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
司马懿和曹操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曹操的初衷是建功立业,司马懿的初衷是自我保护。这一点也与他们的出身有关,曹操是大宦官之后虽然曹家也是豪强大族,但还没有达到士族的程度,曹操必须通过祖父的牺牲和自己的努力莱实现家族的进步与繁荣,所以曹操这个人有迫切建立功绩跻身统治阶级的需求。而司马懿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妥妥的一线顶级仕族。

本身就是统治阶级的一员,所以司马懿的需求是维持家族繁荣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就能成就别人一生努力都不能企及的高度和地位。更何况司马懿还是家中老二,头上有个哥哥不用像曹操那样承受一族的责任与重担。如果不是被曹操逼上梁山,司马懿更愿意当个不是败家子的二世祖。司马家成功不仅仅是司马懿,他的弟弟司马孚,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这还算比较出名的,不出名的司马伷,司马骏,司马京都厉害得不行,都是能人,所以司马家才会成功。
司马懿和诸葛亮面对的朝局不同,诸葛亮自刘备死后在蜀汉已是万人之上,一家独大,几乎没有异己,司马懿面对的魏国朝局可就复杂多了,牛人多,天子能力强,司马懿不得不扩大多玩自己色势力,求自保。司马懿可有过三起三落的体验,诸葛亮只是象征性地自贬过右将军,没有被边缘过,也没人能或者敢把他边缘化。
诸葛亮不培养自己儿子是有原因的,首先是确实没机会,诸葛亮死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实在是太小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只要诸葛瞻平平无奇,他才能平平安安。不然就算刘禅不动他,其他大臣也会把他推向风口浪尖,但是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在蜀国生死存亡之际,诸葛瞻毅然决然地仆了上去,最后还是没能平安一生。诸葛亮的一世英名也和后主有关系,他生前后主对他行父事,甚至那句政由葛氏都不奇怪,他确实有能力也忠心还是托孤大臣。难得的是在他死后后主对诸葛家的恩德也如故。霍光会有骂名的原因是宣帝认可霍光而诛杀霍家,后主对诸葛瞻比对亲儿子还好。

荀家在二荀(荀彧荀攸)死后彻底失势,到司马氏执政时期又靠二荀(荀顗荀勖)东山再起。荀顗是西晋开国八公之一。荀勖是西晋武帝朝堂三架马车(司马攸贾充荀勖)之一,曾经是曹爽故吏并冒险为曹爽收尸,后成为司马氏心腹。魏晋更迭本质上也可以说是曹魏汝颖士族阵营对沛谯元从阵营的逆袭。
士族门阀相互串联和结为姻亲,从东汉就开始了,光把司马氏挂出来有失偏颇。另外对于人才发掘和任用来讲。蜀汉从来都是荆州派第一层、东洲刘璋旧部第二层、益州本土士族第三层,位高权重之人有几个是益州本土豪强?诸葛亮用人也是有远近亲疏的。否则蜀汉不会在费祎死后就控制不住内部矛盾了,或者说只有诸葛亮和他的继任者蒋琬、费祎还在的时候,能镇得住这些矛盾。至于司马懿任用的人才,除了邓艾以外都是高门子弟,这也是曹丕用九品官人法和士族交易的必然结果。

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以樵周为代表的益州本土士族可是喜迎大魏军队的,不然江油守将马邈面对叫花子一般的邓艾的部队,为什么投降而非坚守不出的?如果没有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评价基本不会相差太多,抛开西晋拉胯和司马氏失德来讲,高平陵之变在2000年帝制历史中,也是中央政变的最高水平之作。
虢国封地到底有多大?
1《经典释文》∶“虢,国名”,这是说虢为国族之号。《说文·虎部》“虢,虎所攫画明文也。从虎、孚声。”段玉裁注:“攫者有所执者,画者叉所画也,故有明文也。虢字本义久废,罕有用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9:04:150003邱姓起源和来历:姜子牙定都营丘(因避讳丘姓改邱姓)
邱姓最古老的一支起源来自姜子牙的后代,姜子牙被赐封于齐国,定都于营丘,居住在这里的子孙也就以丘为姓。还有夏朝少康的儿子曲烈受封于鄫,后来曾姓又分化出了丘姓。而这些丘姓氏族在雍正继位后,为了避讳孔子名讳,于是将丘改为了邱,最终就形成了邱姓。邱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姜子牙后裔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1:25:410001上官婉儿相貌复原图,骸骨破碎可能无法复原
对于古人,我们都只能通过史书了解,却无法见到阵容,但通过技术可以通过头骨复原容貌。唐朝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找到后,让很多人期待上官婉儿相貌复原图,但遗憾的是,由于骸骨破碎,很可能无法修复,因此极大可能没有并没有她的相貌复原图的存在。上官婉儿的相貌复原图我要新鲜事2023-03-15 00:58:3900068哪吒简介: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
哪吒是自古以来就人气很高的一个角色,在多部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从前有一部专门以哪吒为主角的动画片,叫做《哪吒传奇》,而近几年也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做《哪吒·魔童降世》,那么哪吒到底有怎样的传奇故事使得人们多次演绎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哪吒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8:24:000001顾炎武手不释卷的故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学者,他的学识非常渊博。从小非常勤奋好学,经常随身携带书卷,一有空就认真阅读,这种良好的习惯被后人称为“手不释卷”,他认为读书可以帮助自己增长见识,无论走到何处,他都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我要新鲜事2024-04-24 14:09:1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