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巅峰一战,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只是表面现象
巨鹿之战,项羽派英布蒲将军袭扰秦军甬道,采用游记战斗方式打,英布还有蒲将军每次断绝一个地方又放到其他地方破坏。如此反复,秦军不但没有捉到英布将军蒲将军补给还出现了问题,章邯不得不把精力放在保护甬道上面,至使章邯和王离之间出现了缺口,项羽抓住时机,渡过漳水,破釜沉舟,从这个缺口插入猛攻秦军,章邯发现上当后,立刻调集兵力进行反击。
结果,仓促过来的章邯军被项羽一举击败。章邯决定占避锋芒,先示弱,集结兵力,找机会反击,打项羽一个措手不及,项梁就是这么被章邯搞死的,而项羽不可能迅速和王离军分出胜负,待章邯重新集结好部队反攻过去项羽必死,但是王离居然没有顶住项羽的攻击,诸侯联军看到战胜秦军的希望后,纷纷加入战场,王离军几乎全军覆没。

章邯军在巨鹿之战中的损失很小,章邯应该是分兵南驻扎,不可能20多万大军都在驻扎在巨鹿南面,章邯军巨鹿南,棘原,巨鹿南面的大营应该有8—10万人守着保护甬道,随时响应王离,守护王离军后侧,棘原可是秦军后方基地。章邯肯定也派重兵把守,章邯没有被重创,巨鹿之战章邯军并没有损失多少人,章邯投降时还有20万人呢,章邯应该是想乘着项羽进攻王离的时候防备松懈,突袭一举歼灭楚军,或者约王离夹击楚军。
项羽能赢靠的速度,对战机的把控,让敌军来不及反应,破坏两军联系凝聚力,项羽先派英布将军蒲将军袭扰秦军甬道,数绝章邯甬道,秦军不但没有抓到英布将军蒲将军,补给还开始出现问题,章邯不得不把兵力派去保护甬道,至使章邯王离之间出现了缺口,项羽抓住机会,破釜沉舟,直接插过去,猛攻章邯,章邯发现上当后已经晚了,被破釜沉舟的项羽一顿痛击。

项羽渡河章邯自然不能放任项羽,两军必有一战。之后站在章邯视角,项羽军兵少粮尽,刚经大战,不可能主动进军王离,就算进攻,王离占尽优势短期不可能败亡,他和王离在两面夹击破敌必矣。项羽在反常理主动进军王离,正对应项羽本纪部分,诸侯军看项羽军勇猛加入占据,在一起彻底打败王离,对应张耳陈余列传,之后项羽汇聚联军20万与章邯对峙,几个月陆续有小胜。章邯恐惧秦内部矛盾议和,被蒲将军偷袭,撤退路上又被项羽打破于汙水上之后投降。
英布等就是去破坏甬道的,如果甬道破坏得很厉害,章邯自然带兵来救,英布与章邯发生了战斗,关键在于英布坚持到了项羽的到来,在猛烈的攻击和夹击之下,章邯引兵退却了,章邯想的是重整再来突袭(项梁就是这样被杀死的)如果章邯此时约王离一起夹击项羽,项羽大概率会失败,项羽也意识到了这种危险,所以迅速攻击王离,诸侯军被项羽震撼了,看到王离军被项羽冲击得失去阵型之间的密切配合,诸侯军随即加入了战斗,王离军马上崩溃。

与其说章邯轻敌还不如说项羽高明,打败20万章邯军难度是很大的,能向王离的20万长城军发起攻击也是需要胆量和时机的把握的,唯有破釜沉舟,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勇往直前才能破敌,假如项羽击败章邯之后没有马上向王离发起攻击,那么失败的可能是项羽,不得不说项羽对于机会的把握无人能及。
靖难前的黎明与黑暗 朱棣与建文帝的博弈之战 看朱棣如何反杀
公元1392年,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太子朱标去世。朱标是一位备受认可的太子,备受人们敬爱,包括大臣和其父朱元璋在内。然而,这个突发事件为未来的内部争斗埋下了祸根。朱允文继位后,面对着自己的叔叔朱棣这一强势对手,他的统治并未得到其他叔叔们的认可。藩王制度的弊端也渐渐显现,尽管它将诸位儿子赶出京城,但这些藩王在京城之外却难以受到朱允文的控制。我要新鲜事2023-06-22 19:32:100000寿比南山里的南山 说的是哪一座山(寿比南山)
我要新鲜事2023-08-04 21:54:25000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谁说的,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每当有人遇见困难的时候,总是会有人鼓励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许多人都听说过,那么你知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谁说的吗?这句话出自毛泽东在1965年写的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下面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毛泽东说的我要新鲜事2023-03-17 20:47:050001英国的崛起:从“神经病”到“日不落”帝国的历程
英国的历史是一个充满起伏和变迁的故事。从14世纪到16世纪,英国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和内乱,这使得人们普遍认为英国是一个“神经病”国家。一切在光荣革命后发生了改变。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9:43:400000秦朝是当时世界最强吗?实力未超过罗马帝国(不想统一世界)
秦朝是在群雄四起的战国时期,发展成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这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显著的标志。秦朝的国力我们可想而知,应该是很强的,那么秦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吗?又或者说,当时秦朝有着统一世界的想法吗?亦或者外国人是如何看待秦王的呢?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秦朝是当时世界最强的:不是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5:48: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