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认为河北大名风水好,“壮我中华”,遂升为陪都名“北京”
环抱护卫型“多京制”
——古代中国陪都的选择规律(3)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连续聊了汉唐时期,中国陪都的选择。这篇继续——
在唐朝以后,古代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分裂时期,即“五代十国”时期。一直到赵匡胤建宋,中国才又结束了划江而治的南北分裂状态。这一分裂状态的结束,以南唐后主李煜降宋为标志。

北宋定都汴州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命名“东京”。
宋初仍是“两京制”,赵胤匡即帝位后设陪都西京,与东京相对应。北宋的西京,并是不是唐时的长安城,而是唐时的东都洛阳。实际赵匡胤最想定都洛阳,其将皇陵安排在近洛阳的巩义,即藏此意。
此后,北宋又设立了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两个陪都。应天府和大名府,一南一北,故称“南京”、“北京”。

北宋时,南京(河南商丘)政治地位很高。
之所以重要,与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经历有关。赵匡胤在后周恭帝时授归德军节度使,于境内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
宋真宗赵恒当皇帝时“思显先烈”,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升归德军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又升为应天府为南京,成为陪都。


后来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于南京即帝位,开启南宋朝代。
大名府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宋仁宗赵祯当皇帝时,认为这里风水好,“席万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腴,隐然北门,壮我中夏”,遂于庆历二年五月升大名府为北京,大名府成为北宋有又一陪都。
这样,北宋都城实为“四京制”。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北宋并非大一统王朝,版图很小的,北方有辽、金,西有西夏。

辽、金两国也行“多京制”。
以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为例,前期以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为首都。
先设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为南京,后改为东京;重设设幽州(今北京市西南)为南京,称燕京;再设云州(今山西大同市)为西京,管理燕云十六州的西部地区,又以大定府(今内蒙宁城县西南)为中京,形成了各有分功,功能齐全的一首四陪的“五京制”模式。

宋朝陪都解析:
宋、辽、金时期,是“多京制”流行时期。
多京制的出现,同样是时局变化、经济发展、划块管理的需要,多为弱朝、小国的选择。唐朝的五京制,也是国力衰退时候出现的。

多京制又叫“多都制”,在“两京制”出现的东周时期已出现。如春秋时,楚国灵王在位时,设一都三陪,即国都郢(今湖北荆州境内)、陈(今河南淮阳境内)、蔡(今河南新蔡境内)、不羮(今河南舞阳境内)。
再如,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除国都临淄外,还在四境设有平陆、高唐、即墨、莒四个别都,此即所谓“五都”。

在封建时代,多京制实施较为普遍的有两大时期。前一时期在魏晋南北朝,以曹魏为代表,一都四陪,即首都洛阳,长安、谯、许昌、邺城四陪都、
后一时期,即唐末五代到宋元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的“多京制”,是中国元明清流行的南北平衡型“两京制”孕育时期。

金国和元朝都是多京制,但发挥作用的还是“两京”,如金国的上京与中都,元的上都与大都,都是一北一南。
在都城史上,这一时期最大贡献,是当今首都北京的政治功能和地位被发掘出来,此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南北平衡型“两京制”成为主流,一直到今天都是这样!

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濡须河畔 玉光璀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张小雷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坐落于太湖山向南延伸的十里长岗的南端及两侧平地上,东距长江25千米、西距巢湖30千米,北望太湖山,南临裕溪河。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55:250000考古工作的全新发现 传说中的梁武帝(传说古墓)
江苏常州发现的古墓和梁武帝没有任何关系。在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了这么一个信息,就是在我国江苏的常州发现了一座特别的古墓。这座古墓有着特别高的规格,应该是一个帝王古墓,并且这个古墓在上传到网络上之后,一瞬间引起了人们的探究。网友们更是沸腾因为这个古墓。朵儿归属者可能是传说中的梁武帝,甚至有人问是不是在《琅琊榜》当中的那个皇帝的古墓?皇帝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9-20 19:46:480000小型厚头龙类:饰头龙 头顶带三角形顶骨(体长仅2米)
饰头龙是一种厚头龙类恐龙,诞生于8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仅1.5-2米,科学家推测它的体重也只有10-40公斤左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主要是以植物为主食,最大的外形特征就是长有厚实的头顶骨,看起来就像是带了一个头盔一样,它也因此而得名。饰头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5:54:550000花50万请来盗墓专家炸出科学盗洞,将大墓盗掘一空,连棺材都弄走
贞顺皇后敬陵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在今天陕西境内,有很多帝王大冢、贵人古墓。这一特殊的人文现象,给陕西带来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就是盗墓。特别是1980年代以后,一些地方早期发家的农村“万元户”,有些靠的就是“找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古墓呢——要想富,去挖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54:470000毕经纬:“中期质变”视野下的夏代考古学文化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00: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