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褂虽难得,但与这四种御赐服饰相比,含金量没法比的
在清代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身穿黄马褂的场景。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黄马褂被视为一种非常特殊的服饰,穿上它被赐予者会感受到巨大的荣耀,仿佛皇帝亲临其身。
然而,事实上,黄马褂在清代并不是一种高级的服饰。不仅如此,黄马褂的赐予也非常普遍,数量可能轻松超过一万。因此,大臣们被赐予黄马褂,并不算是一种殊荣,最多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与黄马褂相比,还有几种服饰的等级要高得多。而且,这些服饰赐予的对象并不像黄马褂那样对身份背景一刻不容缺,必须是有重大功勋且品级达到一品大员才能获得。
四团龙补服
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服饰叫做四团龙补服,也可以说是亲王补服。在清朝乾隆时期以前,亲王穿的补服有四条龙,而郡王则有两条龙和两条线的样式。如果对清代服饰没有进行详细研究,很容易混淆这两者的区别。

然而在乾隆中期,大学士傅恒发现亲王和郡王的补服很难区分,于是上表请求改变亲王和郡王的补服样式。于是,亲王的补服变为两条龙和两条线,而郡王的补服则变为四条线。从此以后,这成为了固定的规定。
在清初时期,四团龙补服从未赐予给异姓。然而,雍正在位时打破了这个规定,为平定青海的年羹尧授予了一等公的封号,赐予了四团龙补服。因此,年羹尧成为了清代首位异姓贵族被赐予四团龙补服的人。
乾隆时期,赐予四团龙补服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数量依然非常有限。只有傅恒、阿桂、福康安和孙士毅(后来因罪行被收回)这四人被赐予了这种特殊的服饰。
根据规定,凡是获得四团龙补服的大臣,可以在正式场合穿着。然而,傅恒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无论是朝会还是庆典,他从不穿着四团龙补服,而是继续穿着公爵级别的补服。据说乾隆对他的这种做法非常认可。
可以看出,四团龙补服的等级极高,只有表现出卓越的军功才能获得这个荣耀,而一旦赐予大臣,就意味着该大臣在穿戴方面享有亲王般的尊贵。
红绒结顶冠
红绒结顶冠,是一个极其珍贵和稀有的头饰。它的等级更高,只有皇帝、皇子、皇孙这样的尊贵身份才能配戴。对于近支的宗室诸王来说,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一律不准佩戴这个顶冠。

在乾隆时期,常常有特殊的恩赐被授予王、贝勒等人,并且规定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戴用红绒结顶冠。至于将红绒结顶冠赐予异姓大臣的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朝。图海、费扬古等人依靠自己在军功上的突出表现,获得了这一殊荣。然而,即便是异姓贵族获得了这样的宠爱,他们也不敢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佩戴。
雍正朝时,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因为深受雍正帝的宠爱而被赐予了红绒结顶冠。雍正帝特意下旨允许他每年元旦大朝时戴用一次。尽管一年只能佩戴一次,但这也被他的同僚视为莫大的荣耀。
从史料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红绒结顶冠比四团龙补服这样的头饰更加难得。在整个清朝历史上,被赐予红绒结顶冠的人并不超过十个。每当想象到这些幸运的人们戴着这个稀世珍宝时,我们不禁为他们拥有如此珍贵和独特的头饰而心生好奇。这种头饰无疑是一种奢华和尊贵的象征,它们的珍贵程度和稀有性使得它们备受人们追捧,令人难忘。
赏戴双眼、三眼花翎
在清朝初年,宗室诸王一直不戴花翎,只有贝子才能佩戴三眼花翎,而公爵则通常戴双眼花翎,这是在作为人臣时所享受的最高礼遇。然而,在中期,郡王顺承担任前锋统领时,他主动向乾隆皇帝请求佩戴花翎,乾隆皇帝立即批示道:花翎原本是贝子的特权,诸王佩戴反而会显得礼制不当。
傅恒随即上奏称,郡王现在年轻英俊,如果佩戴三眼花翎会更加美观动人。乾隆听后觉得傅恒的意见有理,于是赐予他三眼花翎。从那时起,宗室诸王佩戴三眼花翎便成为了一项定制。
异姓大臣能够获得双眼花翎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了,区区几十人之间只有少数人有这个特权;而佩戴三眼花翎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只有七位幸运儿,像阿桂、和珅这样的人,也只能佩戴双眼花翎而已。

可见,双眼和三眼花翎在清代的官制服饰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那些功绩卓越并且位高权重的人才有资格被授予。
大臣赐紫
在清代,官方规定的服饰颜色主要以蓝色和青色系为主,相对于明代的过度讲究色系的区分来说,要逊色一些。而所谓的“大臣赐紫”并不是赏赐给大臣紫色的官服。根据《啸亭杂录》的描述,赐紫是皇帝赐给有功大臣的舆服,而“舆服”则是指古代车舆冠服和各种仪仗,与日常穿着的服饰有所区别。
不过,在文献中,大臣赐紫也被归入服饰礼仪的范畴,因此被御史额外列出。对于大臣赐紫,朝廷有明文规定,非有社稷大功不得予以赐予。在乾隆朝,获得赐紫的异姓大臣较多,其中包括傅恒、福康安、福长安、福隆安、阿桂、和珅、海兰察等等;而在嘉庆朝,则有庆桂、得愣泰、额尔登保等人。不过,道光朝后,大臣获得赐紫的情况就比较少见了。
除了大臣赐紫外,还有一种奖励主要针对的是武臣,被称为“赐紫缰”,它主要用于装饰马匹,也被视为一种很高的荣誉。通过了解以上四种高等级的服饰,我们就能够理解黄马褂的珍贵程度了。从被赐予的人群来看,黄马褂的分发也是参差不齐的,既有大学士、部院大臣,也有侍卫、知县甚至是普通百姓。
这种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历史是有一定规律的:身份地位低下的人所能得到的东西,往往也并不珍贵。
魏忠贤,明朝的救命稻草,蒙骗了百年国人的“大奸臣”?戳此一看
说起明朝晚期,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宦官当道,皇帝无道,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朱明王朝岌岌可危,也确实这样,明朝的锦衣卫制度,使他们可以绕开国家机器,直达圣听,而在历史的印象之中,明朝最后一个大权太监就是魏忠贤。魏忠贤此人贫苦出身,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机会一步步登上了顶峰,手握明朝大权,贫苦出身的人都有个共性,发达后必然不会忘记曾经受苦受难的经历,也更加体会穷人的难处。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34:530000乾隆为什么重用和珅:有才能干,擅长揣度人心(长相俊逸)
相信大部分人都看过当时火爆全网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吧,在电视剧中,乾隆帝和和珅还有纪晓岚三个人之间是朋友的关系,但是其实和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个大贪官,那么乾隆为什么要重用大贪官和珅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件事吧!乾隆为什么重用和珅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3:09:280001普鲁士教育改革:由斯特图主持(德国威廉二世时期教育大臣)
普鲁士教育改革是教育界一个比较重要的改革,它使得教育体制和模式发生改变,虽然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是它其实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禁历过教育体制,那么普鲁士教育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普鲁士教育改革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4:20:150001她是东汉女强人,位至太后,垂帘听政16载,与吕后截然不同
汉朝是古代历史中发展繁盛的朝代之一,这期间出现了很多位英明智慧的皇帝,延续了大汉江山。西汉时期出现了一位有名的女强人,手段狠毒,把持朝政多年,开创了后宫掌管朝堂的先例,她就是吕雉,后人对她的事迹看法不一。历史冥冥中都是很相似的,东汉时也出了一位掌握朝堂大权多年的邓太后,今天讲的是她的事迹。她是东汉女强人,位至太后,垂帘听政16载,与吕后截然不同。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28:360000古代著名的吃人魔王 朱粲用人肉做军粮(丧心病狂)
说起吃人狂魔,不要以为只有在现代有,其实在古代也是有着很多丧心病狂的一些吃人魔王的,像隋末唐初的吃人魔王,朱粲,就是一位著名的吃人魔王,据说著名的吃人魔王王粲只吃妇女和小孩,经常囚禁妇女和小孩,饿了就杀掉来吃,真是十分残忍了。一、古代著名的吃人魔王:朱粲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30: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