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排水系统在修缮与维护阶段的特点分析——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例
如何科学性地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是保护现存古建筑的重要命题。修复一座古代建筑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有效地防止它的损坏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应该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留它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等价值。本文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例,简单分析古建筑排水系统在修缮与维护阶段的主要特点。
山西督军府旧址作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太平天国七年,在经历了朝代演变、山河变幻,因山西督军府闻名于世,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地加以使用,2017年正式立项开展修缮工作。
晋商博物院(山西府衙博物馆)作为督军府旧址现行管理机构,对督军府旧址各个区域的排水系统进行了针对性探查,将排水系统划分为几个区域,并根据各区域特点,针对性制定了督军府旧址修缮保护利用计划、日常维护使用计划等。包括对排水不畅的建筑本体增加落水管、院落增加排水沟、老旧管道的维护和损坏部件的更换、园林绿化远离古建筑台基等,以确保各区域的排水系统畅通无阻。时至今日,督军府旧址的排水系统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坚实的排水系统作为基础,同时辅以当代先进技术条件,以及管理机构的科学维护,共同营造了科学性、全面性的排水系统,满足了排水减灾的重大需求。
现代市政管网筑基
在修缮和维护阶段,在保护和保留原有雨水系统的同时,还需继续建设和完善排污系统,实现排水系统的全方位建设。目前,督军府旧址内部采用雨、污分流两套排水系统,包括与市政管网相连的污水管道,以及单独排除雨水的雨水管道。
督军府旧址的排水系统范围很广,根据市政管网规划图显示,西侧解放路有D=500mm的雨污合流管道,府西街有B×H=2000×1400mm的雨水方涵。南侧府东街有D=1000mm的污水管道,北侧后小河街有D=500mm的污水管道。四周完善发达的市政排水系统,更利于院落排水汇入市政地下雨污管道,为实现古建筑排水系统与现代城市建设的相互交融奠定基础。
古代、现代排水系统相呼应
古建筑的排水沟通常采用石头和砖作为制作材料。相对来说,石制排水沟更为耐用,所以国内古建筑群体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盖沟、沟渠多采用全石制。同时,还有大量砖砌排水沟,甚至是砖石混合排水沟,是历代古建筑修缮和维护的见证。由于古黑砖质量好,许多现有的砖砌雨水沟仍可正常使用。也可在墙侧面加喷有机硅,在古建筑墙面外侧形成保护层,降低墙面渗入雨水的概率。
在木结构建筑修缮阶段,应着重注意屋盖结构修缮。揭修屋盖后,更换并修复因受潮所致大面积腐朽、霉变的木制构件。若出现因多根檩条挠度较大而导致漏雨现象,应及时对屋盖檩条系统进行可靠性鉴定,并对残损点进行加固或更换。此外,还可采用喷涂法对易受潮腐朽的木结构进行处理,如在屋面望板、扶脊木的上表面喷涂4%~6%水溶液铜铬砷,可有效防腐。
根据不同建筑物的屋顶样式,选择不同的排水坡度,以实现迅速排走雨水、减少渗水的目的。屋面找坡,坡度宜为2%。女儿墙可增加UPVC雨水口,建筑侧面增加落水管,雨水顺着落水管口流入排水沟,若干条沟渠形成地表径流,流入雨水井,直至与地下现代排水系统汇合,以此古代、现代排水系统交相呼应。
园林绿化与古建维护相适应
山西督军府旧址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移步异景的园林景观与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遥相呼应,形成太原市府城的一片独特景色。园林绿化的日常浇水养护、种植位置、植物类别选择,亦需要与古建筑的维护相适应。督军府旧址建筑密度约17.4%,绿地率约33.5%。古建筑多集中于中轴线与东花园区域,古建筑旁绿化带种植绿植多采用绿篱、球类及花灌木这类浇水量不大的植物,且绿化带多布置于古建筑散水外500毫米左右,散水与绿化带之间还应加设排水沟。以此,将园林浇水养护带来的墙面返潮概率降到最低,也可防止因植物长势过密扰动地基,影响古建筑稳定性。
加强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
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需要合理的设计,还需要针对性日常维护。雨季来临时,及时与太原市气象局等部门加强联系,获取最新暴雨预警,提前做好防雨措施。例如,在雨季来临前进行园区古建筑排水系统总排查,针对排水沟部分塌陷等问题,及时规划,进行施工铺设,确保排水系统正常使用。如有发现排水沟充满淤泥或杂物,严重影响排水效率的情况,需及时清除沟内堵塞物,并及时进行通水试验,验证排水可靠性。由于古建筑木构架、砖石历史悠久,清洁过程中的振动可能会导致砖石破裂。所以,不能用机械强硬清洁,只能人工一点一点进行清洁,这项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
拟订防汛措施计划
专职人员及时到位,预备各种疏通设施及工具,以便随时赶赴尚未排查到的积水点,时刻关注古建筑旁是否出现塌陷、倾斜等现象。晋商博物院(山西府衙博物馆)计划每年编制一次《防汛应急预案》,结合本馆实际,坚持安全第一、防排并举的原则,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古建筑、文物藏品和观众安全,做好组织、人员、物资、措施四落实,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和局地暴雨等超常汛情的准备,建立防汛昼夜值班制度,提高应急抢险保障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排水系统不断完善,现代新型材料推陈出新。古建筑排水系统修缮工作,从采用传统的重力式雨水排水系统,到增加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新旧技术结合,更好地为古建筑排水效力。此外,在满足古建筑本体的排水需求的同时,在院落区域可增加排水回收再利用装置,例如可在雨水沟汇集处增加蓄水池,可用于日常园林绿化养护之用,有一举多得之效。
作者:康雅琼
作者单位:晋商博物院(山西府衙博物馆)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怡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科学的诞生
0000宋仁宗认为河北大名风水好,“壮我中华”,遂升为陪都名“北京”
环抱护卫型“多京制”——古代中国陪都的选择规律(3)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连续聊了汉唐时期,中国陪都的选择。这篇继续——在唐朝以后,古代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分裂时期,即“五代十国”时期。一直到赵匡胤建宋,中国才又结束了划江而治的南北分裂状态。这一分裂状态的结束,以南唐后主李煜降宋为标志。北宋定都汴州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命名“东京”。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06:100001考古新发现:湖北穆林头遗址发现稀有玉器
湖北保康的穆林头遗址今日的报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只有两张玉器图片,但是其意义已经足以震撼!首先,空间位置,穆林头遗址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从武侠小说郭靖夫妇舍命保襄阳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是南北方交通的咽喉要道!在中国古代中部地区南北交通不是走现在的京广线,而是走南阳盆地,然后顺湖北西北的随枣走廊南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10:210000雷巴齐斯龙:西班牙巨型食草恐龙(长20米/6500万年前)
在恐龙世界,因为气候适宜,植株茂盛,诞生了许多大型、巨型恐龙,大家所熟知很少,只有腕龙、阿根廷龙等,更多的会很陌生,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雷巴齐斯龙,它体长可达20米,是种巨型食草恐龙,生活在9750万年前的欧洲,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雷巴齐斯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49: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