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郑和下西洋时不带少女 却带一船的老妪 这背后蕴含着大智慧
中国古代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其中郑和七次西洋远航的壮举便是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佳话。在过去的600多年里,郑和完成七次惊天动地的远航,揭示了郑和在人员选择方面所蕴含的睿智之处。

一、郑和的七次西洋壮举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进行的七次西洋之旅堪称史无前例的壮丽壮举。船队规模空前,总人数众多,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支船队中竟没有一名年轻女子,全体成员皆为年长的老妪。郑和的这一看似反常的选择实际上蕴含着非凡的智慧。
郑和成长在一个普通穆斯林家庭,聪慧好学,后成为明成祖的近侍太监。在1405年,他奉命率领首批62艘船只、2.7万人开始了首次西洋远航。接下来的20多年里,郑和陆续领航船队七次出海,足迹遍布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洋等地,创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长距离的海上探险。
这一壮举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扩大了明朝的版图和影响力,促进了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航海技术的领军者。
二、艰巨的航程准备
在郑和时代,航海业虽然属于前沿领域,但海上生存数月依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每一次远航都涉及巨大的生命风险,因此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在各方面的准备中,船上随行人员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
郑和为确保航行的安全,投入巨资打造数百艘远洋大船,寻找最优秀的造船工匠参与建造。这些大船中有些甚至达到了140米长,能够容纳上千人。船上配备了充足的粮食和淡水,足以维持数月航行。为了防止船难,每艘船上都备有充足的木材、工具和备件,以备海上维修之需。
在选择船员时,郑和的智慧再次体现。他不仅选择了经验老道的船工和水手,还广纳愿意远航的平民百姓,其中还包括成百上千名军士作为护航人员。这支由各路精英组成的庞大船队团队令人震惊,而在这个团队中,老妪们的角色显得尤为特殊。
三、老妪在人员选择中的奥秘
郑和在选择随行人员时,作出了一项看似匪夷所思的决定——他只带上年长的老妪,没有选择任何年轻女子。这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显得颇为不同寻常。按照通常的惯例,年轻力壮的男子更适合应对海上风浪,而年轻女子则可以陪伴劳累的水手,提供精神慰藉。郑和之所以偏偏选择老年妇女,是出于深思熟虑的考虑。
实际上,这一选择体现了郑和的高明智慧。相较于年轻女子,年长的女性在生活经验、技能等方面更为出色。她们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能够更快适应艰苦的海上环境,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她们熟练掌握各种家务活,可以打理船上的起居和饮食。她们还具备高超的医术,可以照料病患。相比之下,少女们缺乏生活经验,往往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技能也不如老妪们高超。
郑和深谙远航之路的艰辛,明白需要的是富有生活智慧的老人,而不是仅仅依赖青春的少男少女。“要过好几年的海上生活,还是老妪靠得住。”郑和曾如此告诫手下。一位老水手也对此表示赞同:“小姑娘刚刚出海就会哭爹喊娘,没了妈妈陪着,我们这些汉子早晕头转向了!”

四、百姓的议论
船队出航的那天,码头上云集了许多百姓,为水手们送行。“老妪满船,少女一个不见,这郑三太监疯了吧?”码头上的人们议论纷纷。船工老张摇头感叹:“我们出海要吃老妪做的难吃饭菜,也看不到漂亮姑娘,这日子没法过了……”
郑和并未为这些议论所动摇,仍然坚持自己的用人方针。他明白,短时间的艳遇不如长久的知心,少女虽然可人,但终究不是远航之友。相比之下,老妪们经验老道,能让大家在陌生的航行环境中感到温馨如家。郑和的智慧远胜于凡夫的猜测。
五、航程中的贡献
在漫长的旅途中,这批老妪们果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擅长各种针线活,能够替衣服补缝,还能制作和修补破损的帆布。她们以丰富的饮食经验,运用船上的材料变着法儿地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让船员们在食不知味的长途航行中也能尝到家乡的滋味。
更为重要的是,老妪们用母亲般的慈爱之心,时刻照拂着这些远离家人的男丁。苦力们在辛劳之余,总喜欢聚集到老妪们身边,聆听她们讲述的故事和乡间趣事,寻求心灵的慰藉。船长也时常请教老妪们的意见,获取管理经验。在这些老人身上,船员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六、七次成功返航
就这样,在老妪们的悉心照料下,郑和的船队历尽艰险,最终完成了七次传奇性的远航。每一次数年之后的归来,总能看到老妪们兴高采烈的迎接。船员们纷纷表示,如果没有老妪们在身边,自己早就意志消沉,无法熬过漫长旅途的考验。也正因为有了老妪们,船队才能维持战斗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惊人的壮举。
“多亏了老妈妈们,我们才能凯旋归来!”船员们感激涕零。郑和看着老妪们欢天喜地的模样,心中涌起慈爱,他知道,正是这些可亲的老人支持了整个远航。没有她们,一切都不会成功。
七、郑和的远见
郑和晚年回顾这段传奇经历时,不禁再次感慨自己当年的决定何其英明。没有哪个年轻女子能比得上这些老妪们的贡献。当年百姓的议论他早已听不见,但历史终将证明他的远见卓识。郑和七次西洋之旅的成功史,也将激励后人广纳人才,善用资源。

郑和七次西洋,是古代中国乃至世界海洋探险的里程碑。郑和选择老妪而非少女随行的睿智决定,使这一壮举得以完满实现。让我们从这段传奇中汲取智慧,开拓进取,继续走向辉煌。郑和和他的老妪们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寻找人生伟业,追求卓越非凡。
历史上恐怖的天才,被誉为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天才数学家)
提起徐光启这个名字,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或者,只是在历史课本上见过几次,有个大概印象。但是,这个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被后人誉为“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历史上恐怖的天才徐光启出生于明朝时期的徐江,即如今的上海,但是在明朝,松江可真是个小地方。而大家都知道的上海徐家汇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纪念徐光启,才改为徐家汇的。徐光启的家庭,是个明朝时期最常见的农民家庭,父母以耕地为生。我要新鲜事2023-03-18 06:22:090002曾让历朝历代头疼不已的“匈奴”究竟是如今的哪个民族
历史资料表明,匈奴人居住在中原北部的戈壁和广袤草原之上,常常入侵边疆地区,肆意杀戮并掠夺食物。匈奴人行动隐秘,精通骑射,要想战胜他们并非易事。因此,历朝历代都面临着抵御匈奴的最大困难。1.匈奴:崛起、衰落与现代传承从秦朝开始,这个勇敢善战的民族像洪水般席卷而来,直到五胡乱华时期,匈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我要新鲜事2023-07-16 20:41:250000圣女德莉莎简介: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被誉为贫民圣人
圣女德莉莎,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一个令世人敬佩的女人,她一生都在为穷人服务,想要解除贫困,她也因此荣获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圣女德莉莎出生于法国,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她被誉为贫民圣人,是全美人民心目中的伟人,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圣女德莉莎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0:01:040001宋朝这位明君,为何总是被人忽略?
宋朝的文化和经济水平,在历史上都是非常靠前的。提起这期间的名人,大家也都耳熟能详。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出道题。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包拯、范仲淹、苏轼、欧阳修这样的名臣,在他的治理下,宋朝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请问这是哪位皇帝?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吧。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解下,这位总是被人忽略的宋朝明君宋仁宗。我要新鲜事2023-08-15 19:42:070000美国老太的双面人生:白天满脸笑容做慈善,晚上扛个铁锹花园埋尸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1988年11月份,带着挖掘工具的警探们在警官约翰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市F街1326号盛名远扬的一个寄宿公寓里。在征得户主老太太的同意下,他们对公寓上下进行了搜索,但是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之处。还没有等这位户主老太太松一口气,警方便提出了想要搜查挖掘院子的请求。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31:5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