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与皇帝共天下的门阀士族,是如何达到顶峰,又如何走向衰败的?
王朝的规律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王朝对于基层管理能力的逐步丧失。一般而言,在开国初期,皇帝和中央政府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同时地方的军事力量和人口早就被乱世大大的消减,这个时候地方豪强诸侯一列,角色大概会选择先臣服慢慢等待。这个时候国家一般而言在基层的管理能力是最强的,是真正可以调动全国的人力去做一些大事的。

而从王朝中期开始,伴随着国家中央的军事力量逐渐减弱,还有地方豪强贵族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逐渐进入了管理层,虽然王朝初期管理层当中就一定会有大量的地方豪强存在,但是碍于初代君主强大的威望,以及当时的管理层中肯定会有大量绝对忠于初代君主的存在,但是从王朝中期开始,伴随着君王的威望远远不如,开国之君以及对于军事力量的直接掌控程度减弱,豪强们也就有胆子去架空那些地方长官。从这个时候开始地方掌握,一般而言只能管理一部分的事物,甚至于很多情况下,地方长官想要实行政令,还需要争取地方豪强的同意才能完成。
门阀世家是靠什么形成的呢?一是知识文化的解释权,二是有大量生产资料(土地商品等等)。黄巢朱温都只是杀了世家大族出仕的掌权者代表,并没有断绝他们根基,而后百多年征伐战乱,武人当政才是对门阀世家经济基础决定打击。武人政权为了生存下来对内统治力相当下沉的,税赋人人有责,大族有钱还更加集中好收,不交就灭门,世家大族纷纷解散为小家庭再也没有之前那么凝聚态。
世家大族的确堵住上升通道,但是他们家族治理中国已经百年多,积累了很多智慧。他们某种意义讲算是国家支柱,如果贸然把这些支柱毁了,确实开放了上升通道,但是新的能管理这个国家群体还未成长起来。之前世家大族统治上百年中国的经验智慧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看看之后的宋,多差劲。还有大明,虽然我挺喜欢大明,但是他对西北领土的不作为,确实是个遗憾,唐代之后,有哪个王朝的强盛程度,自己对其他文明和国家的碾压能力能比得过大唐?

凡事分两面,强汉盛唐的精英阶层给力武力强大靠的就是地方豪强和门阀士族,没有地方豪强和士族门阀维系基层凝聚力,整个国家就是一盘散沙,弱宋就是这么玩完的。任何领域想要成事都需要专业能力过硬的人豪强和士族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优势,整天忙于生计的底层没有条件去学习和培养专业能力,就像窦建德被李世民一战干碎,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底层出身,专业能力太差。
贵族士族门阀,世家大族,有优点也有缺点,从唐以后基本上军事体制的退化,包括打压世家豪族就能看出来,加强中央集权,但是,相对的当地武装防御降低,皇帝如果没有大家族背景,做事从来没有改革的保障。宋明清皆是如此,宋朝皇帝权利架空,明清继承宋的腐朽政体,跟南北朝拼杀出来的宇文氏以及关陇集团明显形成对比。

其实说到本质,皇帝也是世族的一员,王朝是在皇帝世族的统治下运行的,但是王朝中还有其他势力的世族,当某个世族的实力大过皇帝世族力量的时候,皇帝世族就会想办法去摧毁,打压对方,期间其他世族也会纷纷进行站队,鹬蚌相争,互有所得,偶尔也会被渔翁得利。
刘备和朱元璋谁的能力更强一些(无法评判)
刘备和朱元璋都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领导力。然而,要评判两人谁的能力更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将以理性的视角,从不同维度对刘备和朱元璋的能力进行讨论。我要新鲜事2024-01-16 20:18:190000楚楚动人的肯尼迪夫人施展魅力 试图讨好赫鲁晓夫 却碰了软钉子
1961年,肯尼迪总统的外交考验开始了。他带着美丽的妻子杰奎琳前往法国,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面临着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高级会晤,这对他来说是一次艰巨的挑战。在肯尼迪上任前两年,古巴发生了革命,卡斯特罗将巴蒂斯塔推翻,美国政府对此感到不满。于是,他们策划了被称为“猪湾事件”的行动,试图推翻卡斯特罗政权。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导致美国在国际上丢失了面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0:19:100000胡亥为什么不姓嬴:姓赢或者赵(被赵高派心腹逼迫自杀)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就自称“始皇帝”,后来建立了秦朝,还做出了许多对百姓有利的举措,造福了后世,不过在秦朝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出名,秦始皇的两个儿子扶苏和胡亥也是闻名于世,但是也有不少人感到好奇,为什么扶苏和胡亥不和父亲一起姓呢?胡亥为什么不姓嬴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4:35:090000卧龙诸葛亮怎么死的,劳累过度病逝后死不瞑目
诸葛亮在现在人看来完全就是一个神仙,那么这位神仙诸葛亮怎么死的呢?诸葛亮后人又是如何呢?在三国时代,诸葛亮和司马懿绝对是最厉害的2人,那么到底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呢?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剧更是突出了诸葛亮的厉害。最可惜的就是,到死都没有能够打下天下,可以说是死不瞑目的。诸葛亮是病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3-14 19:08:310003曹丕为什么要羞辱于禁:投降不知耻(败军回归)
曹丕知道于禁与关羽对抗时战败,但作为战俘的于禁却投降于关羽,此后也投降过孙权。曹丕知道于禁两次投降却还作为败军跑回曹魏,认为一个投降的败军不知耻尽然还跑回原来的国家,有失颜面。此后曹丕虽然没有下令杀了于禁,但却作画羞辱于禁,于禁在此种惭愧中抑郁而死。一、曹丕为何不原谅于禁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3:53: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