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原子弹曼哈顿计划,54万人参与耗资25亿美元
由于曼哈顿计划的成功,美国成了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成功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计划最巅峰时刻有53.9万人参与,总共耗资25亿美元,历时三年,当时只有12个人知道全部计划,其他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做着怎样巨大的任务。
一、美国曼哈顿计划负责人

到1941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计划。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1937年2月,纳粹德国开始执行了“铀计划”。1941年末,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了二次大战,与纳粹德国宣战。一些美国科学家提议,要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

曼哈顿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赶在战争结束以前造出原子弹。虽然在这个计划以前,S-1执行委员会就肯定了它的可行性,但要实现这一新的爆炸,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在劳伦斯、康普顿等人的推荐下,格罗夫斯请奥本海默负责曼哈顿计划。

为了使原子弹研究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根据奥本海默的建议,军事当局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快中子反应和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结构研究基地,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奥本海默凭着他的才能与智慧,以及他对于原子弹的深刻洞察力,被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

正是由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命,才使他在日后赢得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称号。奥本海默开始时对曼哈顿计划困难估计不足,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了。但实验室到1945年时,发展到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
二、曼哈顿计划规模

在 “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在“曼哈顿工程区”工作的15万人当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的计划。其实,全体人员中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在从事制造原子弹的工作。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长时期内进行复杂的计算,但大部分工作人员不了解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

由于他们不知道工作目的,所以也就不可能使他们对工作发生真正的兴趣。后来,有一个年轻人说明了他们是在做什么样的工作。此后,这里的工作达到了高潮,并且有许多工作人员自愿留下来加班加点。经过全体人员的艰苦努力,原子弹的许多技术与工程问题得到解决。

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带爆炸。7月25日,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环礁,原子弹试爆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随着苏联军队出兵我国东北,日本天皇于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中国十大名剑真实名剑:轩辕剑排名第一(传说黄帝打造)
剑在中国古代属于重要的兵器之一,也是武器中的王者。尤其是古代时有很多知名的宝剑,最著名的当属干将莫邪。在中国古代也有剑的排行榜,在前十名的有轩辕剑,湛卢剑、赤霄剑,泰阿剑,七星龙渊剑,干将莫邪剑,鱼肠剑,纯钧剑,承影剑。这些宝剑的名字相信很多人在电视剧中都听说过,只要主人与其匹配,那么就会发挥最大优势。一、轩辕剑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3:15:340000“三家分晋”背后的原因:却是骊姬的阴谋所致,红颜祸水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对宠妃骊姬说:“我想废掉太子申生,改立我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你觉得如何?”身为后宫妃嫔,儿子要被立为太子,本应该是件大喜事,可骊姬听了晋献公的话却大哭起来。我要新鲜事2023-09-10 20:15:400001我国古代为什么不喜欢“奇技淫巧” 科技不好吗 有什么内幕
我国古代君主和大臣对于科技的态度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他们普遍不喜欢被称作"奇技淫巧"的科技。主要是原因古代科技并不发达,许多技术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古代社会生产力有限,农业被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并非所有人都不重视科技,一些封建王朝开始意识到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科技发展。1.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7-10 12:49:500000马皇后送来2个枣和1个梨 刘伯温收到后 吓得半夜辞官告老还乡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一直以来都很忌讳手下的将领有太多实权,所以曾放任刘伯温崛起来平衡朝中力量。然而,朱元璋本性多疑,一旦觉得某人可能危及自己的权力,就会毫不犹豫地除去。马皇后深知丈夫的个性,多次劝谏朱元璋不要过度杀戮,但朱元璋并不是听取所有人的劝告。然而,马皇后的爱民如子之心,使得她在适当的时候阻止了一些悲剧的发生。我要新鲜事2023-07-02 21:31:230005二十四孝这4则故事,为何今天看来如此冷酷和残忍?
(说历史的女人——第1159期)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因此,在中国上古时期,孝被列为考察一个人德行的首要条件。《孝经·开宗明义》又言:“终於立身”汉代郑玄对这句话的解释为:“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到了汉代,孝不仅是个人品行的第一指标,而且“孝行”还成为一个人成名、甚至入仕的途径。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33: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