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取代君主晋国轰然倒下的原因是什么(被暴力收回)
东周以前的爵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除了公爵以外,爵位的高低与领土的大小直接挂钩,一般公爵和侯爵的封地都有百里,公爵是古帝王之后,包括夏禹之后的杞国(就是那个杞人忧天的),商汤之后的宋国,周太王之后的虞国和武王弟弟的虢国(就是唇亡齿寒那俩货),这四个比和周三公是周王朝地位最高的几个人,东西周交际时,西虢公还有能力单独立周携王与郑武公和晋文侯相抗衡,还有曲沃叛王,虢公伐曲沃立晋哀侯,说明这些公国在西周的地位与权力还是很大的。
如果以强盛时间和强盛程度两个维度来说,春秋强盛过的大致有秦、晋、宋、郑、鲁、齐、楚等,要是追溯到西周分封初期,那还有虞、虢、卫等等最嫡系的封国,然后到战国依然存在的,秦、晋、齐、楚而已,燕的问题是离中原太远,春秋时期存在感一直不强,但也避免了被兼并。
从强盛程度来看,五霸的几个版本中,秦、齐、楚、晋都有位置。中山一直是中原各国的经验宝宝,本身也不在大统体系中。所以,晋就是主要强国中最北边的那个,比它再北的,中山和燕都和晋不是一个体量的。所以,强盛过并且活下来的国家就剩下了秦,晋,齐,楚,再加一个偏安的燕。
被灭掉的强国中,郑、宋、鲁、虢等等,无一不是在上述国家包围中的。乃至到了战国时代,东方六国被灭的过程,也是居中的韩魏最先,赵被打到濒死状态,然后才是燕,楚,齐,战国末期燕和赵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国家,魏更是在战国初年横行华夏,为什么比燕活得短。

晋武公通过篡位,小宗取代大宗成为晋国君主以后,内心深处十分猜忌宗室,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继位后更是大肆屠杀宗室。晋文公从自己侄子手中夺取君位后更加猜忌宗室,虽然没有大肆屠杀,但是晋国要职却几乎没有宗亲担任,只有晋武公叔叔韩万的后人除外。
晋国削弱宗室,重用士大夫,是曲沃代晋的锅。整个曲沃代晋持续了整整三代人,到献公他爹才结束,所以献公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曲沃代晋的事情就开始大量清除公族,造成了朝堂之上缺乏有效制约众卿的力量。在文公和襄公时,追随文公流亡的众卿尚在,国君和众卿之间尚有默契/情谊在,因此文公襄公尚能控制众卿。
灵公幼年即位,一代众卿基本故去,二代众卿开始登场,政事靠赵盾决断,这时赵盾就已经冲击了晋国君权,而且已经有国君与众卿双方力量失和的苗头。到赵穿弑灵公而又未被追责,之后的晋国国君就再也控制不住众卿了。
卿大夫出身旧公族的本来就不少,中行氏、智氏也是公族,之前主政的栾氏三郤也是公族,韩氏这种赵氏家臣养子出身还是稍稍后退。赵盾改革公族大夫直接革了之后公族的命,之后的晋国君权就一路下滑了,悼公中兴也只是徒有其表(正好家族势力弱势的赵武主政)。赵盾搞的六卿替代公族大夫直接瓦解了晋国公室的根本(公子出国本来就是春秋常态,对于国政影响不大)所以赵氏很快被灭。

赵盾之前,六卿的土地在六卿死去是要被国君回收重新分配的,但是赵盾弑晋厉公后胁迫晋成公立六卿为公族, 将公族大夫授予卿的嫡子,将馀子授予卿的其他儿子,卿的庶子担任公行。君权又被进一步削弱。之后栾书、知伯等弑君都渐渐习以为常。后期的国君成为一个又一个傀儡,晋国分裂,赵盾功不可没。
赵盾在这方面确实危害不浅,不过话说回来,在不分封公族的情况下,晋国这块肥肉迟早会被臣子给分掉的。因为当时没有中央集权的概念,晋国那么大地方总得分封出去才能治理,分封容易,想收回来可不是每次都容易,总会出现无能君主和强势臣子的。
在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达到追求和平竞争的年代,武力就是最大的凭借,所以,在晋国献公他老人家驱赶众多的贵族离开晋国之后(至于这件事对不对暂且不论),晋国的官僚制度就开始进入了士大夫们执政的时代,经过后来的逐步发展,特别是士大夫家族崛起之后,就正式属于内阁制的形式了(只是形式而已,距离真正的内阁制还差得很远),就是以势力均衡来控制和管理国家。
任何政治体制都不能独立于时代背景之外,六卿制很先进但在强调分封,血缘关系的春秋,没有强势的君主,这种先进的制度必然走向崩溃。相反看当时其他两个大国秦,楚。王权的落后让这两个国家都无力与晋国对抗,但却最大程度地延续了国祚。相信如果让晋文公重新选择一次,他会选择长久且平庸而不是强盛却短命。
晋国由于地处中心,对周边各个方向的诸侯国都爆发过战争,而且胜绩非常多。楚国偏居正南,南方是荒地,西边的巴蜀不成气候,东边的吴越到春秋末期才崛起。也就是楚国征战的地方就是黄河以南的中原那一帮小国和齐国。在中原的影响力除了楚庄王时期达到巅峰,其它时期最多和晋国五五开,而在其它国家的影响力远不如晋国。

晋献公杀的桓庄之族。但也留下了韩氏,栾氏,还有后来的郤氏。这些跟晋室血缘关系最亲密的公族大夫就能很好的平衡制约国君跟6卿之间的关系。毕竟血浓于水。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靠得住一些。
但在晋厉公灭了郤氏,晋悼公灭了栾氏,以后的羊舌氏。所以说六卿欲弱晋室。先灭公氏。虽然三桓掌握鲁国朝政,他们本就是鲁国氏族。所以鲁国到死也没有被本姓灭亡,楚国依然,燕国依然,秦国依然,但就是晋国跟齐国的大权直接落入外姓手中才直接从内部瓦解,这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未封异性为王。
王翦伐楚时候给始皇帝卖破绽说,给大王打仗,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侯。所以说自从始皇帝统一中国后,都知道一个道理,异姓封王没有好下场。不是被杀,就是篡夺君位。
近代佛界第一人,释虚云老和尚活了120岁(信徒数百万之众)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得道高僧,那就是释虚云老和尚,活了120岁,如果放到现今这个社会,这将又会进入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排行之中,听说就算是慈禧太后遇到释虚云老和尚后都要行跪拜之礼,可见当时人们对其是多么的尊重了,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关于他的生平介绍,以及人物经历。中国近代高僧释虚云老和尚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8:22:06000202014年,女大学生扬言只嫁5000万富二代,如今30岁的她如愿了吗
在一档名叫《相亲才会赢》的综艺节目中,一位名为周兰君的女大学生可谓“爆火”了一把。然而令她“爆火”的原因,却是她在节目中扬言:凭借自己的条件,只愿意嫁给5000万的富二代。这样的言论一经播出,网络上立即掀起一阵吐槽大战,针对周兰君的讨论铺天盖地。如今8年过去,这些言论依然不时地出现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而事件女主周兰君却销声匿迹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7:31:390000白起渠到底什么原理?树桩阻拦河水(实现低河水淹鄢城)
相信了解过水淹鄢城这一故事的人,应该都知道白起渠,在《水经注》中就记载了秦将白起曾经在秦楚之争中,利用白起渠将楚国鄢城水淹而获得胜利,不过这一过程中最令人吃惊的还是白起渠实现了从低到高引水的效果,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看看白起渠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吧!白起渠到底什么原理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15:130001夏朝都亡了 商朝频繁迁究竟是为了躲谁 (军事考量)
夏朝灭亡,商朝频繁迁都,是应更好的维护自身统治和军事上的考量。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之中,有很多的王朝都是在定都之后还选择再次迁都,觉得能够找到更好的地方,例如朱棣迁到北京。当时是有着正当的理由,可是还受到了极大的阻力,有一些官员就是觉得会劳民伤财,耗费人力物力。一般在定都之后都不会再去迁都的,可是在历史上的商朝,确实频繁的迁移都城。迁都5次我要新鲜事2023-04-02 02:27:520000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 一个动作让狄仁杰闭嘴(牙齿健康)
武则天展示自己的健康牙齿向狄仁杰说明自己还年轻。虽说武则天执政时期很多人不满意,但是国家在武则天的治理之下,也有贞观遗风的评价,不光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在这个时候所出现一位忠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狄仁杰,狄仁杰由于自己的能力以及忠心,也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在当时但凡是狄仁杰所提出的意见,都一定会被武则天给认真的考虑,足以见得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赖,甚至还将狄仁杰给尊称为国老。劝告戒色我要新鲜事2023-11-26 20:31:37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