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造成83万人死亡的华县大地震有多惨烈?人们如何自救?
中华民族历经5000年漫长岁月,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的天灾和人祸,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史料也验证了中国的灾难有多么频繁。
《明世宗实录》就记录了这样一起我国有史以来伤亡最大的地震——华县大地震。

华县大地震的惨烈程度
提到我国最为严重的地震,许多人可能会想到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但明朝发生的华县大地震,其受灾程度之惨烈,人员伤亡之巨大,在我国有史以来的记载中位居榜首。
这场地震发生于明朝嘉靖壬寅年间,也就是公元1556年的陕西省南部,此次地震使得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100多个县遭到巨大破坏,大半个中国都能感应到这场地震,留下来的史料记载,这场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放在可评估地震等级的今天,这就是一场8.3级的特大地震!而封建社会行政效率低下,人口隐匿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这场地震导致的真正的死亡人数必然还不止这83万!
这场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竟然比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要多!

华县大地震伤亡巨大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会死于地震吗?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
首先是地震发生的时间造成的,大地震爆发在半夜里的子时,也就是夜晚23点至凌晨1点之间,古人睡得都很早,到子时时大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在梦乡里了,地震来临时他们根本察觉不到,许多人就是在睡梦中被永远地埋在了废墟下面。

其次是地震发生的地理位置造成的。受灾最严重的华县等地处于汾渭盆地,此地向来人口较为密集,且这里的百姓住处多为窑洞,土质松软,地震发生时这样的居所特别容易容易坍塌,导致百姓还没来得及逃出窑洞,就已经被黄土掩埋了,紧接着就在黄土中缺氧而死。
第三是条件的限制。
400多年前的明朝,综合通讯远远不及今天的发达程度,嘉靖皇帝和中央政府接到受灾报告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期间又因为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洪水、泥石流、瘟疫等,加上地震发生时又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的,对刚经历过地震的百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百姓们无处安置。因此,即使躲过了地震,许多人也死在了瘟疫、饥饿、严寒中。

明朝中央政府的态度
对于华县大地震,还有一些人说明朝拖延很久才派出钦差救灾,也是导致地震死亡人数如此巨大的重要原因,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虽然在地震发生后,明朝地方政府和中央都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也很快做出了表态花费了人力物力去了解此次地震中的实际情况。
但是,地震在前一年发生,次年正月朝廷才接到受灾报告,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抢险救灾时刻,这已经显得比较滞后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华县大地震受灾如此严重。

那么地震发生后的明朝朝堂是什么态度呢?
首先来看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只顾寻仙炼药的道士,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嘉靖皇帝看上去也并不十分靠谱。
在接到灾情报告后,嘉靖皇帝就派出了户部左侍郎邹守愚为钦差大臣赶赴灾区赈灾,并举行了祭祀仪式,发表了祭文,祭奠死去的灾民。
考虑到许多地方官员死于这场地震,致使灾区内的地方政府无法正常运转,嘉靖皇帝又指派了一批官员前往灾区进行赈灾。

本以为老道士嘉靖皇帝终于靠谱一回了,但他接下来的操作又让人疑惑了。在古代,皇帝被称为天子,就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一旦有天灾发生,当朝皇帝都会遭到举国的质疑,认为是皇帝德行有亏,上天才降下天灾对皇帝以示警告。
这样情况下,皇帝通常都会写罪己诏表示认错,但......,即使发生了如此严重的地震,嘉靖仍旧不知悔改,他不但没有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还亲自下了诏令,要求手下朝臣就此次特大地震做出深刻反省,并要求他们各尽其职协助灾区。
合着当朝皇帝就不需要做出反思,除了祭祀、派钦差大臣和一批官员外就不需要再对赈灾做出表示了是吧?
地方政府的自救
对于华县大地震,灾区民众从嘉靖皇帝那儿得到的实际救助少得可怜,对救灾做出一番安排后,嘉靖皇帝就接着忙于他的修仙大业了,中央政府好像指望不上,灾区内的地方官员和灾民们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靠自己了。
为了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尽快稳定民心,许多赈灾的地方官在朝廷派发的赈灾款项到达之前,纷纷拿出了自己的俸禄用以救济自己辖区内的灾民,要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历朝历代中最微薄的!
朝廷虽然有派发赈灾银两用以赈灾,但实际上派发下来的赈灾银两十分有限,只占财政支出的0.3—1.03%,但这笔赈灾银两也没多少真正落实到灾民手中,早就被层层官员捞油水捞得没剩多少了。
为了切实利用好这笔来之不易、被层层搜刮的赈灾款项,这些地方官员只能将钱都用在刀刃上,根据灾民的年龄、性别和受灾程度对这笔银两进行分配,尽自己所能让在冬日里受灾后无依无靠的灾民们得到及时的救助。
尽力安抚好受灾灾民的同时,地方官员又尽快联系了本地有名望的乡绅群体,与这些乡绅群体联合,发动灾区受灾群众恢复本地生产、维护社会治安。
华县大地震发生的第三年,明朝政府才完成了华县大地震的震后救灾工作,但此时的明朝政府已经危如累卵,即使安抚好了灾民,社会也早就开始发生动荡了。

结语
中国有这样一个成语“多难兴邦”,每当我们这个民族身处危难时,具有乐观精神的中国人常常会以这句话相互鼓励打气,悠悠五千年的许多历史时刻也印证了这四个字。
然而,由于政府做事不力,诸多的天灾最终加速了明朝统治的灭亡,如果明朝政府能正视本朝天灾频发的事实,建立完整、成熟的赈灾工作体系,对灾情快速、有为、有效地做出应对,华县大地震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吧?
有哪个国家祖上阔绰过现在依旧富有的呢(英国)
由于西班牙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财政持续恶化,整体经济水平成为欧盟中的“负”增长,是为明显的拖后腿存在,因而不少欧洲网友直呼其为“笨猪”。然而你别看西班牙现在这么“窘迫”,它祖上可是非常的富足,不但在16世纪称霸世界,还是第一个加冕“日不落帝国”的国家,足足早了英国300年。我要新鲜事2024-01-16 19:59:020000为何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有机会施展才华)
有机会施展才华、政治体制的变迁等。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和深刻的时代之一,许多著名的故事、人物和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人才辈出,无论是政治家、将领、文学家还是艺术家,都有着众多杰出人物涌现。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的原因非常复杂多样,包括历史、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一、社会动荡与人才机遇我要新鲜事2024-01-14 21:44:350000苏门四学士分别是谁?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轼门下)
苏门指的是苏轼的门生和崇拜者。苏轼是非常有成就的诗人,在诗坛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门生和崇拜者非常的多,其中不少的人得到了苏轼的重视。其中有四位是苏轼非常欣赏的,被并称为“苏门四学士”。那么你知道苏门四学士分别是谁吗?苏门四学士谁的文学成就最高?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苏门四学士分别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2:50:220000揭秘白素贞的身世之谜,有权势的官二代畅通无阻
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年,白娘子的形象也深入人心,虽然只是一条蛇妖,但却让很多人都非常喜爱。而整个故事中,则藏着很大的秘密,其中一个就是白素贞的身世之谜。要知道白素贞可是实实在在的官二代,难怪天庭都常常帮助她。白素贞原来是个官二代我要新鲜事2023-03-15 05:39:320001为何古人出殡时要让长子摔瓦盆并流传至今 其中有何道理
古代葬礼让长子摔瓦盆的习俗体现了家族传承、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敬意,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爱亲敬老等价值观念。这一传统习俗在今天仍然存在,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它承载着人们对家族和亲人的情感和敬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何古人出殡时要让长子摔瓦盆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48: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