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以汉为国号的政权有哪些?为何以汉为国号?一文说清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当然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建立的汉朝,史称“前汉”或者“西汉”,定都长安。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为什么要定国号为汉?
秦始皇去世后不久,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引发了除关中、巴蜀之外的全国大起义,秦朝在起义中灭亡,最后的秦军主力被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而刘备则第一个打进了关中,占领了秦都咸阳。
项羽入关后,以霸王身份分封天下诸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在在汉中、巴蜀一带,也就是秦岭以南,国都在南郑(今陕西汉中)。
刘邦封地的核心就是汉中郡,汉中郡是战国时期秦国设置的,公元前316年,四川地区的巴国与蜀国发生战争,蜀国向秦国求教,秦惠文王派出司马错、张仪等人率军攻取汉中,几年以后,在秦岭以南设置了汉中郡。
刘邦建汉
为什么叫汉中郡呢?
因为汉水流经当地,汉中郡又位于汉水的中游,所以称为汉中,秦国以郡县制治理地方,就称为汉中郡。
项羽分封天下之时,是把刘邦当成最大的竞争对手,巴蜀之地在古代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秦始皇就想把吕不韦流放到蜀地,结果吕不韦自杀。今天的巴蜀是天府之地,在先秦时期被中原人认为是荒蛮之地,是流放之地。
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中就是关中王,但是关中富庶,项羽不想让刘邦待在关中,于是给他分封了流放之地巴蜀,张良又通过项伯来说服项羽,把汉中也封给了刘邦,要不然刘邦可能是巴王或者蜀王,不会是汉王。
古代一直就有以封地名冠姓氏或者国号的由来,刘邦的封地是汉中郡,所以被封为汉王,其实刘邦压根就不想待在汉中,只在汉中待了一个月就开始攻打三秦之地,在持续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打败了项羽,称帝建立了政权,刘邦是汉王,自然以“汉”为国号。

项羽把刘邦封到汉中
刘邦以汉为国号有两个人功劳最大,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张良,项羽是故意把刘邦分封在流放之地,没想到造就了一个强大的汉朝,张良是通过项伯把汉中这块地拿来了,要不然刘邦不会是汉王。
刘邦建立的政权是汉,为了区别后来的汉政权,历史上称刘邦建立的汉为西汉或者前汉。
1、东汉
西汉亡于王莽,王莽是西汉的外戚,篡夺了西汉政权,建立了新朝,在位15年,新朝晚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导致天下大乱,最大的两支起义军是绿林军和赤眉军,刘秀起初是绿林起义军的一部分。
新朝末年的很多农民起义都是打着汉朝的旗号,比如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同样是以汉为国号,史称“玄汉”,可惜只存在了2年时间就灭亡了。后来赤眉军拥立刘盘子为帝,建立建世政权,同样是以汉为国号,同样只存在了2年就灭亡了。
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今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称帝,建元建武,仍然以汉为国号,后定都洛阳,为了区别刘邦建立的汉政权,历史上把刘秀建立的汉政权称为“东汉”或者“后汉”。
刘秀为什么要以汉为国号?
很简单,新朝王莽由于不切实际的改革,触动了天下所有人的利益,导致人人反对王莽,而汉朝是灭亡在王莽手中,只要打着汉朝的旗号起兵就能在政治上获取正义,出师有名,再加上刘秀本来就是西汉皇族后裔,以汉为国号能够聚拢人心,拉拢汉朝皇族后裔。
2、蜀汉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等人杀死了所有宦官, 董卓进京控制朝政,引发了天下大乱,历史进入了军阀混战。
公元208年,曹操统一了整个北方,继而发动了赤壁之战,被孙权与刘备的联军击败,天下成为事实上的三分。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魏王,同年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曹丕以魏为国号,定都洛阳,一年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同样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政权,史称东吴,历史进入三国鼎立时期。
刘备建立蜀汉
刘备为何以汉为国号?
刘备是三国政权中实力最弱的,虽然他出身汉朝皇室后裔,但并没有多少资本起家,他没有曹操官宦世家的身份,也没有孙权父兄为其打下的江山,刘备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自己打天下。
刘备起兵是以汉为旗号的,在那个乱世,这是唯一政治正确的口号,即使如此,刘备依然不能占据中原,只能偏安一隅在蜀地建立政权,这是刘备政权的合法性,尤其是曹丕代汉之后,只有刘备还能祭祀汉朝宗庙。
以汉为国号是刘备的立国之本,他的理想是统一天下,还于旧都,建立的国号自然只能是汉了,为了区别刘邦与刘秀的汉,历史把刘备建立的汉政权称为蜀汉。
3、汉赵
西晋末年,朝廷陷入混乱的权利斗争,八王之乱持续了十余年,在此期间,西晋皇族自相残杀,极大地消耗了自身的力量,胡人趁机而入。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自称汉王,建国号为汉,自称汉王,并且追尊蜀汉末帝刘禅为孝怀皇帝,建立汉高祖刘邦以下的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俨然以汉朝后裔的身份自居,此时的刘渊还只是称王。
4年之后,刘渊正式称帝,并且不断派兵攻打西晋,公元310年刘渊病逝,其子刘和即位,刘渊庶子刘聪杀刘和篡位自立,几年以后就灭亡了西晋政权。
匈奴人刘渊为何以汉为国号:
刘渊是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人,是匈奴王族的后裔,他是东汉末年匈奴单于于扶罗的孙子,黄巾起义时,于夫罗率军留在东汉,参与平定东汉内部的叛乱,于扶罗有个儿子叫刘豹,是当时匈奴的左贤王,刘豹就是刘渊的父亲。
匈奴王族大概是在东汉末年改为刘姓,一方面他们是留恋汉朝,毕竟深受汉朝影响几千年,另一方面是匈奴与汉朝长期通婚,匈奴王族与汉朝皇族有一定的亲戚关系,再加上南匈奴常年居住在汉朝,已经汉化了,所以用汉朝皇族的刘姓为自己的姓。

五胡十六国
刘渊及其匈奴族后裔几乎全部改为刘姓,汉朝灭亡后,魏朝建立,刘渊曾以匈奴质子身份留居洛阳,晋朝建立后,刘渊担任过北部都尉、建威将军等官职,后被免职,刘渊亲眼看到晋朝的混乱,于是匈奴人联合起来推荐他为大单于,开始率领匈奴人起兵,最终灭亡了西晋。
刘渊以汉为国号,仍然是想获取政治正确的旗号,汉朝灭亡之后,匈奴族人一度被边缘化,刘渊虽然是匈奴人,仍然想建功立业,他利用汉朝与匈奴长年和亲的原因,打着汉的旗号起兵,这在政治上是可行的,甚至是成功的,他的继任者最终灭亡了西晋。
4、成汉
成汉的前身是大成政权,是由氐族人李特创建的,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整个天下大乱,身为氐族人首领的李特也率领流民从关中南下,攻打益州。
李特没能攻下益州,战死沙场,他的弟弟李流次年也病逝,李特的儿子李雄继续领导流民攻打益州,最终攻下了成都,李雄自称成都王。
氐人李雄建立大成政权
公元306年,李雄称帝,国号大成,年号晏平,这个时候西晋还没有灭亡,李雄在位28年,去世后,他的儿子李班继位,不久李雄的另一个儿子李期杀李班自立为帝,公元338年,李雄的堂弟李寿起兵废除李期的皇帝之位。
不久李寿称帝,将国号改为汉,改元汉兴,定都成都,同时更改宗庙,追认他的父亲李骧为汉献帝,李寿在位仅5年,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势继位为帝,公元347年,成汉政权被东晋的桓温灭亡,李势向东晋投降,被封为归义侯,成汉灭亡。
成汉政权的前半段是李雄建立的大成政权,后半段是李寿建立的汉政权,合起来称为成汉政权,为什么李寿要把国号改为汉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寿得国不正。李寿是抢了自己堂侄李期的皇位,大成政权建立时,是五胡十六国的第一个政权,而且是氐族人政权,比刘渊的匈奴汉国政权还要早2年,刘渊为了政治正确,国号是汉,李寿同样为了政治正确,也把国号定为汉。
李寿改国号为汉
在五胡十六国之前,华夏政权享国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政权就是汉,无论是刘渊的匈奴族,还是李寿的氐族,为了自己政权的合法性,都得往汉上面靠,况且李寿还是篡位得来的。
5、后汉
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离五胡十六国有五六百年,唐朝灭亡后,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首先是朱温建立后梁政权,然后是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接着是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刘知远建立的后汉,最后是郭威建立的后周。
刘知远是唐朝晚期人,最初在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手下当兵,因为救援过石敬瑭一命,而受到石敬瑭的重用,石敬瑭脱离后唐建立后晋,刘知远成为开国功臣,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名,称臣于契丹,借契丹的力量建立后晋。
石敬瑭去世后,其子石重贵继位,与契丹开战,结果不敌,契丹俘虏了石重贵,后晋灭亡,后晋大将刘知远于是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不久定都于汴州,今河南开封。

刘知远建立的后汉政权
次年,刘知远病逝,其次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后汉隐帝犯忌手握重兵的郭威,杀死了郭威留在开封的儿子与家属,导致郭威发动叛乱,后汉隐帝不敌郭威,在动乱中被部将杀死,郭威夺取政权,建立了后周。
后汉只存在了三年就灭亡了,是五代中最短命的王朝,刘知远建立的政权为什么以汉为国号呢?
原因并不复杂,刘知远姓刘,汉朝皇帝也姓刘,他认为自己是汉朝皇帝后裔,建立的政权当然是汉。
6、北汉
北汉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建立的,后汉灭亡后,刘崇占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然沿用后汉隐帝的年号乾佑,史称北汉,北汉的统治地域在今天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定都太原,它是依附于契丹而生存的,国祚28年。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进展顺利,在击溃了支援北汉的契丹军之后,围攻北汉,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
刘崇建立的北汉政权
刘崇建立的政权之所以称为汉,根本原因主是他哥哥刘知远建立的政权是汉,刘崇自认为是继承其兄的政权,当然也称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政权。
7、南汉
南汉是唐朝的地方节度使,在唐朝灭亡之后,逐渐割据自立建立的政权,其最早的开创者是唐朝清海节度使刘隐,后梁建立后,封刘隐为南海王,刘隐去世后,其弟刘䶮继位,被后梁政权封为南平王。
公元917年,刘䶮称帝,国号大越,建都番禺,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其地域在今广东、广西、海南及云南一部分,南汉存在67年,被北宋灭亡。
南汉最初的国号是大越,以越为国号,这是因为两广地区一直有称越的习惯,秦始皇南征百越就是攻伐两广、福建、浙江及海南一带,这里也被称为越地或者百越,刘䶮最初的国号也有历史渊源。
刘䶮后改国号为汉,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政治正确,打着汉的旗号比越有名多了,况且刘䶮本身就姓刘,完全可以宣传自己为刘邦后裔,这样也为自己的政权添加一些合法性。
遭霸凌后,15岁少年刺死施暴者被判8年,上诉前说:别牵扯班主任
每个人对青春的记忆大多留在校园中,那段时光安逸且美好。但总会有不安分的因素困扰很多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校园霸凌。近些年来,校园霸凌始终是网络热门话题,前些日子,网红摄影师“鹿道森事件”再次把校园暴力推上了风口浪尖。他曾在“遗书”写道:“压垮我的不是一根稻草,而是无数沙粒”。真正击垮鹿道森的,不单单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校园霸凌也占有很大因素,这种伤害花一生的时间也很难治愈。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24:310000黄巢虽然残暴,可他却为我国,拔掉了毒害国家近600年的“毒瘤”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长安城内,人心惶惶。据说,皇帝已经悄悄逃走,连近臣都不知道他的去向;那叱咤京城的五姓七望,也已经在偷偷收拾细软,准备西逃;据说,那位“冲天大将军”的兵马,已压近城下。城中的百姓望着天,睁着不安的眼睛等待着:逃吗?带着一家老小能逃到哪里去,难道就抛下家私不管了?我要新鲜事2023-06-16 19:16:3000022014年河北2岁男童坠井,仇家不顾危险冒死相救,如今世仇成干爹
1987年,河北沧州市任丘县西袁庄村的庄家和王家因一人的离世,结下了血仇。此后27年里,原本关系熟络的两家人形同陌路,偶尔还会发生冲突。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庄、王两家的恩怨纠葛,每次村里的人要摆宴席,都会特别注意两家人的座次。村里的长者也曾找来两家人,希望他们能放下仇怨,但两家人积怨已深,均没有答应。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两家人这样的状态,认为这两家的关系是无解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21:010000为什么司马懿怕曹丕 司马懿怕整个曹氏家族(无反叛心思)
与其说司马懿怕曹丕,倒不如说司马懿怕的是整个曹氏家族。并且司马懿根本没有反叛曹丕的心思,在曹丕掌权时期,司马懿之所以不谋反,一方面在于其并不想当时就将曹氏家族扳倒。另一方面,凭当时的实力,他是无法与曹丕相抗衡的。再加上是曹丕重用司马懿,司马懿才得以有出头之日。因此,司马懿对曹丕是十分感激的,因此并不会谋反的心思。一、司马懿无力反抗曹丕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41:060002唐玄宗李隆基最爱的女人,武惠妃(武惠妃墓被盗墓贼盗6次)
说到武惠妃应该有很多人其实都还不是很了解她的,她是唐朝时期唐玄宗最爱的女人,有很可能会说应该是杨贵妃吧?其实不然,武惠妃才是,去世之后唐玄宗悲痛不已,曾感叹此生在无知己的话语,可想而知他对武惠妃的爱有多么的深厚,据说武惠妃墓竟被盗墓贼光顾了6次。唐玄宗李隆基最爱的女人,武惠妃我要新鲜事2023-03-12 22:43:3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