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杨修死得冤,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曹操不会杀有才能的人,杨修之死,是犯法了。
我个人的看法,曹操杀杨修一点都不冤,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曹操是在军中把他杀掉的,杨修的死,是受军法处置。他在军中猜测领导的意图,在军中散布谣言,扰乱军心使军队失去战斗力。在两军对垒之间,只要一方有负面影响和其他的言论,都能导致战争的失败。作为军中的主簿,战场上的高层,揣摩领导心意泄露军情,导致战斗无法进行,杀他有何冤枉,我们在这里分析当时的经过!

汉中争夺战的重要性。
汉中争夺战对于刚刚取得益州刘备集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汉中之地是益州的门户,失去汉中,益州的门户就将敞开,无法防守。汉中好像一道屏障,阻隔曹魏集团进攻的路线。刘备为了争夺汉中,他动员益州所有的兵力和将领全力以赴,想打赢这场战争。
同时,汉中争夺对于曹操集团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曹操取得汉中,就等于打开益州的大门,消灭蜀汉政权指日可待。曹操为了这次战斗,亲自带领精兵强将,强行攻取。战争打得难解难分,蜀魏两军为了打赢这次战斗,都在坚持。只要一方疲惫就会失败。这场战争打的不仅是持久战,也是消耗战。打到最后双方士兵都感到厌恶,状态都很糟糕。就是这种情况谁也都不愿意撤军,谁都不愿意放弃。

杨修通过军中的口令揣摩领导的心意,动摇军心。
曹操和刘备的军队在这里僵持好长时间。曹操感到焦虑不安,但是又找不到突破口,传令官到曹操的营中找他要口令,因为曹操心中有事,对于口令也就这么随口一说,他报了个鸡肋名称。在古代,口令在军中用于特殊行动时起到暗号对接作用,多用于内部接应,本身没有多大意义。杨修利用口令字面意思,鸡肋吃之无味,扔之可惜,这两个字来揣测曹操的心意,认为曹操不想坚持这场战争,准备撤军回家,然后在军中散布谣言,说领导不想打这场战,要回家了。士兵们听到杨修的谣言纷纷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无心抗战。杨修的行为在战争中犯了大忌,这种动摇军心的行为在军中肯定要杀头的,你让兵将无心在战,没有斗志。使这场战争功败垂成。杀杨修冤在哪里,汉中争夺战曹操从准备到结束历经三个年头,就在最关键的时候,就在将士和士兵们最消沉的时候,军中需要的是鼓舞士气,而杨修的谣言起到一个负面影响,让将士和士兵们对家的眷念,没有战斗的决心,使战斗力无法凝聚,战争无法进行。这也是为什么要杀杨修的主要原因。

杨修是个聪明之人,不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在多种场合下触犯领导的底线。在储君之争里干预竞选,使领导判断失误。尤其在军营里,身为高层应该为领导出谋划策,鼓励士气。不可妄图猜测他人的意思,散布谣言动摇军心,贻误战机。使曹操在军心不稳的情况下无奈撤军,造成战争的失败。杨修之死,死而不冤!
世界十大帝国排名:大英帝国位居榜首(人类历史上影响巨大)
我们经常听见“帝国”一词,特别是在学习近代历史的时候,总能够看到有关于帝国的字眼。那么,大家是否真的了解什么是帝国?世界十大帝国排名清楚吗?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20:000000扶苏怎么死的:被篡改的遗诏赐死(秦始皇的长子)
扶苏是因为赵高等人将先皇的遗诏恶意修改,最终被赐死。扶苏本是秦国的公子,在年少时非常聪明机智,并且在政治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曾经劝告父亲不可杀术士,而被其父秦始皇发配,扶苏从此开始监督修建长城。在秦始皇去世时,留下遗诏想让扶苏当王,但很遗憾并没有完成心愿。一、扶苏的母亲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9:52:120000宿姓起源和来历:上古伏羲后裔受封于宿因(以宿国为姓)
宿姓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中华姓氏,但宿姓人口并不多,他们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伏羲,按照《元和姓纂》的说法,宿姓氏族的前身就是一个叫做宿因的国家,伏羲氏的后人被封于此,子孙和居民也就以此为姓。宿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伏羲氏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54:590000刘邦论功行赏,为何把毫无军功的萧何排在第一?而张良位居62位?
刘邦统一天下后,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分封功臣的问题,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在面临分封时不断争功,因此朝廷为了分封的事,议论了一年多了,也没有定下来,这里面有个小故事,能说明当时分封功臣的难处。这个故事说的是刘邦看手下功臣都三三五五地聚集在一起议论着什么,于是问身边的张良,这帮人在议论什么,张良很聪明,看出功臣分封悬而不决的问题,于是张良就故意对刘邦说:他们在商议谋反!刘邦我要新鲜事2023-10-06 19:38:110000最“不靠谱” 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族人统治的封建王朝,统治时间将近三百年,经历了十六位统治者。可以说明朝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的朝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最“叛逆”的皇帝,武宗朱厚照。朱厚照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04-14 23:05:05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