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成功还是屈辱?一文说清楚
有人说,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是屈辱,明明在战争中打了胜仗,杀死了敌方主将,还占据了战场上的优势,却主动放弃大好形势,主动向辽朝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不是屈辱又是什么?
也有人说,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是成功,维持了宋辽之间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在不牺牲土地、士卒生命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用金钱换取百余年的和平是值得称赞的,这不是成功又是什么呢?
一、澶渊之盟的起因
辽朝的主体民族是契丹人,在唐朝灭亡的那一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年后耶律阿保机建国号契丹,40年后,耶律德光率军南下灭亡了后晋政权,改国号为大辽,这也是辽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宋辽澶渊之盟
自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开始,辽朝经历了持续几十年的政治动荡期,国力开始衰弱,南方的后周开始崛起,后周世宗柴荣北伐辽朝,意图攻取幽云十六州,最终收复关南十县,这也成为日后萧太后南征北宋的借口。
到萧太后掌权的时候,辽朝建立已经近百年了,国力从强盛转入稳定,为了夺回当年被后周世宗夺走的关南十县,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大军南征北宋,辽军深入宋境近千里,从瓦桥关(今河北雄县)一直打到澶州(今河南濮阳)。
北宋朝廷大为震动,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投降派准备迁都,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主战派坚决要求抵抗,并坚持请皇帝亲征以鼓舞士气,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宋真宗赵恒被迫从开封北上澶州督战。
二、澶渊之盟的经过

澶渊之盟地图
辽军南下首先攻打的是定州(今河北保定定州市),宋将王超坚守城池不战,辽军无法攻取,于是留下一部分兵马与王超对峙,主力绕开定州,一路南下冀州,另一路转而向东攻打瀛州,然后继续南下,与其他辽军汇合,直奔洛州、大名,最终到达滑州与澶州。
宋军方面除了军事调动之外就是坚守城池,定州王超部有8万余人坚守城池,也不主动出击,宋高宗赵恒则坐镇澶州,宋军主力也集结澶州,宋国大将张环在澶州前线用八牛床子驽射杀了辽朝大将萧挞凛,萧太后听说后,为萧挞凛辍朝五日,辽军士气低落。
而宋军在皇帝御驾亲征之下,士气高涨,辽军前线失去大将,又不擅长攻取城池,此时双方求和意愿显露,萧太后派人向北宋表达谈判的意愿。

萧太后
三、澶渊之盟结果
从整个景德之役的经过来看,双方互有胜负,也各有困难,辽军的长处是在野外厮杀,不擅长攻城,缺点是孤军深入,战线及补给线拉得过长,一旦被宋军切断退路,前线军队很容易全军覆没。
对于北宋来说,不敢出城与辽军在野外作战,只要出了城,多是败仗,宋军只敢坚守城池,以优势对抗辽军,但是定州王超部的8万人随时会威胁辽军的后路,但宋军又偏偏不肯出城作战,双方力量呈现一种奇怪的平稳。
辽军以骑兵为主,机动迅速,骁勇善战,宋国以步兵为主,武器先进,不擅长武力,双方暂时谁也无法吃掉谁,但由于辽军是深入宋境,宋朝是主场作战,只要调动全国的军队切断辽军的退路,辽军很可能全军覆没。

宋真宗赵恒
除了宰相寇准之外,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投降派并不敢跟辽军死磕到底,宋朝自宋太宗赵光义发动高粱河战役惨败给辽朝以来,宋军的战斗力就一直不如辽军,当年赵光义本人差一点就被辽朝俘虏,此时的宋真宗天然对辽朝有一种恐惧。
尽管寇准、杨延昭等人一直建议与辽军作战到底,但是朝中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投降派却只想息事宁人,哪怕多赔点钱给辽朝也在所不惜,朝中大臣联合起来针对寇准,寇准也无力坚持,最终被迫同意与辽讲和,就这样辽、宋双方开始谈判。
最终双方谈判的结果是:
1、宋、辽为兄弟之国。至少比南宋向金称臣要好得多。
2、宋每年向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
3、双方开展互市贸易。
4、宋辽双方划定边界,以白沟河为界。

双方协和
从这个结果来看,宋辽双方几乎没有割让土地,只以钱财划定了和平,宋每年向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这大大低于宋真宗的低线,宋真宗给使者曹利用的底线是钱绢合计一百万两,这个结果明显大大低于宋真宗的预期。
从短期来看,宋失去了钱财,并没有割让土地,从长期来看,双方维持了上百年的和平,这个结局对于宋朝来说,并不吃亏,这点钱对于北宋来说,并不多,用不多的钱解决了一百余年的和平,算是成功了。
以宋辽双方数十年的战争来看,北宋最强时期的战斗力也不如辽朝,从宋光义开始,宋对辽作战败多胜少,在景德之役之中,北宋也是败多胜少,辽对宋形不成绝对的优势,双力的实力决定了谁也吃不了谁,继续打下去,只有两败俱伤,要知道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西夏。

宰相寇准主战
澶渊之盟只是政治上的和平协议,政治没有耻辱,只有利益,就看协议是否符合双方利益,从结果上看,澶渊之盟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所以才能够进行下去。
有人说战场上宋军占据了优势,打了胜仗还要出钱,这不是耻辱吗?事实并非如此,宋军是主场作战,确实占了优势,但是宋军战斗力并不强,辽军即使后路被断,也能利用骑兵优势突围而去,拼个鱼死网破的话,双方就是两败俱伤。
要怪就怪宋军战斗力太弱,要是宋军战斗力强的话,敌人都深入我方城池了,何需靠协议来维持和平,而自北宋开国以来一直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仍然在契丹人手中,仍然没能夺回来,有宋一朝,都是如此。
在澶渊之盟后,发生了两次辽朝向宋索要土地的事,一次是公元1042年,辽趁宋朝与西夏作战之际,向北宋索要土地,宋仁宗给辽增加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另一次是公元1074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重亲划界,宋神宗放弃一些土地以满足辽朝要求。

辽军战斗力远超宋军
这说明澶渊之盟只不过是一纸协议,决定双方姿态的仍然是实力,辽朝不断南征宋朝,为的就是钱财与土地,要不是辽朝开始走下坡路了,被北方的金人打得节节败退,宋朝尽早要灭亡在辽朝手中。
澶渊之盟延缓了北宋灭亡的时间,从整个北宋来看,这无疑是朝廷最有政绩的政治协议了,至少比靖康之耻要强得多。
东汉末年最大军阀袁绍怎么死的死在哪:病死(死于冀州)
袁绍是东汉末年时期势力最大的一个军阀,他出身名门,也拥有当时天下最大的势力,按理来说是可以和曹操他们三分天下的人物,但是袁绍却在官渡之战败给曹操,没多久就去世了,那么东汉末年最大军阀袁绍怎么死的死在哪呢?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东汉末年最大军阀袁绍怎么死的死在哪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9:13:340000清朝一位穷苦船员,因为闹肚子下船方便,没想到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清朝一位穷苦船员,因为闹肚子下船方便,没想到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话说在清朝的年代,有一位名叫张员外的船工。别看他的名字堂皇,其实他的家境十分艰苦,甚至可以说是一贫如洗。这个有着富贵名号的称谓并非源自他的家世,而是他父母给予他的期盼与寄托,希望他的人生能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财富。我要新鲜事2023-06-28 22:59:220001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不孝乃无稽之谈(是曹操挂上的罪名)
孔融这个人大家应该都是认识的吧?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是经久不衰,如今已是成为用来教育孩子学会谦让的礼仪。还有人说孔融不孝,你认为可能吗?这种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最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的他,怎么可能背负不孝之名呢?下面就和度哥小编来一起看看其中的原由吧!建安七子之首—孔融我要新鲜事2023-03-13 11:24:280001权臣欲废皇帝,群臣不敢搭话 将军:不表态的全部杀掉!
东汉末年,董卓霸占京师,想要废除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帝,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威望。在与群臣会面时,他说了一句话:“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在座的大臣闻言无不心惊肉跳,要不是卢植悍不畏死,直言反对,恐怕当时就要行废立之事。霍光我们都知道,是昭帝、宣帝时期的辅政大臣,权倾朝野,连一代明君汉宣帝也要敬畏三分。而且他还做了一件臣子都不敢做的事,就是废除了个皇帝刘贺,另选新君刘病已。我要新鲜事2023-08-05 19:57:350000貂蝉的下落之谜:四大美女之一貂蝉是虚构人物(原型为侍婢)
人们对于貂蝉可以说十分熟悉了,她是四大美女之一,同时因为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人们也都熟知她的一些事迹。可是在三国演义当中,对于貂蝉的下落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说法,那么貂蝉最终结局如何,去了哪里呢?貂蝉的下落之谜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9:49: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