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眷念”的大臣李光地,其真实结局是什么?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
康熙九年,李光地在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九月,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康熙十二年,充任会试同考官。

李光地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位极人臣。
虽说李光地看上去都是平步青云,但他的这种升官进度,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
康熙四十三年三月,给事中黄鼎楫、汤右曾等人合疏弹劾李光地抚绥直隶灾民不利,不将灾民逃散情形据实陈奏,请求朝廷严加处分。八月,御史吕覆恒劾奏李光地处理秋审事宜任意断决,给事中王原又颏奏李光地荐人不当。
不过,康熙对于李光地非常信任,对于这些弹劾都认为是子虚乌有,一一否定了。而在吏部尚书的任上,李光地对兵制、官俸、蠲免钱粮等方面屡有建言。
直到康熙四十四年,吏部接到康熙谕旨:“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著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就这样,年过花甲的李光地正式登上了相位。

康熙四十九年,已经年近七十的李光地觉得自己已经干了一辈子了,就向康熙提出了自己要退休。那时候康熙正为诸子夺嫡的事情搞得极度郁闷,对李光地很是眷念。于是说道,“见到卿的奏折,朕心中惨然。回想当年一班旧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这样的,不过只有一二人还在朝中,现今朕也老了,实在不忍再多说什么。”
说到底,康熙是不希望李光地这个跟了自己一辈子的臣子离去。康熙五十二年,李光地还出席了康熙举办的千叟宴,各种赏赐不断。一年后,李光地再次要求退休,康熙无奈,只好答应,但只给了李光地两年的假期,要他两年后回京。
康熙五十五年,李光地休完假期,回到京城,次年,阁臣奏定孝惠章皇后谥号,疏中脱漏“章皇后”三字,部议将李光地降三级调用,康熙下旨宽免。

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已经七十七岁的李光地终于坚持不住了,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康熙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考古队于1980年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作呕后欢呼呢?原因是这样
公元1872年10月,清廷为年仅17岁的同治帝举行了大婚典礼。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875年1月,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驾崩。从大婚到驾崩,两年时间,同治皇帝并没有育有子女。同治帝没有子嗣,只好从同治帝的父亲清文宗咸丰帝的子嗣中寻找。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25:130000古代年龄称谓大全,盘点古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年龄称谓
在中国古代时候,人们对年龄的称谓都是有讲究的,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不同的称谓。下面为大家盘点古代年龄称谓大全,从出生到死亡,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称谓。比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除了年龄之外,男女之间的称谓差别也很大。盘点古代年龄称谓从孩子出生的时候起,就一些年龄上的称谓,比如零岁到1岁的婴儿就被称为襁褓时代。下面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年龄称谓: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55:330001范仲淹下令大米涨价 为啥灾民还要拍手称快(处理灾情)
范仲淹利用商人的心理让百姓们能够吃上白米饭。在前两天,甘肃迎来了一场地震,在当前这个科技已经高度发达的社会,人类面对自然灾害依然是没有任何的好办法。更不要说是在那个生产力和科技都非常低下的古代在古代。一旦出现了,自然在海纳国家一定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以及金钱才能够应对,尤其是在发生灾害之后,人民是需要粮食来吃饱肚子的。在这个时候如果当地的官员无法进行调节,那可能就会引起暴乱。范仲淹当官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9:24:090000郭嘉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
我要新鲜事2024-01-04 20:24:32000374年京郊发现木炭紧急上报,黄作珍指示:请示出动工兵,拨款10万
1974年6月,北京正值炎热夏季,郊外的大葆台村的工人们依然在顶着烈日施工。忽然,几位钻井工人发现了几件奇怪的物件,其他工友闻讯赶来围成了几个圈,只见地上裸露着一些白泥膏,旁边还有一些木炭残渣。商量过后,几人将此事上报给了工地领导,工地领导又将此事层层上报,最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黄作珍作出批示:请示出动工兵,拨款10万...这个工地的下方到底发现了什么?黄作珍为何要出动工兵?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8:10: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