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真题泄露,比如今考公困难百倍,其中仅1项都难接受
从先秦到明清,我国古代在教育和人才选拔方面也经历了很多曲折。
如秦代的战功进爵、汉代的察举制和皇帝征召、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大家熟知的科举制,是隋朝才确立的,自此以后沿用到清末。
世间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公平,由此中国历史上的每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也存在着各自的优劣势。其制度最初的确定,也大多是出于统治者的目的。
但无论怎么说,科举制相对来说还是最公平的。它彻底打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困境。
同时它能沿用1300而不衰,也可得见其之功效。
科举制起于隋,兴于唐。隋朝灭亡后,唐朝继承了科举制度,并逐渐完善了科考制度,将考试科目分为进士科和明经科,分别考察文学和经学。
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科考制度又发展出了更多的科目,如诗赋、策论、法律、数学等,考察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

“科举制”,之所以叫作科举,只因它的操作是分科取士的方式。
从隋至清,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考,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为举人,第一名叫做解元。
再高一级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叫殿试。
殿试通过考试后为进士,第一名叫做状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由此可见科举制度下考取状元是何等难得是一件事。
数据显示,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加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的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历代科考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
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科举1300多年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共计777人。
平均下来,快两年才能诞生一位状元,难度之高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科举考试是3年一次,并不是年年都有的,对于每位考生来说,机会更是难得。

科举考试发展到清朝,达到巅峰时期。
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后,刚开始努尔哈赤还比较排斥科举考试。后来他几番思考后发现,没有一种办法比科举考试更公平,更有效,更合理。
于是皇太极即位后,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和发展清王朝,开始重视人才,重视知识分子。
在清朝执行科举制的当年,就有两百多名读书人通过考试解除了奴隶的身份。这也是清朝统治者用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开端。
谈及科举考试,在内卷日益严峻的当今社会,有人认为科举考试更简单。只要死记硬背就能考上功名。只要研读一下“八股文”,就可以轻松取仕。
以文史君之见,这样的看法着实可笑。要知道那时的科举试题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便时称“八股文”,那多半有些自嘲的成分在里边。
接下来文史君给诸位分享一些清朝时期的“会试”真题,看看大家能答出几道来:

第一场,考史论
(其实这场共有5道题,因篇幅原因文史君选择其中两题,下面几场同样只摘取部分试题):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第1题藩镇,第2题平戎,纵横古今中外事实,观点,论证,所以才叫史论。
史论,表面上看像一场辩论赛。考生可选取自己的视角,结合历史过往的事件进行论证。
这样的题目比较发散,与如今高考的作文题目相似。但从考题的立意上看,它的深度要比高考深很多。可能和公务员考试题目有一拼。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二场的国际政治也是极有难度的。首先考生涉猎需广,要知道国际大形势,各国政治以及采用的治国方略。
接着还要以此结合我国之国情,进行论述,提出解决方案。并非一贯认知的“八股文”,死记硬背就能考取功名。

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第三场考的也是议论文,主要是论述老祖宗经典作品《四书》、《五经》里的一些观点。
这些内容平时可能还会准备些,准备些应对之法。但那也并非那么简单,1、不知道考试会出哪一句;2、所作答案也是灵活的,都是论述,没有选择题。
还有一点,古代的科举每一场考试都是三天时间。3天内,不允许考生出考场,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必须在自己的座位上。
仅是这一点,如今的考生几乎都难以接受,更别说考取功名了。
垂帘听政的慈禧,死后陵墓里无法解说的秘密
说道慈禧,我们都知道她是史上最奢华的太后,但她也是死后被糟蹋的最惨的一位太后,棺椁内被洗劫一空,来来回回三次入葬,到最后死无全尸。慈禧陵墓在咸丰皇帝的东边,叫定东陵。她这个陵在咸丰皇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盖好了,但慈禧不满意,在咸丰皇帝死后又重新盖的,花了13年时间,消耗白银224万两,换算成我们今天的人民币大概30多亿。这是光陵墓的建造费用,还不包括它里面的宝物,那慈禧的陵墓里到底有多少宝物呢?我要新鲜事2023-06-03 20:21:020000历史上李莲英怎么死的 他生平又是怎样的人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太监,他辅助慈禧管理政事,他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从而深受慈禧宠爱和重用。虽然李莲英受到慈禧宠爱和重用,但是他还是一直低调行事,为人和善。而关于李连英怎么死的?现如今最为广泛说法是他是生病然后去世。一、李莲英生平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22:230000法兰克王国是法国吗 法兰克王国分为哪三个国家(是)
法兰克王国其实就是法国的前身。法兰克王国后来被分成了三个国家,分别是现在的德国,意大利和法国。法兰克王国的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6-23 18:52:480000战国第一个强国是什么(魏国)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标志着战国时代的正式到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此开始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一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标志着三个新的国家从晋国脱离处理啊,从法律上正式成为三个独立的国家,也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我要新鲜事2024-01-11 19:28:120000古代女人来月经没有卫生巾怎么办 草木灰和月事布(造价便宜)
每个月女人总会有那么几天,因为月经而导致心情不快,然而现代因为有卫生巾和月经杯等物品,女性的生活质量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了。在古代并没有这些东西,那么古代女人来月经时都是采取什么措施呢?古代女人来月经没有卫生巾怎么办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诸多物品来解决月经之事,然而人们总是会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古代女人解决月经之事有这么几个物品,一个是干草树皮,一个是草木灰,还有草纸和月事布。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5:2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