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
荆轲刺秦王的失败在于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又低估了秦王的能力。公元前227年,秦国成功地消灭了赵国,兵锋直指燕国。警报传来,燕王喜惊恐万分,但面对强大的秦军摆出的攻势,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献出了孤注一掷的计策,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

荆轲,一个名字在历史中熠熠生辉。据《史记·侠客列传》记载,“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可见他是个好读书和击剑的人。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找到了荆轲,并为他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荆轲端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装有督亢地图匣子,向着大殿前行。面对秦国威严的武士,助手秦舞阳被吓得瑟瑟发抖,惊恐万分;荆轲倒是沉住了气,面不改色心不跳。秦王和满朝大臣只是觉得奇怪而并未起疑。荆轲取过地图上前献给秦王嬴政,随着荆轲将图卷展到尽头,匕首显露出来了。

荆轲左手猛地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情急之下,秦王将衣袖挣断得以逃脱。而荆轲与秦王展开了追逐战。由于佩剑太长,秦王一时间无法拔出,只能与荆轲周旋。危急时刻,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医官夏无且急中生智,用药箱掷击荆轲,将荆轲击倒。秦王顺利地从背后拔起了佩剑,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刺秦王的行动是燕国太子丹的投机行为,想要用刺杀敌国君主的方式改变国运,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荒谬的。就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燕国的出路在于任用贤能、仁爱对民、诚信外交,而不是通过刺杀秦王来解决问题。

荆轲虽然英勇,但他的刺杀计划失败了,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又低估了秦王的能力。而刺杀装备的不足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冷兵器时代,“一寸长,一寸强”,荆轲的匕首长度不足以与秦王的佩剑相抗衡。此外,荆轲在实际行动中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技能。
荆轲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并且要审时度势,不可轻举妄动。荆轲的失败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秦国依然统一了六国,这是历史的必然。
1956年,为争取台湾和平解放,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做了哪些努力?
自古以来,台湾就属于我国领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台湾宝岛的统一,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共和谈破裂,武力解放台湾一直是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选择,但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非法的介入,新中国将战略重心转向华北,武力解放台湾的问题暂时搁置了下来。1956年,针对解放台湾问题,周总理率先提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若台湾回归,蒋介石父子可来中央做官,就是其中的一个承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55:260001江宁将军和两江总督谁说话分量重?比较而言,他似乎略胜一筹
清代的总督是封疆大吏,负责管理一省甚至几个省的军政事务。他们不仅拥有广泛的地域权力,而且还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如果朝廷不对他们进行适度的限制,其权力就会像唐代的节度使一样过大,造成无法遏制的局面。◑前言要说政治平衡,清代的皇帝可谓驾轻就熟。无论是宗室王公,在京的各个部门,还是地方上的督抚提镇,无一例外地都被皇权牢牢掌控。我要新鲜事2023-11-21 16:39:1500002011年34岁博士捐精5次猝死,父亲索赔400万,法院:各担一半责任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深瞳编辑|林画2011年2月的一天,正在广东工厂打工的郑金龙接到了小儿媳小吴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哭哭啼啼地说:“郑刚出事了,您快来武汉一趟。”郑金龙急切地询问出什么事情了,那头传来的声音让他顿觉天旋地转:“郑刚在捐精的时候猝死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00:010000小石潭记的恐怖真相:环境描写恐怖(后人过度解读)
《小石潭记》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所作的文学作品,描写了柳宗元外出游玩到小石潭时的情景,其中关于小石潭的的描写却让人觉得非常恐怖,据说小石潭记还有一些恐怖的真相,那么小石潭记的恐怖真相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小石潭记的恐怖真相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0:44:530000班超和张骞谁出使西域早: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
我国古代虽然有些时期是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但是其实也是有不少时期是热衷于与其他国家交流的,比如说在西汉时期就曾有一个叫做张骞的人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而班超也曾出使过西域,那么班超和张骞之间谁出使西域的时间更早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班超和张骞谁出使西域早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1:52: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