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不追究黄权家人罪过(基于他仁义的个性)
刘备不追究黄权家人罪过的决定,既是基于他仁义的个性,也是出于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军心的稳定考虑。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不仅因其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而闻名,更以其宽厚仁义的个性深受后人敬仰。他的处理方式反映了他的治国理念和对人才的珍视。

1、仁义之主,刘备的人品魅力
刘备对待黄权家人的宽容,首先是基于他仁义的个性。作为“仁”的化身,刘备深知在乱世中,忠诚不易,更何况是在他自己的战略失误导致黄权处境困难时。他能够体谅黄权的无奈选择,不将其视为背叛,而是一个被逼无奈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追究黄权家人的罪过,不仅与刘备仁义的形象背道而驰,也会在士兵中树立一个恶劣的榜样,表明即便是忠诚的将领在无奈中作出非自愿选择,其家人也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与刘备的治国理念相违背。
2、政治智慧,稳定军心
刘备的决定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三国时期,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对人才的善待不仅能够稳定军心,还能吸引更多的有才之士投靠。刘备深知,如果对黄权家人进行惩罚,不仅会损害他在士兵心目中的形象,也可能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和恐慌,担心自己在未来可能面临相同的处境。因此,刘备选择宽容,实则是一种深远的投资,通过保持一贯的仁义形象,吸引并稳定人心。

3、对人才的珍视
刘备对黄权家人的善待,还反映了他对人才的珍视。黄权虽然投降了曹魏,但其家族中仍有可用之才,如黄权的儿子黄崇。刘备没有因黄权的一时之错而断绝与其家族的往来,而是给予了黄崇成长和贡献的机会。这种对人才的宽容和善用,不仅增强了蜀汉的实力,也为蜀汉留下了忠诚勇猛的将领。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刘备的治国理念——以人为本,善用人才。

刘备不追究黄权家人罪过的决定不仅增强了他的仁义形象,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在乱世中,这种以宽容对待曾经的“过错”,以大局为重的做法,无疑为刘备赢得了人心,也为蜀汉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忠诚的将领,充分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位君主的卓越品质和治国理念。
古典大帝国的民众生活水准怎么样(并不乐观)
古典大帝国的辉煌往往掩盖了民众生活的真实面貌,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繁荣持有过分的幻想。事实上,大帝国时期的民众生活水准并不如历史传说中那般光鲜。我们将剥去历史的金箔,探寻古典大帝国中普通民众的生活现实,以更全面的视角审视那个被神话的时代。一、社会结构与民众生活我要新鲜事2024-01-30 20:51:500001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下西洋有何目的(海上探险)
郑和下西洋是古代历史上非常大的一次海上探险的,据说是朱棣一直想让郑和在海上寻找自己的侄子建文帝。郑和下西洋则是开拓了海上的贸易以及和外交的关系,因此付出了很多的财力和物力。毕竟在海上的天气是无法确定的,必须投入众多,古人的科技并不是特别的发达,对海上情况是属于完全未知的状态,很可能会导致失败。郑和被选为下西洋的使者我要新鲜事2023-03-05 17:19:510000钮祜禄甄嬛历史原型:清世宗孝圣宪皇后(满族贵族出身)
钮祜禄甄嬛在历史上的原型是清世宗孝圣宪皇后,这位皇后在历史上的确是属于钮祜禄家族的,并且在满族贵族中的地位并不算低。与电视剧不同的是,这位皇后在13岁时,也就是雍正还没有登基之前便已经去到当时还是王爷的雍正的府邸当中,并且当时只是格格的身份,并不是福晋或者侧福晋。而弘历,也就是乾隆,也是这位皇后的亲生儿子,而并非养子。一、甄嬛原型前期并不受宠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32:260000历史冷知识:唐朝的太子为什么是高危职业
太子,作为皇帝的接班人,在唐朝历史上却往往命运多舛。李承乾、李贤、李瑛等太子都遭遇了不幸的结局,被废黜、贬为庶民,甚至被迫自杀。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些杰出的皇帝如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着卓越成就,却无法保护自己的太子们免遭厄运。1.李世民创下了先例我要新鲜事2023-09-10 20:41:190000三国东吴十二虎臣都有谁,排名第一之人意想不到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孙权手下更有许许多多的能人将士,其中东吴十二虎臣就是典范的代表,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因为正史《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所以被称为是东吴的十二大虎臣。东吴的十二虎臣名单1、荡寇将军程普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7:17: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