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为何要用“朕”自称,把“朕”字拆开看,你就明白了
秦始皇嬴政为何要用“朕”自称,把“朕”字拆开看,你就明白了。自古以来,华夏之地便有尊者自称之习俗,君主们在举国之上,如何自称,象征的是他们无上的权威与独特的地位。在历代君主中,秦始皇则是个特例,他创新了自称,为何要这么做呢?这其中,既有历史的沉积,也有他个人的独特之处。

历史的车轮疾驰而过,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君主作为社会的顶端,对如何区别于众人十分看重。各种自称的产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遥远的夏朝,王者生则称“后”,死则为“帝”,表达了人们对君主地位的敬仰。商朝更为简洁,以“王”字称呼其君主,象征着君权的尊贵。周朝时,人们更愿意用“天子”来称呼君主,寓意着他们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在这种自称的形式下,每一位君主都希望通过“予一人”或“余一人”的自称,突显出他们在四海之间独树一帜的身份。而在周朝,获得天子封赐的诸侯国君更加考究自称,有的自谦为“寡人”,有的则称自己为“孤”。
然而,这些自称并非随意而为,每个词语背后都包含深意。“寡人”暗含“道德修养不足”,是君主自我警戒的体现。而“孤”则显露出君主的孤独与谦卑。不过,只有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君才有资格自称为“寡人”,而实力薄弱的诸侯国君则只能自称为“孤”。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境况中,秦始皇觉得这些自称无法充分体现他的权威和地位,于是决定创造一个全新的自称。他的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君主自称的传统,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新的一页。
自古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和诸侯们,常以谦称自译,既彰显自身的谦逊,也示现德行尚有待修炼的自觉。除了广为人知的“孤”和“寡人”,一些不那么常见的称谓也被广泛使用。例如,“不榖”和“不德”等词汇,都隐含了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自省。

但是,这一切在秦始皇登基之后发生了变化。他独步天下,意欲在史册上留下无可匹敌的印记,尽显他的非凡地位。
对他来说,过去那些充满谦虚之情的称谓,如“寡人”、“孤”甚至“予一人”都显得无力。因此,秦始皇指派了他的重臣李斯,去翻阅历代典籍,寻找一个能完美体现他统治地位的称谓。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字——“朕”。
然而,这并不是秦始皇一手创造的新词。实际上,“朕”在秦始皇之前,并不是只有君王或皇帝才能使用的称谓,而是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可以使用。

在秦朝之前,古代文人屈原在他的《离骚》一诗中就写道:“朕皇考曰伯庸”,其实,这句诗的含义是“我(朕)的父亲(皇考)名叫伯庸”。这就足以证明,“朕”并不是秦始皇创造的词汇,而是已经存在并被普遍使用的一个字。
那么,秦始皇为何偏偏选择了“朕”作为自己的称谓呢?秦朝的字形以小篆为主。对“朕”字进行仔细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深层含义。在秦始皇时期,"朕"字的左半部分是一个“舟”字,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月”字。右半部分也并非“关”字,而是代表着火的“灷”。
“舟”象征着船只,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船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交通工具。当时的人们多生活在黄河流域等地,船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自古至今,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航行工具便是其生活的重要一环。船只的数量和质量,无疑决定了他们能获得的食物和资源。因此,在那个时代,船只不仅仅是出行工具,更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人们对于船只的拥有和掌握,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社会阶层的划分,拥有大量船只的人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优越阶层,而那些少量或没有船只的人却只能任人摆布。在这样的环境下,船只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而另一方面,“灷”象征着火的意义。燧人氏发明的钻木取火,无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使人类从自然恶劣的环境中走出来,一跃成为世界的主宰。火的发明,给予了人类生命的希望,也象征着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舟”和“灷”两者结合,赋予了“朕”这个字以深重的意义,象征着剥削财富和权力的体现。秦始皇选择这个字作为自己的专用称谓,无疑是要彰显他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不可侵犯的权威。
然而,秦始皇的独特并不仅仅体现在此,他在自己的称号和礼仪上也创新出了别具一格的方式。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骄傲于自己的伟大成就,他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过去的三皇五帝。
所以他从这些尊贵的头衔中取来“皇”和“帝”两字,首创了“皇帝”这一称号。在他看来,这样的称号才足以体现他那无可匹敌的统治地位和威严。
“皇”字代表的是一种光辉璀璨的意象,燧人氏部落,作为华夏的起源,是最早掌握火种、点燃生活希望的部落,部落首领燧人氏因此被尊崇为“天皇”,或“燧皇”。而“帝”字则象征着最高道德和品质,令人敬仰,是封建时代一种至尊无上的头衔。

秦始皇将这两字合为一体,象征着他自己是光明照耀下的最高统治者,这无疑显示了他的豪迈和威严。
秦始皇不仅在称号上下了功夫,还借助祭祀仪式来彰显自己的荣誉和伟绩。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带领众臣和儒生,齐聚泰山巅峰,进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封禅大典。这个封禅仪式,后来成为了中国历代帝王皆想达成的目标。
然而,秦始皇对历史影响最深远的一项功绩,可能就是他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一举动为整个华夏文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加深了人民对于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可以说,文字的统一是为什么分崩离析的中国历史上,总会在混乱后重新统一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我们如今看似理所当然的历史现象,往往都是秦始皇率先开创的。他的许多制度设定和发明,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封建王朝,这也是为何始皇帝如此被历代帝王所敬仰的一个重要原因。
伥鬼真的有吗?中国古代关于伥鬼的故事(神话传说)
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成语——为虎作伥吧!这个成语在古代民间旧时迷信有特殊的传说故事,那么接下来呢探秘志就为大家讲解在神话传说中什么是怅鬼?有兴趣的大家赶紧往下看~~伥鬼(chāngguǐ)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3:00:110000古代的特工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会什么技能呢?
谍战片我们都看过,特工、间谍的工作基本都是执行秘密任务,比如暗杀等活动。于是有人提出了疑问,说在古代有间谍吗?答案是肯定有,《孙子兵法》中就有专门的篇目介绍间谍。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是间谍的五种用法。这五种间谍一起使用,威力非常大,任何一间都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应付。我要新鲜事2023-08-17 17:50:300000缅甸军队在山中打游击 进山洞避雨吓了一跳 里面满是人体遗骸
1942年,我国派遣了一支远征军前往缅甸等地参加抗日战争。这支部队在撤退时遭遇了野人山的恶劣环境,成为了一段极其悲惨的历史。在这片从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中,每一处都是吃人的陷阱,蚂蝗和蛇是最常见的野生动物,痢疾开始大肆流行,很多士兵因为饥饿难耐不得不吃下野草野菜,中毒死去。野人山的环境和条件极其恶劣,数不清的蛇虫鼠蚁,无所不在的毒气瘴气,走进野人山的士兵们就如同走进了九死一生的炼狱。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45:330001曹冲13岁便早夭,司马懿说出实情,聪明反被聪明误
枭雄曹操共有25个儿子,但最初被培养作为接班人的不是曹丕、曹植,而是曹冲。曹冲在其神童的名头闻名于世,长春不老、过目不忘,尽管才五六岁,聪明机智举世罕见。然而,这个天才儿童的一生却充满了不幸。曹冲只活了短短的13岁,世人为他的早逝唏嘘不已。然而,司马懿对曹冲的评价却与众不同。他认为曹冲的死并非因为他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是必然的结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要新鲜事2023-11-05 20:00:040003为何古人喜欢用高高的瓷枕?专家:为女人提供方便
人的一生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光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因此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拥有一个好的睡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在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床上用品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如今的我们,床上用品种类非常之多,主要根据每个人的爱好进行选择。而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选择比较少,因此使用的床上用品趋向于一致,比如当时的人们都喜欢用高高的瓷枕。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00: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