之重器应主要集中在国都及附近地点,从而充分表明了早期王朝国家对此种重要战略资源及其产业链的直接控制。这为理解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开发、利用铜矿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亚马逊雨林有多狠?为啥有人说亚马逊雨林是人类禁区?有何危险?
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占地约600万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中北部,跨越九个国家,包括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圭亚那、玻利维亚、法属圭亚那和苏利南。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为全球生态系统和调节气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人说亚马逊雨林是人类的禁区?到底有多危险?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51:37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辛村卫国墓地
西周时期卫国贵族墓地。位于河南省浚县以西35公里的辛村。1932~1933年,河南古迹研究会先后进行4次发掘,发掘工作由郭宝钧主持。1964年出版了考古学专刊《浚县辛村》。墓地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300米。共发掘墓葬82座。年代从康叔受封到卫国灭亡,约当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西周时期卫国的历史、葬制、车制及西周时代戈戟的演变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辛村位置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9:37:54000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北首岭遗址
北首岭遗址位于宝鸡市金陵河西岸的二阶台地之上,是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北首岭遗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从1958年8月到1978年6月,先后7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727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50座,窖穴75个,陶窑4座,墓葬451座,出土各类文物6000余件。▲尖底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02:190000郑欣淼:书写紫禁城的整体史
《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纪以来的中国史》作者:郑欣淼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故宫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2月定价:268元后记历经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紫禁城(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又是中国历史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之一,更因其地位和影响成为享誉世界的鲜亮的中国符号。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44:590000兵马俑为何面色难看 居然困扰考古界19年 至今没有得到解答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一个标志性的朝代,不仅因为它的统一,还因为它在许多方面都树立了新的标准。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虽然大部分的兵马俑都是相似的,但是有一尊却与众不同,那就是被人们称为“绿脸兵马俑”的秦俑。我要新鲜事2023-05-02 19:46: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