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赏赐数十车酒肉,霍去病为何宁愿让肉臭掉也不分享给士兵?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霍去病的确宁愿把汉武帝赏赐的酒肉放臭、扔掉,也不愿分给营中士兵,不过,他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并非不体恤下属,而是因为霍去病实在是过于早慧了。
霍去病,西汉名将、骠骑将军、冠军侯、大司马,如此多闪耀的光环加身,他临到死也不过是个24岁的年轻人,霍去病的坦荡的仕途和他身份显赫的母系一族脱不了关系。
霍去病的小姨是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卫子夫,除此以外,他还有两个将军舅舅,长平侯卫青和中郎将卫广,这样高端的身份配置,寻常人能占有一个足够沾光,而霍去病一下子就有了三个。有了这样的小姨和舅舅,霍去病在幼年时期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
但偏偏霍去病还真不是一个仰仗自己皇亲国戚身份就胡作非为的纨绔子弟,他不仅知书达理,在舅舅的影响下,尤其擅长骑射,马背上的武艺更是一流。
也因此,少年时期的霍去病不仅受到了母亲卫氏一族的宠爱与呵护,还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这个少年,他就是霍去病的姨夫——汉武帝刘彻。

刘彻比霍去病要年长16岁,在霍去病出生的前一年,十五岁的刘彻登基称帝,他削弱诸侯势力,推行推恩令,设立监察刺史,加强中央集权,一顿操作猛如虎。等霍去病长大时,刘彻已经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性了。
但是,虽然事业搞得风生水起,汉武帝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儿子,公主生了几个,皇子却一个都没有。人总是缺什么就喜欢什么,年近中年的汉武帝对卫家姐姐的儿子霍去病非常疼爱,直接把霍去病接到自己身边生活,还封他为侍中。
侍中这个官职也是很神奇,在汉武帝之前,侍中就是正规官职外的加官,属于散职,根本不在论资排辈的序列里。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侍中这个官职一下子变得显赫起来,出入宫廷、参列朝会、掌管御用器物,皇帝在哪,侍中就可以跟在哪里,不是亲信之人连当侍中的机会都没有。
霍去病作为权贵子弟成了汉武帝的侍中,此时,他尚未成年,汉武帝将他带在身边是有意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有这样英明威武的姨夫可以跟着历练,霍去病的才干进一步的展露出来,汉武帝对他的疼爱也是一日甚于一日了。
汉武帝元朔六年,卫青奉命前往漠南抗击匈奴,外甥霍去病也被他带了过去,临行前,为了师出有名,汉武帝还专门给霍去病封了个票姚校尉的官职。
这是霍去病第一次踏上真正的战场,天之骄子霍去病一出手就能让无数老将汗颜,他带领八百骑兵直奔匈奴老巢,杀敌约两千名,单于的叔叔被俘,祖父辈的籍若侯产被杀,霍去病的军功在卫青帐下名列第一,汉武帝欣慰不已,直接给霍去病封了冠军侯,取"功冠全军"之意,食邑一千六百户。

此时的霍去病多大呢,17岁,古代的千户侯有很多,但是17岁就能以军功受封千户侯,除了霍去病,恐怕也没有几个。
两年后,霍去病再次出征,这次他不用跟在舅舅卫青的身后,而是作为骠骑将军,独自率军。霍去病率领骠骑在皋兰山下斩杀匈奴九千人左右,而后又继续深入,歼灭匈奴三万余人,匈奴部落的王子、将军、当户、都尉被俘虏近百人,这次出征,霍去病为西汉打通了河西走廊。
"匈奴克星"霍去病成了西北百姓的守护神,之后的好多年,匈奴根本就不敢来陇西、上郡等地骚扰,百姓的负担轻了一截。汉武帝一开心,又给霍去病增加七千户的食邑,霍去病眼看着就要向"万户侯"的目标策马而去了。
再回到问题中,汉武帝赏赐酒肉这件事,在《史记》中是有前因后果的,司马迁是这样叙述的,霍去病年少时就出入宫闱担任侍中,身份尊贵,所以很难体谅下层士兵的处境。
他带兵出征,汉武帝派人送给他几十车酒肉粮蔬,等他回来的时候,辎重车上还有很多丢弃的粱肉,而一些士兵,还在忍饥挨饿。他们在塞外打仗,因为吃不饱,底层士兵饿的站不起来,霍去病还有心情去踢蹴鞠。
从司马迁的角度看,霍去病从小锦衣玉食惯了,说什么骠骑将军,本来也才是个19岁的毛头小伙,和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自然不能比,根本不知道体恤下级。
不过,细细想来,却有不通之处。
霍去病出征匈奴一直担任首领,他的麾下少时几百人,多则数千人,一个不到20岁的青年能将百千人指挥的游刃有余,让他们任其差遣,要说霍去病不知道体恤手下,那他在军营中凭什么立住脚跟,就凭卫青外甥的身份吗?不大可能。

所以,霍去病不愿分享酒肉不太可能是因为他年少得志,不懂照顾手下。那么,最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知道,汉武帝赏赐的酒肉是给霍去病本人的,他自己吃了没事,分一些给心腹手下吃也没事,但是如果他将十几车的酒肉张罗着分给全军吃,汉武帝会怎么想?
犒劳三军是皇帝的职责,不是将军的职责,皇帝可以遣使臣慰劳将士,但是,如果将军把皇帝的赏赐分给了士兵,会不会落了收买人心的嫌疑。
霍去病从小就长在权贵家庭,侍奉在汉武帝身边,耳濡目染,帝王心术别人不知道,聪慧的霍去病不可能不清楚。如果不分酒肉,顶多落一个纨绔子弟、不知体恤的骂名,只要是打了胜仗,没人会拿这件事苛责他。
但是,心一软分了酒肉,传到汉武帝耳中,会不会被认为是笼络人心、培植势力?这个罪名,谁能担得起。
所以,聪明如霍去病者,宁愿对外去扮演个骄矜的贵族子弟,也不能引得皇帝丝毫的怀疑,这才是他生存哲学所在。
曾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少年将领,曾经完成"封狼居胥"壮举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绝不是一个只有武夫之勇的人,情深不寿,过慧易夭,可惜这样的少年天才实在是死的太早,要不然,搅动大汉风云的,说不定就是这个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 毛主席评价很到位(3个欠缺)
诸葛亮之所以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评论是因有三点欠缺。在三国演义之中,若说能够让人记住的人物,诸葛亮肯定排名第一是非常机智的一个人。刘备得了诸葛亮那么久之后,可是为什么全民能统一三国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在纠结的一个问题,毛主席曾指出诸葛亮自身有着三点缺陷,可能是没办法统一三国的原因。太过于理想的战略我要新鲜事2023-04-02 02:12:560001魏国最后称雄是因为很少出击 而弱小的蜀国却总是北伐 这是为何
在历史的长河中,纷繁复杂的战局中,强大的大国往往怀揣着征伐他国的野心,而较为脆弱的小国则不得不寻求有效的外交策略以抵御外敌。然而,在三国时期,尽管魏国实力远超蜀国,却鲜有采取主动进攻的举措。相反,看似脆弱的蜀国却频频北伐。一、蜀国发起了三次进攻我要新鲜事2023-11-17 21:14:020000陆压道人和鸿钧老祖哪个更厉害:鸿钧老祖(级别最高)
陆压道人与鸿钧老祖相比,显然是鸿钧老祖更厉害。因为在与两人有关的神话传说中,作者曾经称鸿钧老祖为整个三界最高级别的神。如果说陆压道人是不受三界管制的闲云野鹤,那么鸿钧老祖就是整个三界的法则,也就是天道。一切是非曲直都由鸿钧老祖决定,三界掌管什么事务也由其控制。甚至是整个神话体系的框架结构,都是由鸿钧老祖所制定的。一、陆压道人为三足金乌所化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2:07:480001古代人的身高情况水分是否占较大比例呢(不是)
古代人的身高一直是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常有观点认为,古代人普遍身材矮小,且其身高受体内水分影响较大。然而,这一观点是站不得住脚的。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解读古代人身高的真实情况,并澄清水分与古人身高之间的真实关系。我要新鲜事2024-01-28 21:13:0200012005年,朱元璋儿子墓内发现6具少女遗骸,开墓门前出现一片白雾
湖北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有一明朝皇族大墓,这墓便是大名鼎鼎的郢靖王及其王妃郭氏的合葬墓。此墓曾接连九次被盗,却始终无一人盗墓成功。曾有盗墓者不信邪,用炸药轰炸过此墓,直至将墓室以上的八层土全部炸完,也未能成功。九次被盗的经历让郢靖王墓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人们纷纷议论:这墓中到底有何物,为何屡遭盗墓贼“光顾”?此墓难道有“真刚不坏之身”,炸药都不能将其炸开!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4:45: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