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外放总督是降级贬官 还是皇帝对其的看重 后者机率较大
清代乾隆以后,政治体制经历了诸多变革,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改革是尚书外放总督制度的兴起。根据官方规定,当总督职位出现空缺时,都察院左都御史、各部侍郎以及各省巡抚会被提升为总督。这一设定看似与常理不符,引发了人们对尚书外放总督到底算不算被贬的疑惑。

一、尚书的崇高地位与总督的全能之官
在明代,六部尚书的地位备受尊崇。然而,总督的职责逐渐地方化,清初时,总督通常由八旗高级武官或旗籍亲贵担任。总督的权力和职衔多寡成正比,为确保地方军事事务的有序管理,总督的兼任职衔也逐渐增多。尽管总督的地位在康熙时期相对较低,但随着乾隆时期的改革,总督地位逐渐提升。
二、尚书外放总督的特例情形
尚书出任总督的情形并不常见,通常发生在特殊时刻。乾隆十九年,刘统勋被任命为陕甘总督,这一决策与乾隆皇帝对西北军事威胁的重大决策密切相关。在历史上,乾隆二十九年,阿桂被任命为四川总督,负责治理四川金川土司郎卡边境的骚乱。福康安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曾出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兼任户部、兵部、工部等要职,是乾隆后期备受器重的将领。

三、尚书外放总督与钦差大臣的相似之处
实际上,让尚书出任总督,其性质与钦差大臣相似。这些总督通常在事情结束后即返回京城卸任,任期较短。从这一角度来看,尚书外放总督并非贬低官职,而是皇帝对其的信任和器重的体现。这种荣耀是一般大臣所无法享受的。
四、尚书外放总督的挑战与局限
尚书和总督的工作性质存在巨大的区别。尚书专管一官,总督则是全能之官。虽然总督出任尚书职责在理论上不会出现重大失误,但大多数尚书由京城升迁而来,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在担任总督一职时可能显得有些勉强。
在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地方总督权威已超越各部尚书,为提升其权威,往往让大学士兼任总督。这样的安排使得总督身份更加崇高,权力也更加稳固。

清代政治体制的变革中,尚书外放总督制度的兴起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尽管总督和尚书在地位和工作性质上存在差异,但在特殊情况下,尚书外放总督成为一种重要的人事调动,既体现了皇帝对其的信任,也是对地方事务的一种有效安排。这一段历史时期,尚书外放总督的存在为清代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增添了一抹亮色。
埃及发现女祭司墓保存完好,展现4400年前古埃及繁荣景象
据报道埃及发现女祭司墓,里面保存着非常完整的壁画以及各种古董。古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是非常多的,但是像这种保存完整的女祭司墓,还是非常罕见的,考古学家表示,通过这座女祭司墓,可以了解到古埃及的生活方式以及发展状态。一、保存非常完整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8:10:290000武则天时任用了很多女官 为何这些女官没有形成政治势力
中国历史在唐朝中期经历了一个独特的事件,突破了一向重男轻女的社会观念,出现了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尽管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但这并不代表女性地位的真正提高。在武则天即将登基时,依然有大臣在奏折中指责她,暗示女性不适合执掌朝政。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为了巩固统治,武则天采纳了一些女性官员,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上官婉儿。一、武则天时期的女官具备直接参与政务的权力我要新鲜事2023-11-10 18:40:550000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晏婴利用桃子杀三人(故事简介)
很多人或许听过二桃杀三士,但是并不知道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二桃杀三士其实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的一个故事,晏婴利用两个桃子杀掉了三个大将。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故事不可思议,一起来了解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在春秋时期,齐景公有着三位名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大将自认为功高,经常炫耀武力,不讲晏婴等文臣放在眼里,甚至也不将齐景公放在眼里。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1:09:390000“加九锡”是啥意思?历史上有几个加九锡而未称帝的人?
“九锡”是我国古代皇帝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礼遇,而且是臣子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礼遇,《公羊传》中记载“诸侯有德,当益其地,不过百里,后有功加以九赐”,这里的“赐”就是“锡”,这是一个通假字,所以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了,即“九锡”应该怎么读,是读这个字的本音还是读“赐”。我要新鲜事2023-10-23 19:02:030000明朝灭亡时 让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何不见了 他们去了
锦衣卫的起源,源于太祖建立的天下。太祖明白自己的位置并非易坐,随时可能被谋反者推翻。为了防范谋反势力,他着手组建一个忠诚听命的近卫部队,即锦衣卫。太祖明白,身边需要的不只是卫兵,更需要一支能随时了解朝中大臣动向的情报机构。因此,他废除了原本负责皇帝仪仗的护卫和侍卫职位,直接成立了锦衣卫。我要新鲜事2023-12-06 19:58: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