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砸的是瓮不是缸(被骗千年)
我们从小就学习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学习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的精神,但后有史学家认为宋朝并没有能够造缸的技术,最多是个比较大的瓮,而司马光砸的也并不是缸而是瓮,这也是因为后世缸瓮不分的原因,想不到啊,我们竟然被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骗了千年。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出自《宋史》,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砸缸就是一群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登上了瓮,一不小心失足被淹没在水里,大家都放弃了,唯有司马光拿石头敲击瓮打破了装水的瓮,里面的水迸发出来,孩子也就活下来了。而我们现在将这原文中的瓮变成了缸,也是因为我们后世缸瓮不分的原因。
司马光砸的是瓮不是缸

收藏家马未都曾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对这个典故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进一步提出历史没有真相的道理。因为马先生是器物学专家,他明确地告诉观众,以北宋的工艺水平,烧制不出来大到足以容下一个孩子的水缸。其实在这之前早有人也提出了怀疑,因为以缸的坚硬程度,不是一个小孩子的力量就能砸破的。

瓮
缸的体型较大,壁呈坡形,底部到口逐渐张开。由于应力向外,所以很难烧制。而瓮是大肚子,底部和口部都向内收缩,烧制时应力向内,没有后来的缸坚固。这说明了司马光当年砸的是瓮,而由于后世缸瓮不分和顺口的关系,说成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所以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司马光砸瓮。
宋朝能否造出能容纳小孩的瓮

在印尼海域有很多沉船,其中在里面打捞出一种越窑大瓮,经勘测是唐后期的成品,当然并不是用来装饮用淡水的,而是装中国外销的各种瓷器。大瓮高约一米,最大直径超过半米,完全可以淹没一个儿童。

1973年于曹家泊乡丁家沙浯宋代遗址发现一种白瓷大瓮,通高90.6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37厘米,腹径85厘米,是宋瓷中之佼佼者,这种容积也完全能容下一个儿童。

至于砸不砸的动瓮这一点,陶器烧成温度低,胎体硬度较差。大瓮,还有未满的水,比较易碎,司马光是砸的动的。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道理,就是告诉人们遇事要冷静,要善于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没有必要去研究它的真实性,当然这也研究不出来。最后要说的是,司马光对后人最大的贡献是《资治通鉴》,而并不是砸破了一口缸。
黑无常:传说阴曹地府中的官差(十殿阎王中阎罗王属下)
黑无常,地府阴差之一,常与白无常一起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对神祇,也是最有名的鬼差。另外,黑无常是十大阴帅之一,他穿黑衣,带黑帽,高帽之上写着四个字“一见发财”,专职缉拿鬼魂、协助赏善罚恶。一、十大阴帅之黑无常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20:080002地心说的集大成者,克罗狄斯·托勒密(罗马天文学家)
要说提出地心说的人,那他就是欧多克斯(约公元前400年),是希腊天文学家。不过地心说真正得到完善和推广,还是靠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克罗狄斯·托勒密也被认为是“地心说”的集大成者,接下来一起去认识一下。一、地心说的集大成者,克罗狄斯·托勒密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2:25:590000蓝玉被剥皮几天才死:当场死亡(人皮被运到各地展示)
实际上,蓝玉被剥皮的当天就已经死亡了。之所以会有蓝玉被剥皮后迟迟没有死亡的传言是由于人们看到了他的人皮。但当时人皮与肉体分开之后,蓝玉已经死了,人皮甚至被朱元璋拉到了全国各地进行展演。由此可见,朱元璋是十分残忍的。蓝玉本是功臣,并且在西征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回京之后被立为了太子太傅,但他的不知足引起了朱元璋的反感。一、蓝玉违背君臣之道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6:33:390005年少读《水浒》只看到打打杀杀 中年看才顿悟:这是一本绝望之书
(说历史的女人——第1321期)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可能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教科书版的:这是一本描写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小说。但是这个教科书版的回答,只告诉了我们一个最基本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回答,根本不足以总结水浒的精髓,甚至带有一定的误导作用,它降低了我们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某种期许。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