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保卫汉室,是汉景帝的股肱之臣,却因私藏盔甲而亡
周亚夫不是单纯的丞相,他还是周勃的儿子,汉初开国勋贵集团此刻在朝堂上的代言人,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周勃当年可是真的动手杀了刘盈的四个儿子,开国勋贵集团又杀了文帝另外四个由吕氏妃子所生的孩子。还有第三点,周亚夫私藏五百套盔甲。

汉代虽然也有随葬盔甲的习俗,但是就算是齐王、楚王这些大王爷的墓葬中也只有几件盔甲,汉墓那么多,全中国发掘出来的保存完整的汉代铁甲加起来也不到十件,周亚夫倒好,一下要随葬五百套盔甲,皇帝的墓葬都没这么多铠甲,汉文帝的霸陵都没这么多铠甲貌似,还都是从武库拿出来的制式盔甲,不是古代那种专门用来随葬用的作为冥器石甲,这也太嚣张了。
古代为什么对刀剑弓箭不禁,独独要禁甲胄,第一因为古代甲胄制造很难,工艺复杂,消耗原材料数量颇多,是一种很贵重的物品,一般造一套合格铁甲的钱,足够普通下等农户生活两年。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身披全套甲胄的武将一般可以在箭雨里杀几个来回而没啥损伤的,项羽,周亚夫,霍去病,赵破奴,李世民等等名将都有过冲入敌阵,然后杀上几个来回,背着一身箭杆刺猬一样跑出来的记载。所以说古代一百全套甲的骑兵甲士基本能单刷四五千普通士卒,因为你不管怎么努力,压根破不了别人防,汉代一般要达到百夫长这个层次才能有甲胄,还只是半身甲,全套甲基本都要达到军司马这个职位(以上甲胄全部指铁甲)。

像霍光,几十年来没有犯过任何错,没有因为一件事被汉武帝批评,即便是很明显的暗示他“当周公辅政“,也要对方亲口说出来,以保万无一失,霍光小心谨慎到进出宫的每一步路,踩在什么位置,都是精心计算过的。 因为,不犯错就不会被惩罚,不会丢官,甚至被处死,权力顶峰的一点错误,往往是要抄家灭族的代价,精于权谋的人,更不可能得罪皇帝,只有信任皇帝,没把他当外人,才说直话。
越是不信任皇帝,越是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自己利益至上的人,更不会牺牲自己的口碑,为了皇帝改正错误。 周亚夫是不会造反,只是政治头脑太差,而且,他是活活饿死自己(这是气愤),没想过用阴谋诡计,找机会造反,真的有这个想法的。

周亚夫的事得从几方面看,第一他确实是功勋之后,代表了功勋集团;第二周亚夫以治军严明著称,深受将士爱戴;第三自从平乱之后随着地位上升,他确实开始跋扈了,敢和景帝硬刚;第五如果史料说的是真的,不管是不是被人下套,私藏几百套甲具确实是大罪,古代大部分朝代不禁刀弓,但是严禁弩和甲具,弩上手简单易操作还能破甲,出门在外的行刺利器。而甲具,哪怕是只有几套,一旦结阵,地方衙役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非正规军不能破,简直就是鱼肉乡里,欺压百姓神器。
所以综上所述:一个功勋之后、治军有方、能打能杀,关键是一个大将军在皇城脚下藏了几百套甲具。周亚夫是功劳高太得意,在朝堂上骄横跋扈,在军队里搞自己私人小团体,买了五百甲胄也不觉得自己犯了事。司马懿和他大儿子后世偷偷养死士,也就一千人吧。这位光天化日买500盔甲,换哪个身体不行的皇帝会不多想?所谓忠臣,不过是主强臣弱才可能实现,曹操生在汉武帝时代也会是忠臣。
李怀光为何反叛把唐德宗从奉天赶到汉中了(奸臣的算计)
唐德宗统治下的唐朝,一度因叛乱而陷入危局。李怀光,作为唐朝的一位重要将领,曾多次挽救了唐朝的危局,但最终却选择了背叛。这一段历史的背后,隐藏着宫廷斗争、权谋算计以及个人恩怨纠葛。我要新鲜事2024-03-22 15:07:060005双姓起源和来历:颛顼后裔被封于蒙双城(子孙以地为姓)
双姓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姓氏,其中大部分源自少数民族,比如在史书中记载回族早有双姓存在,也有少部分是源自满族改姓,比如珠尔苏氏中的“朱苏”就是“双层”的意思,后来也就改为朱姓和双姓。而汉族中的双姓则多是由颛顼封于蒙双城的后裔而来。双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地名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55:100000俄乌鏖战,中国成为背后赢家,被占领163年的故土“回来了”
据海关总署官方消息,近日批准同意吉林省进一步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将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我要新鲜事2023-11-03 19:56:000000老子参透了宇宙真相,老子超前的宇宙观道法自然
老子作为我国非常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所提出的一些观念直到今天都对于人们而言有着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甚至一度老子参透了宇宙真相,但以古代的条件和认知,老子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给大家揭秘老子参透了宇宙真相的原因。老子的宇宙观我要新鲜事2023-03-18 06:13:050000和珅死前打开乾隆留下的保命诏书 傻眼了(留全尸)
在和珅死了之后,打开了乾隆给自己留的保命诏书,却傻眼了,里面只有三个字“留全尸”。和珅是乾隆十分喜爱的一个橙子,两个人的感情非常的好,在封建王朝之中,像如此亲密的君臣关系是十分难找的,而和珅的权利也在乾隆的包庇之下变得十分的膨胀,成为了一个贪官,很多的朝中大臣,都敢怒不敢言。保命诏书我要新鲜事2023-03-17 20:02:4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