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孟浩然合称什么,世人合称为"王孟"(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对后世都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也都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人将他们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画像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军旅诗是他主要的著作。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与画的完美结合是王维诗作的重要特色。另外,王维的山水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简单的语句里饱含着浓情。而且王维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他诗里渗透着深刻的禅意,流动而又空灵。王维的很多诗都是清冷而幽寂的,仿佛脱离了尘世纷扰,充满了禅意。
而孟浩然未曾入仕,以隐士终身。他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他的诗主要是表达隐居生活的闲情逸致以及羁旅生活的愁思,其诗风清淡而自然。孟浩然的山水诗意境非常丰富,虽然恬静,但是却充满了活力。在诗歌的表现上,孟浩然极具创造性,充满了洒脱自由的情致。他主张要用语言来塑造诗歌的形象,然后用形象把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用开阔的意境来描写秀丽的景色和悠闲安然地生活。虽然孟浩然的诗作在意境上,无法与王维相较,但是他的艺术造诣很高。故而,世人将王维和孟浩然合称为“王孟。”
王维生平
王维是当代有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是中国诗坛中的瑰宝,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虽然王维在诗歌上有着极大的成就,但是他的仕途却并不如意。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王维的生平吧。

王维画像
王维出生于699年或701年,卒于761年,字摩诘,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家,有“诗佛”之称。
王维成名于少年时期,他除了有一副好文采,还善于作画,对音乐也有着极高的天赋。一时间,王维就成了京城上流社会间的宠儿。王维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在官场上却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张九龄执政之时,他才得到了提拔。可惜的是,后来奸臣李林甫当道,而王维倾向于张九龄的政治主张,而备受排挤,终究被挤出了朝廷。王维对官场上的黑暗深感苦闷,但又留恋禄位,不舍离去,就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虽然仕途并不如意,但也没有什么大的波折。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也被卷入了波折之中。王维被叛军所抓获,不得已投效在叛军之下。但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常常写一些思念天子的诗章。在叛乱被平定后,王维因曾为叛军效力而获罪。王维的弟弟在叛乱之中有大功,愿以功劳和消籍为兄抵罪,王维才免去一死,仅以降职为惩戒。后来,王维又升至尚书右丞,所以世人又称其为“王右丞”。
王维晚年看破世俗,无心于政事,专心于参禅悟道,并写下来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成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人,而他留下的诗,也备受世人推崇。
王维图片
?王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享有“诗佛”的称号。那么,王维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王维画像
王维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因为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京城的上流社会。但当时有才华的人也不止王维一人,他的弟弟就十分出色。那么,为什么当时是王维独占鳌头呢?有人猜测,除了王维本身的才华横溢外,他英俊的长相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王维的风流倜傥使得,当时他受欢迎的程度,无人可以出其右。
王维在二十一岁的时候高中状元,有人说王维可以高中状元与太平公主有着很大的关系。王维和岐王是好朋友,而岐王与太平公主的关系又非同寻常,所以王维才得以见到了太平公主。关于王维与太平公主的见面,史书上的大意是:“王维年纪轻轻,容貌俊秀,肤白细腻,风姿绰约,长身玉立。公主看到了王维后,问岐王:“这人是谁?”岐王回答说:“这是一个善于音乐的人。”于是,太平公主就让他立即弹奏了一曲,声调哀婉,听者无不动容。公主问王维:“这个曲子叫什么名字?”王维回道:“名为郁轮袍。”公主大感新奇。于是岐王说:这个书生,不仅善于音律,他在词学上的能力没有人可以比得过他。”王维拿出了在他怀中试卷呈给了公主。公主读后大惊,原来这是公主之子常常所诵读的佳作。于是,王维被公主以客待之。王维风流俊雅,是权贵们关注的对象。
王维容貌俊美,身材修长,是当时世家小姐倾慕的对象。虽然,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得见王维的真容,但是王维之俊美却是毋庸置疑的。
王维的名句
?王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他有许多诗句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的推崇。其中也有许多的名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王维的名句吧。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图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是一个紧密的整体,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一句寻常的劝酒词,实际上却饱含着浓烈的惜别之情。而在其中蕴藏着的惜别挚深的不舍之情,使它适合于大多数的离别场合。那么,它成为传唱最久的歌曲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既体现了游子身处异乡,一个人漂泊无依的孤苦生活,又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意。“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让多少远离故土的游子落下了眼泪,让他们在心中震颤不已。所以,它成为千古名句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描述的是诗人独自漫步,刻画的是一个隐士的形象,表达的是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将一副有流水、白云和隐士的画卷清溪地展现在了众人的眼前。诗人没有刻意地寻幽探秘,却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美丽。
王维的诗句经过了千年的考验,流传至今。而且他的诗句中蕴含着开阔的意境和高超的技巧,是极其珍贵的艺术珍品。
山居秋暝王维
?王维在面对官场的黑暗和不得志之后,对官场心灰意冷,而对田园生活产生了向往,可又留恋禄位,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这直接影响了王维的诗风,早年诗作中的意气风发被清新自然而取代。《山居秋暝》就是王维隐居时的作品之一。

《山居秋暝》诗意画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雨初晴时山村的迤逦风光,以及山村之中,村民的朴实风尚。整首诗中,将空山雨后的凉意,松间明亮的月光,清泉在石头上流过的响动,竹林间浣纱女的嬉戏声,以及渔船在荷花间穿行的动态美,完美地融合贯穿,在人们的眼前画出了一副和谐而美丽的画卷。这副画中,动静相兼,带着山水画的清新秀丽,也藏着乐曲中的舒缓恬静,完美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特点。《山居秋暝》全文如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高洁情怀的表达和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其中的第三句到第六句,写的都是秋天雨后初情时,山村间美丽自然的景色,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明月、清泉、翠竹、青莲都是高洁的象征,是诗人在以物明志。同时,这也是诗人理想中的境界。最后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找到了一处世外桃源,他羡慕田园生活,决心归隐。
古代嫡优于庶 子优于女 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更高(择优)
在古代嫡优于庶,子优于女,但嫡女和庶子到底谁的地位更高,要看两个人所能给家族带来的利益,择优而选。现代社会之中,对男性和女性都是拥有着一样的态度,可是在古代却完全不同,基本上都是男尊女卑,等级制度非常的森严,就包括在家族之中,也是长幼有序,更是有着嫡庶之分,这也是在一个家庭里面的分水岭,嫡出和庶出的待遇完全不同。男女有所不同我要新鲜事2023-02-19 23:36:320001涿鹿之战,威猛善战的蚩尤为何败给兵力劣势的黄帝?
战争是历史前进最大的推动力。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历史上的重大时刻,都是因战争而改变。其实,对于各民族而言,也是一样。比如中华民族。在中华历史上,堪称第一战争的,当属涿鹿之战。涿鹿之战的胜败,可以说是中华历史的一锤定音之战——是决定中华历史基调之战。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0:34:04000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是秦一统天下的基础(获大力支持)
相信了解过秦朝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商鞅变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像是度量衡标准和郡县制都是那时候退出的,那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还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看看吧!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11:490000雍正死因大揭秘:或是服用金丹中毒身亡(或是劳累致死)
雍正虽然被人们认为夺得皇帝的手段不够光彩,并且性情狠辣,热爱手足相残,但是其在位期间仍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雍正不仅将贱籍制度彻底废除,还整顿吏治,以极大力度治理了官僚内部腐败的问题。而关于雍正的死因也是许多人好奇的,有人认为雍正是劳累过度猝死的,还有人认为雍正是突然发病而亡的,说法不一。一、雍正痴迷于朝政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2:30:070004劝学作者是谁:荀子(《荀子》一书的首篇)
《劝学》中所有的汉字都是文言文,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的文言文比较差的学生在理解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偏差。但是每一篇文言文在网上或者是在一些书籍当中都是可以找到译文的,看译文的内容对于理解《劝学》这篇文章就会更加容易。劝学作者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6:53: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