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生进京赶考,盘缠准备得很丰厚,为啥土匪不敢打劫?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盘缠准备得很丰厚,为啥土匪不敢打劫?

自古以来,入仕都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当官不仅意味着自己的拥有了一个铁饭碗,身份地位的大大提高,还意味着名利双收,光宗耀祖,得到无数人的吹捧。
当然了,做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古代那个阶级统治比较深入人心的时代,所有的官职往往被皇族贵族和门阀世家所垄断,平民学子想要当官那是难上加难,所以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可以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来概括。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门阀世家的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权利引来了皇权的忌惮,所以开始大肆打压门阀世家,推行一种新的取士制度“科举”。这个制度一举打破了门阀世家对于权利的垄断,给平民士族提供了上升的渠道。
当然了,由于科举考试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士子,所以一旦科考开始,无数书生便会从各地纷纷进京赶考,想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但是这就引显出一个让无数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那就是由于路途遥远,这些书生往往在前往京城考试之时带上大量的盘缠,用做路上的吃穿用度和交际花销。
在那个对社会掌控力低的封建社会,很多人会在活不下去或者犯罪之后占山为王,所以可以说土匪强盗遍地。但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士子往往却能在数千里的路途之中平安到达京城,未受多少的损害。
所以,不少人会发出这样一个疑问,为啥强盗不去抢劫这些带有大量财货的士子呢?
士子大多“有权有势”提起书生,大多数人的印象大概就是如电影《倩女幽魂》中宁采臣那般文弱,并带着一个大书箱的穷苦年轻人的形象。毕竟,在很多的众所能详的影视剧与古代小说之中,书生往往都是如此。

但事实上,真实的书生往往跟大多数人心目中所预料的书生形象所不同。在古代,虽然为了扩大取士范围而设立了科举制度,但是受制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往往能读书的至少都是“地主阶级”往上。
要知道,读书是完全的脱产行为,在中举之前不仅不能为家庭带来一定价值,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读私塾、书院。除此之外,买书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由于古代生产力比较低下,雕版印刷往往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书籍的价格自然也就十分的昂贵,跟今天完全不能同日而语。所以,对于众多的士子来说,他们可能读得起书,但不一定能买得起书。而连书都没有,又怎么去读书呢?
因此,读书的花销往往不是一个贫苦的农家所可以承受的,毕竟,大多数平民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供养的起一个完全脱产的人前去读书呢?因此古代的书生,往往家中有权有势,并非穷苦之人。
而既然书生家中有权有势,当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们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说不定还有武艺傍身,毕竟出将入相是很多人的梦想,就如同投笔从戎的班超、卢象升等人。
除此之外,他们千里迢迢前往进京赶考,自然会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所着想。因此,大部分书生前往京城的时候,往往会坐着马车,并带着一些随从,再不济也会带一个书童一起前往。
不仅如此,能进京赶考的士子往往已经不是什么平民老百姓,而是乡试中举半只脚踏入官场的“举人老爷”,具备获得官身的资格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士子的背后往往势力盘根错节,打劫他们会出现巨大的麻烦。
综上所述,对于强盗土匪来说,这些士子有钱有势而且随从众多,那么打劫起来一定会麻烦多多,不仅很可能劫不到财而出现死伤,而且还要保证对方不会秋后算账。
所以,对于只是为了求财的强盗土匪来说,抢劫他们完全不合算,所以大概率会为其放行。
士子是香饽饽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可惜,在古代这个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的社会,大部分人别说正儿八经的读书,能有条件读读私塾就不错了,绝大部分人几乎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
当然了,自己虽然是一个文盲,但并不代表真的甘愿成为一个文盲,人对于先进美好的东西的追求从来都是一个本能,所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士子作为少有的文化人,自然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尊重。

而对于强盗土匪来说,自然也不例外。他们本就是一群穷苦人出生,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受社会思想的熏陶,所以自然也会对这群学习圣人思想的人群极为尊敬,所以除非万不得已,不会随便对书生出手。
更何况,由于士子的珍贵,所以往往能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不过数百人,而且还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而他们往往会走宽敞有官家维护的官道。所以,土匪往往别说打劫,能遇到一个士子就不错了。
士子有朝廷保护由于士子十分的珍贵,随意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不可忽视的珍贵资源,所以,为了方便士子可以顺利进京赶考,往往会给他们发放一面绣着“在”或者“礼部会试”的旗子,让他们放入自己的怀中。

别看这面旗子不怎么样,其内容可大了去了。有了这面旗子,所有所行路卡所遇到的官吏,都必须无条件地对赶考的士子进行放行并且保护,从而也就避免了士子在路上可能遇到的吃拿卡要以及任何的危险。
毕竟,赶考的士子一旦出现了任何的闪失,那他们的乌纱帽到底还要不要了?
而那些土匪,自然也不是傻子,公然跟朝廷作对,那不引来官府大兵清缴?再者说,他们大多跟着官府在私底下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自然也不会去趟这道浑水给自己引来灾祸了。
结语士农工商,自古以来士子的地位总是排在第一位,直到现在还未改变。很多人在抨击古代官府刻意提高士子的身份时,却不知道自己却也是这种思想下的牺牲品,做了拔高士子地位的帮凶。
在生产力早已发生剧烈变革的今天,无数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往往会将读书当做孩子唯一的途径。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成绩作为衡量一个人高低的基本手段。不得不说,这是极为悲哀的。
读书,只是为了明理,对于人本身本来就是次要的,为何要把它当做人生的全部呢?
费姓起源和来历:伯益次子若木降为平民(以父封地为姓)
费姓主要源自颛顼的后裔伯益的儿子若木,据说当时伯益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获得了一块封地,叫做大费,因此他的两个儿子中的若木便因为不能继承爵位而以费为姓,表示自己的王室血统,最终后代也就成为了费姓族人。费姓起源和来历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19:290000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去世时诸葛亮出山(郭英年早逝)
三国时期是一个著名的乱世,各路英雄豪杰争权夺势,但也是这样的乱世才造就了这许多的英雄人物,而乱世之中除了英雄豪杰也出现了很多谋士,其实最著名的就是蜀汉刘备帐下的谋士诸葛亮了,而曹操帐下的郭嘉也是十分的厉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4:00:300000汉武帝巫蛊之祸死亡数十万,宠臣江充杀尽皇族
巫就是巫术,蛊就是人工培养的毒虫,这里要说的巫蛊之祸则是汉武帝末年巫蛊之祸引发的悲剧。当时年迈的汉武帝对巫术深信不疑,导致全国上下闻巫色变,朝廷也为之震动,不少皇族也因此死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汉武帝宠臣江充引发的,唯一欣慰的就是江充被太子刘据给杀了,也就让巫蛊之祸停了下来。汉武帝的巫蛊之祸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8:03:30000206年一专家出难题,以亿万家产作赌,却被普通电工破解,结局如何
2007年7月,河南小伙孙悦成功造出了五层吊球陶器,于是向“世界陶王”邢良坤提起诉讼,要求他兑现诺言,偿付自己价值亿元的资产。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邢良坤气不打一处来,他叫嚣道:那玩意狗都能做,教狗两个小时,狗都能做,超过5个小时学会的都是笨人,超过10个小时学会的都是蠢,超过一天学会的,那他就是痴呆。要知道,孙悦为了制造这个陶器花费了8个多月,邢良坤此言明显是为了发泄情绪,恶意中伤对方。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6:32:060000公元前,赫梯国王与外邦的联姻是为了达成什么目的?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公元前1246年,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第34年的深秋,赫梯公主在军队、官员与信使们的护送下离开了自己的国土。队伍穿越托罗斯山脉,进入基祖瓦特那,东行越过阿曼山后到达叙利亚北部的阿勒颇平原。之后,南下到达奥伦特河畔的卡迭什城,这里是阿穆如的边境,埃及控制的叙利亚地区的堡垒就建在这里。在这里,王后普都海帕便无法继续前行了,她在这里与公主告别,返回哈图沙城。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4:14: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