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考古中国》书写中国文明史
日前,国家文物局主编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2018~2020)》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是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战略布局项目之一,自2018年实施以来,已在多个重点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本书收录了30处遗址目前最新的阶段性的发掘、科研成果,意在及时向公众展示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

主编:国家文物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版次:1
ISBN:978-7-5010-7280-4
定价:180元
本书按项目主题编排,突出课题意识;各项目介绍图文并茂,兼顾学术性与欣赏性。收录项目涉及夏文化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进程研究等,均为考古界颇为关注的研究重点。
夏文化研究
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大命题之一
夏朝是廓清中国王朝历史的关键阶段,夏文化研究是几代考古学人孜孜不倦探索的学术领域。目前,夏文化研究的“经典”遗址——河南二里头、山西陶寺、安徽禹会村有新进展,同时,新发现的夏代遗址——河南时庄、余庄遗址也补充了更多新证据。
二里头遗址揭示出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陶寺遗址发现史前时期最大的大型夯土建筑,禹会村遗址发现目前淮河中游地区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时庄遗址发现目前为止我国年代最早的粮仓城,余庄遗址首次发现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大型墓葬。
这些发现和研究为进一步勾勒夏文化、夏王朝国家形态的整体轮廓并充实其细节奠定了良好基础。
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
探讨独特的文化演进模式与融入华夏化的进程
长江流域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探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重要地区。本书公布了其中诸多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湖北城河王家塝墓地丰富的屈家岭文化墓葬材料,河南黄山遗址史前玉石作坊遗存,湖南七星墩遗址独特的双重城、壕结构与水陆环境等,推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经济技术、社会权力与意识形态综合研究方面的进展。湖南孙家岗遗址、湖北石家河遗址中肖家屋脊文化的辨识,推动了本地区与中原夏文化的互动研究。枣树林春秋中期侯级墓葬为完善曾国世系、研究周王朝开发南土提供了新证据。
这些发掘与研究细化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框架,丰富完善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谱系,进而推动对长江中游地区参与华夏化进程的研究。
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
构建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河套模式”
以石峁文化为中心的发现,令学界重新认识河套地区早期文明的发展高度。该课题以构建河套地区西周以前的考古学文化框架,探索“河套历史文化区”的内涵与形成历程为主要学术目标。
本书介绍了陕西石峁皇城台、陕西寨山石城、内蒙古后城咀石城的最新进展。石峁皇城台发现大型宫室类建筑基址,寨山石城发现差异悬殊、等级分明的石峁文化墓葬,后城咀发现一处石峁文化时期的中心石城。
上述发现以石城聚落作为切入点,进而研究聚落形态演进规律,探索河套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推动对石峁文化的认识及其与同期中原地区文化交流的研究。

本书还收录了诸多反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进程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这些考古研究丰富了历史时期多民族交流、对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历史画面,充分体现了考古学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大作用。


如商周时期的曾国,在传世文献记载中不明。但通过对一系列考古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如湖北枣树林曾国墓地等),考古学者清晰地揭示出商周时期曾国的国君世系、社会阶层、文化面貌,体现出考古写史的作用和意义。

唐朝如何有效治理西域?边塞戍守将士的日常生活新疆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以纸文书和木简为代表的各类遗物,为了解唐代边塞军事生活提供了文字支撑。
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如何交流、融合,进而奠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青海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为吐谷浑王陵,甘肃慕容智墓为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它们提供了唐、吐谷浑、吐蕃之间交往、交流与交融的线索,揭示了吐谷浑民族融入中原文明体系的史实,生动讲述了吐谷浑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考古发现揭示出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颇为繁荣。“南海Ⅰ号”沉船显示出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及海外贸易体系,再现了南宋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
“考古中国”项目是以考古学理论方法全面、客观、科学地阐释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脉络和主要特征,建立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和中华文明形成的年代框架,分析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格局的形成动因、构成要素和发展规律,以及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解释何以中国、何为中国等重大学术问题。
希望通过本书,公众能够深入了解“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实施与进展,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灿烂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唯一被土葬的开国上将 被邓公破例批准(许世友)
许世友将军死后葬在了自己父母的墓旁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多数建国将领死后都葬在八宝山人民公墓。一位开国将军是个例外。他被特别批准以传统的埋葬方式埋葬,即徐将军。徐世友的经历和大多数开国将领一样。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原本想在父母面前孝顺。在与地主的冲突中,他意外杀死了地主。加入革命我要新鲜事2023-02-22 22:03:340000NBA全明星赛编年史:1969张大帅投奔洛城,新老更替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26:240000三十年前的成都僵尸事件 到底是咋回事(考古僵尸)
考古中发现的僵尸就只是一个噱头。1995年,四川成都发生僵尸事件,让人们恐慌了一段时间。很多人晚上不敢出门,当时的电视台也报道了这件事。这是什么事件?那年发生了什么?难道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吗?墓中古诗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21:280000文雅龙:四川大型四足食草恐龙(长9米/距今1.61亿年前)
说到恐龙,大家都更在意食肉恐龙,那些大型的食草恐龙总是容易被人忽视。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个文雅龙,它是一种大型食草恐龙,出土于中国四川,一起去认识看看。文雅龙基本资料体型:文雅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9米,与将军龙、谭氏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赞排第189位,生活在距今1.68亿-1.61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40:010001刘守柔:复旦大学博物馆甲骨入藏情况探讨
复旦大学博物馆藏有300余片甲骨,内容涉及农业、田猎、祭祀、战争、天文、气象、地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这批甲骨入藏复旦已逾60年,除了有近90片还未经著录公布外,多数已有著录记载,为名家旧藏流传。不过,这批甲骨是怎么到复旦,在复旦又经历了怎样的收藏过程,相关记录缺失。在此,仅就几点相关内容做一些梳理和讨论。一、复旦大学校内的收藏流转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