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宇文邕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更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兴旺的佛教影响了国家根基
南北朝时期,涌现了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王朝,这些政权此起彼伏,谁也不服谁,但谁都想成为统一天下的那个皇帝。
在这段混乱的时期里,中国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佛教持续输入,道教发展,连国外的波斯和希腊的文化也源源不断地传了进来。不过这段历史时期里,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还是要属佛教。
佛教的规模太大,不是件好事,会威胁国家发展。南北朝时期的寺院经济发达,寺院不仅掌握大量土地,还踏足商业,甚至向民间放贷。

百姓眼见寺院这么赚钱,纷纷跑去出家,又加速了寺院的壮大。
寺院掌握了大部分国家财富,并且又不缴税,势必会动摇国之根本,因此不能任由其泛滥。
历史上,我国曾有三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来自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
这三位皇帝的行为被称为“三武灭佛”,其中最大快人心的要属北周武帝的那场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进程。
周武帝下决心灭佛
南北朝时期灭佛,不是件容易的事,佛教信徒多,养活的人多,寺院经济牵涉了多方利益,宇文邕要限制佛教,一定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
但宇文邕顶住了压力,于574年正式下令销毁佛像、寺庙,并把寺院的钱财、房屋赐给大臣和王公贵族。有好处拿,支持宇文邕的人就多了起来,灭佛行动得以顺利开展。
宇文邕继位初期,他是很尊重佛教的,毕竟是传统文化。但寺院和僧侣越来越多,人越来越杂,问题也凸显了出来。

宇文邕尊崇儒学,可僧侣们惹是生非,到处蛊惑百姓,让他十分不悦。
在刘裕当政的时候,佛教徒就侵占农田,搞得民怨四起。刘宋有将近2000座寺庙,僧侣约36000人。
到了梁朝,在皇帝的支持下佛教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梁武帝时期,他作为皇帝带头信佛,经常请僧人入宫讲学,给寺庙捐钱,招揽教徒,大办浴佛节,使得寺院在社会上地位很高。
北朝的佛寺共有3万多座,僧侣人数高达300万。佛寺为了宣传自己,到处开凿山体塑佛身,让信徒们去膜拜。
寺院里,干活的大多是信徒,他们在寺里的地位,就像佃户和奴隶一样低。
佛门本是清净之地,可寺院里藏匿妇女,还有酿酒设备,纯粹是藏污纳垢,肮脏不已。

若佛教只是讲讲佛理,收点信徒,宇文邕可能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同它计较,可它们动了国家统治者的利益,还造成社会矛盾剧增。
周武帝深信治国要兴儒术,便让儒家与道教、佛教一同探讨它们之间的优劣处。
有人说道教不好,可周武帝是个信道之人,这说法刚好触了他的霉头,他干脆下令佛教和道教都一起毁了算了。
于是他效仿北魏太武帝,要求僧侣,要么还俗充军,要么等着掉脑袋。
北周的诸割据势力中面积最大,可人口却很少,如果大家都跑去出家,靠剥削百姓不劳而获,还有谁愿意种田,干正经营生呢?
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僧侣们,突然面临还俗不习惯,但不还俗就是死,只得老老实实去充军。
宇文邕灭掉北齐后,把灭佛的范围继续扩大,原北齐的僧侣也被迫还俗,恢复劳动。这下,北周有了300万的劳动力。可是还有一批不愿意还俗的僧侣逃了,他们跑到南陈,继续传教。

按宇文邕的做法,他若是再灭掉南陈,这些僧侣依然逃不脱还俗或被杀的后果,可惜宇文邕在讨伐突厥的路上,突染疾病,大军只得回朝,回去没几天,年仅30岁的宇文邕就去世了。
佛教在兴亡之间反复
他去世两年之后,隋文帝杨坚掌握了政权,杨坚信佛,在他的庇佑下,佛教又快速发展了起来。
隋唐两朝,都是佛教繁荣的年代。唐朝有鉴真东渡,回国传教、翻译佛经等事迹,还要武则天藏匿男宠薛怀义到白马寺,避人耳目的事,等等。直到唐武宗李炎登基后才开启第三次灭佛行动。
唐武宗灭佛的原因,依然是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国家收入,并且不缴税的问题。
唐武宗跟周武帝一样是信道教的,因为军饷缺乏,社会矛盾激增,便把手伸向了富得流油的佛寺。
这些灭佛运动释放了寺院控制的劳动力,朝廷也从中得到了大量的钱财和土地,并增加了许多纳税户,一举数得。
遗憾的是唐武宗死后,继位的唐宣宗又复兴了佛教。

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揭秘 三大古地不可告人的秘密
近段时间,各个媒体平台报道了很多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考古学家发现发现巨人遗骸,1995年的成都出现僵尸事件,考古学家发现高达65米巨人骸骨,三大古地究竟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些,都是考古界至今未敢公开的秘密。一、考古学家发现巨人遗骸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41:340000古代那么多空地 为啥农民不去开垦(古代田地)
古代的农民劳动能力有限并且国家对土地有着严格的管控以及很重的赋税。我国之所以是一个农业大国,就是因为我国的农民从古代开始就不断的种植各种农作物,对于农民们来说,家里的地越大,那么他们的收成相对来说就会越好一些。很多人对此也有一些疑问,明明古代的人口并不算多,而且还有那么大片大片的荒地,为什么就没有农民去开垦,让他就这样荒废着。开垦荒地我要新鲜事2023-10-05 22:11:410000李莲英是好是坏 既无祸乱朝纲也无杀生(不算是坏人)
清朝慈禧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太监,李莲英。历史上对于李莲英有着诸多讨论,例如历史上李莲英怎么死的,李莲英是好是坏等问题。但是关于李莲英是好是坏这个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剖析。李莲英是好是坏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9:32:420000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哪里 太仓(地理位置优越决定港口条件)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太仓。太仓被誉为天然粮仓,由于元朝京杭大运河漕运并不安全,运送粮食的风险较大,太仓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港口条件,这里非常适合大型的海船出海,借此太仓成为运粮的强有力支撑,是郑和下西洋每每起锚之地。一、太仓近京城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30:100000顾炎武手不释卷的故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学者,他的学识非常渊博。从小非常勤奋好学,经常随身携带书卷,一有空就认真阅读,这种良好的习惯被后人称为“手不释卷”,他认为读书可以帮助自己增长见识,无论走到何处,他都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我要新鲜事2024-04-24 14:09:1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