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导致了哪些恶果?为何说这4方面造成了明朝由盛转衰?
“土木堡之变”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其中这4方面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由盛转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其中的具体原因。
第一,“土木堡之变”直接导致明军精锐损失殆尽。
明英宗朱祁镇年轻气盛,在自己亲政后,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这种志向并非坏事,但没有太多经验和足够能力的他,虽有一腔热血,却也只有一腔热血。当瓦剌扰边时,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朱祁镇一意孤行选择了亲征。

朱祁镇满腔热血,把打仗当成了小孩子过家家,自己没有军事才能却又瞎指挥,行军命令几乎全听同样不懂军事的王振,把一批战斗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撇开,最终导致“土木堡之变”的悲剧。这一战,跟随明英宗出征的明军中央军精锐全军覆没,火器营的损失更是直接影响了明朝未来的火器发展进程。
第二,“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北部边疆由积极防御转为被动防御。
在“土木堡之变”前,明朝经过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多次北征,削弱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武装力量,对草原游牧民族采取的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态势,明军依托长城和长城内外的城堡构成了一条拱卫京城的战略防御地带。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收缩防线,在长城以外的军事据点几乎全部丧失,长城成了“第一线”,一旦被突破就会面临着被动的局面,几乎丧失了出击的主动权,这直接导致了明朝走向保守和焦点对内。

第三,“土木堡之变”中损失的文官集团,直接导致了明朝政府架构的质量。
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上前线原本是武将的事情,文官以管理后方粮草供应为主。但是,朱祁镇为了“排面”和“声势”,居然让各部的一把手等重要文官一同陪他亲征,结果“土木堡之变”直接导致明朝原本有效的政府官员架构被一举摧毁。
文官集团的损失,对明朝的影响是深远的。原本这些一把手是朱棣时期经过战争考验提拔上来的,相对廉洁奉公,在他们的影响下对后续人才的选拔和朝廷风气至关重要。“土木堡之变”文官集团的损失,直接导致后续官员整体质量上的下降,这对明朝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四,“土木堡之变”造成明朝皇帝非正常更换,影响了朝局稳定。
“土木堡之变”对明朝来说是突然的灾难,连皇帝都被敌人抓走了。皇帝被俘,瓦剌利用明英宗叩关内侵,危急关头,明朝在于谦的带领下推举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的皇帝。
原本朱祁钰只是个藩王,皇位轮不到他,“土木堡之变”让他登上了皇位。“土木堡之变”造成的朱祁钰意外继位,再加上后来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又重新当上皇帝,两次皇帝非正常的更换,直接影响了朝局稳定,造成明朝的动荡,对明朝产生深远的影响。“土木堡之变”导致的种种后果,让明朝从此由盛转衰。
苏轼的三起三落 官场浮沉一生似浮萍(身不由己)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总是逃不过被金朝欺辱无能的形象,但是无可否认的一点,宋朝也是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在文化上,有婉约派独树一帜,又有苏轼豪放派的横空出世,苏轼在词上的地位同李白在诗上的地位几近相同,都是一座大山只能让人仰望。然而苏轼一生却有三起三落,命运坎坷。苏轼的三起三落一起步入仕途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48:540001传奇杀手比利小子,开枪只要0.3秒(4年杀了21人)
世界上连环杀手有很多,但能还被人们称为西部英雄的恐怕只有比利小子了吧!比利小子做为连环凶手不是应该受到大家的惧怕吗?为什么人们不仅不怕他,还将他称之为西部英雄呢?为什么他在19世纪的西部如此有名?他究竟是不是英雄?他又是怎样死的呢?4年杀了21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30:350000辽国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契丹族)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也是由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起来的。契丹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起源于东北地区。他们居住在辽河流域的广阔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在唐朝晚期,契丹族逐渐崛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即后来的辽国。我要新鲜事2024-01-07 20:59:240000盗墓界的“不成文规定”:金银珠宝都可盗,唯有玉器万万不可动
盗墓这个话题,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盗墓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金银珠宝都可以拿走,唯独玉石不能动,这又是为何呢?盗墓者为什么不盗玉石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玉器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体现,并对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对盗墓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我要新鲜事2023-07-15 20:37:020000同为汉朝的功臣 韩信被害时 张良为何不出手相救
张良没有出手相救韩信,主要是张良已经退隐,不再参与政治事务,他也需要保全自己,即使救援韩信,可能也无济于事。1、在刘邦取得对项羽的胜利后不久,张良选择了退隐山林,不再参与朝政。作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张良对刘邦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也意识到继续留在政治舞台上可能会引来刘邦和吕雉的猜忌,因此选择了自保和退隐。我要新鲜事2023-07-10 21:05: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