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屠城事件 为何攻破城池后总有人屠城 说出来别不信
公元前208年项羽攻打襄城、城阳之战等。中国古代历史中,城市被屠城的现象在秦朝之前是相当罕见的。即使在战国时期,尽管经常爆发灭国之战,但城市屠城的行为却极少见到。以长平之战为例,白起指挥秦军虽然屠杀了四十多万赵国降军,这被称作"杀降",而非屠城。屠城是指攻破一座城池后,无差别地屠杀城中的男女老幼,甚至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其残忍性质远远超越了杀降。

一、古代屠城事件
首次有记载的屠城事件发生在中国历史上是从项羽开始的。项羽从秦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开始,曾多次进行屠城行动。
1.首次是公元前208年,项羽攻打襄城(今河南许昌南),襄城坚守不下,等到项羽攻克城池后,就进行了一次屠城行动。
2.项羽的第二次屠城发生在城阳之战,他攻破城阳后也进行了屠城。第三次是在项羽进入关中后,在鸿门宴与刘邦进行和议之后,项羽开始率军西进,攻占了咸阳并进行了屠城,甚至杀害了秦王子婴,之后放火焚烧了繁华的咸阳城,大火燃烧了三个月之久。项羽还掠夺了咸阳的货物、财宝以及妇女后东出。
3.此后,项羽还进行了第四次屠城,这次是在与齐国田荣的战争中。田荣后来被齐国百姓所杀,然而项羽却在此后的屠城行动中屠城,并坑杀了田荣手下投降的士兵,还掳掠了齐国的老弱妇女,导致齐国人民反抗项羽的统治。

二、为什么项羽总是倾向于进行屠城
1、性格因素:项羽本身性格残暴,容易动辄杀人。这种性格特点使他在战争中采取了屠城的行动。他对自己的部下也曾采取残忍的手段,如杀害韩生和宋义等人。
2、形成威慑力:屠城可以威慑守城士兵和百姓,让攻城变得更加容易。它使得守城方面的人们感到恐惧,可能会更愿意投降,从而降低攻城的难度。
3、报仇心理:项羽在屠城行动中也表现出了报仇心理。他在攻克城池后,常常报复性地进行屠城,特别是在他感到被背叛或怀恨之时。

屠城行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由来已久,不仅项羽,后来的历史人物如曹操等也进行了多次屠城行动。这一行为背后既有个人性格因素,也包括增加威慑力和报仇心理等因素。在乱世之中,屠城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战争手段,无论是为了复仇、威慑或其他目的,它都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战争历史。
上梁山前武功盖世 上梁山后却从不打仗(梁山武将)
扑天雕李应在上了梁山之后只管后勤不管前线打仗。在如今我们看来,梁山108好汉大多数只是草莽英雄或者是土匪,而大家在看梁山108好汉的时候,更多看的是宋江、武松和林冲这样的知名人物,或者是潘金莲和西门庆这样的八卦,对于梁山当中武将的武力值排名可能并没有那么清晰的认知。在梁山108好汉当中,确实有一些比较能打的人,比如说作为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战斗力自然比较高,但是还有一个人和林冲的战斗力不相上下。我要新鲜事2023-10-30 21:43:1000011949年国民党副师长被抓,他淡定表示:中央军委知道我的身份
1949年4月,在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前夕,前线的解放军部队抓到了一个奇怪的俘虏。这个俘虏虽然穿着一身国民党军队的制服,但却显得有些桀骜不驯。当负责审讯俘虏的同志将他押解到关押地点的时候,这个国民党的副师长淡淡地对身边的人说道:其实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代号是黎强,不过只有中央军委能够证实我的身份。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5:11:560000西方列强把世界瓜分完了 才对清朝动手 最终没能分完 这是为何
为了在贸易争夺中获得更大优势。清朝曾是中原王朝的巅峰,自视为天朝上国,然而,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清朝逐渐衰落。英国成为中国的敌人,通过鸦片战争等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一、英军入侵的时机选择我要新鲜事2023-11-14 19:30:1300001957年毛主席苏联演讲,用英语“说晕”留学生,他如何化解尴尬?
1957年,世界著名的莫斯科大学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演讲。这次,要站在讲台上的是第二次访苏的毛主席,台下的听众是从中国远道而来的留苏学生们。留苏学生们知道主席的到来十分惊喜,纷纷涌入了预备着要开始演讲的会堂。在这次演讲中,毛主席说了一个英语单词,然而大家都没有听懂。场面一下子尴尬起来,留学生们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想不到的是,毛主席这时巧妙地说了一番话,缓解了尴尬,让会场的气氛比先前更加热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45:590005岳飞被杀害时,负责行刑的监斩官是杨家将后人,还是百战名将
作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抗金英雄,岳飞忠君爱国、正直刚强的品质,一直深受世人的推崇,为了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后人打造了秦桧的跪像,将他放在了岳飞的墓前,承受万古骂名。但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造成岳飞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并不完全是秦桧,还有当时高高在上的皇帝宋高宗赵构,无论秦桧如何巧舌如簧,颠倒黑白,但他真正在意的是岳飞的功高盖主。我要新鲜事2023-07-15 20:52: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