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起源:考古推翻史记猜测,难怪至今没人读懂周易
作为中国“大道之源”,《周易》分为两个部分,即《易经》与《易传》,其中易经为周文王所作,易传是对易经的注解,为孔子及其门生所作,两者合一为《周易》。
按照传统认知,上古伏羲制作八卦,中古姬昌演化六十四卦,近古孔子及门生注释易经,所以《汉书》称之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然而问题在于,古人喜欢将时代的集体成就归于一个人,以神话某个人,比如黄帝就有很多划时代的发明,那么周易六十四卦是不是也存在这一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周文王写下的易经为何晦涩难懂,为何至今没人能够读懂?

商朝考古推翻史记猜测
史记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司马迁也不确定,故而说“盖”,即司马迁猜测大概是姬昌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其实就是将两个八卦叠加,由此形成六十四种变化。
然而,在殷墟青铜铸造区,其中一座墓葬距今大约3150年,比姬昌抵达殷都的时间大概早了百年,里面考古发现一块磨石,上面刻写多组数字,每六个为一组,比如“七六八七六七”(偶数代表阴,奇数代表阳),现代学者解读为贲卦。
可见,六十四卦不是姬昌首创,至少在他来到殷都之前百年就已经出现,大概姬昌在殷都时学到了六十四卦预测,然后在监狱里研究学习,乃至推陈出新。
以目前考古发现来说,还没有发现六十四卦的卦名(比如上文贲卦)、卦辞、爻辞,因此这些极有可能始于姬昌。
易经为何至今没人读懂
正常来说,商末周初的文献,虽然不容易读懂,但从来没有像《易经》这般难懂。作为儒家六经之首,2000多年来无数人研究易经,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读懂。对于这一点,商朝考古也取得一些重大发现,比如以下三点:
首先,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理解错误
姬昌制作易经时,处于商朝社会环境,但周朝灭商后,有过一次文化禁毁,导致商朝文化出现断层,近代之前没有殷墟考古与甲骨文,更不了解商朝,于是出现很多错误解读,比如以下两处:
易经中经常出现“贞”字,春秋时古人将之理解为贞正或贞操,左传记载“随,元亨,利贞……弃位而姣,不可谓贞。”但甲骨文每道卜辞上基本都有“贞”,意思非常明确,就是占卜之占。
殷墟考古与甲骨文都揭示商朝盛行人祭,还会吃掉人牲,但人祭文化在周朝已经灭绝,后人不知道,于是出现解读错误,比如噬嗑卦、剥卦、咸卦等,都与对人牲的血腥处理有关。噬嗑卦狱中吃肉时“噬干肉,得黄金”(吃到带有铜箭头的干肉),干肉显然来自人牲。
如果不知道商朝人祭文化,不同祭祀仪式对人牲处理方式不同等,就很难理解易经中的某些表述,不会想到当时如此黑暗、残忍。所以,孔子说他知道殷礼,但就是不说出来(应是担心留下文字导致人祭死灰复燃),这种微妙的表述是值得探究的。

其次,姬昌处境微妙,故而表述隐晦
姬昌想要“翦商”,但当时周国微不足道,商朝却是庞然大物,即便武王灭商之后,也自称“小国”,称殷商为“大国”。因此,姬昌通过六十四卦测算翦商大计时,必然需要小心又小心,绝对不能让人发现,于是导致易经中存在很多隐晦的表述。
坤卦爻辞说“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其中“含章可贞”,古今普遍的解读为“含蓄地处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但“贞”本是“占”,这么理解“含章可贞”明显存在问题。学者高亨综合判断认为,“含章”意为“翦商”,即翦商之事可以通过占卜预测,如果臣服于商朝,将不会有“成”却会有“终”。
乾卦爻辞说“见群龙无首,吉”,既然群龙无首了,为何还是吉利?过去的解释是“卷曲的龙见不到头,是吉利的兆头”,勉不勉强?其实,如果换成翦商角度来看,即姬昌在殷都见到商朝内部斗争激烈,纣王无法控制局面,好似群龙无首,故而对姬周翦商大业来说是“吉”。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但这种隐晦的表述,除非姬昌本人解释,否则后人很难完全解读。
第三,姬昌经历认知,后人无法知道
易经中的卦辞爻辞,基本都是姬昌个人的经历与认知,但后人又无法还原这一点;而且,且同一件事未必在一个卦辞中,因此易经中的很多卦辞爻辞就难以解释,或者说搞不清背后的真相。
蒙卦卦辞说“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意思很简单,就是“童蒙”向姬昌求卦,但“童蒙”是谁,姬昌为何记录此事?正常来说,这应该是姬昌在殷都时,商朝贵族家的小孩向姬昌求卦,但究竟怎么回事注定不可能还原。
明夷卦爻辞说“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古人将之解释为姬昌狩猎,猎取了猛兽脑袋。但殷墟考古表明,“大首”应是异族贵族脑袋。同时,同卦还有“箕子之明夷,利贞”。因此,极有可能是姬昌、箕子都参与了纣王发动的南征战争,但此事大概永远没有答案。
需卦爻辞说“人(入)于穴(犹如窑洞的住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姬昌为何记录此事?以穴居习俗、与语气来看,这是贵客来到姬周部落,但究竟是什么事,只能永远是一个谜。有学者认为是商人来到豳地,邀请古公亶父迁岐。
不了解姬昌经历与认知,如何能准确搞清楚他的本意?

可见,易经与姬昌、与时代、与商周关系等密切相关,但这一时期的很多事情,已经彻底湮灭了,尽管考古与甲骨文能还原出一部分,却并不足以彻底解开易经。因此,如果有大师说读通了易经,只能说是在忽悠。
孔雀王朝为什么灭亡:国内矛盾爆发(经济来源被断)
在古印度的土地上,曾经诞生过许多王朝,有不少王朝盛极一时,疆域扩展到了极大的程度,例如孔雀王朝,曾经就是一个极为强大的王朝,甚至还有传言说孔雀王朝入侵过秦朝,实际上这是谣言罢了,不过也能知道这个王朝的强大。那么这么一个强大的王朝,究竟是怎么会灭亡呢?孔雀王朝为什么灭亡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8:18:470001为什么有两个玛丽一世 都曾是女王身份(表姑和表侄女)
女王,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位置,也是很多人向往的职位。而在国外重名率是很高的,比如玛丽、伊丽莎白等。而当上过女王的就有两个玛丽一世,那么为什么有两个玛丽一世呢?她们分别是谁?两个玛丽一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为什么有两个玛丽一世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2:25:180000当年司马懿大开杀戒,漏杀一人,百年后翻身灭了司马王朝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都为建功立业而浴血而战或卧薪尝胆,所谓乱世出英雄。战火纷飞的年代,亦是英豪迭起的年代,无数英雄叱咤风云,书写下无数精彩绝伦的斗智斗勇之事。骁勇善战如吕布关羽赵云,足智多谋如诸葛亮郭嘉贾诩,其中诸葛亮更是世人心中聪明绝顶的代表。但在三国中有一人可与诸葛亮一战,这个人就是司马懿。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8:43:540000墨守成规的主人公是谁:墨子(墨守成规的演变)
墨守成规的主人公是墨子,墨子在战争方面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思想。因为墨子的防守本领非常的强,楚国之所以能够在战国时期立于不败之地是离不开墨子的帮助。但是当时楚国还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工学家鲁班,鲁班对于攻城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正是由于墨子的坚持与忍耐,才打消了鲁班攻打宋国的想法。一、墨子为什么要坚持墨守成规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4:42:110001法正在蜀汉的地位:官至尚书令(曾献计斩首夏侯渊)
在三国时期有许多霸主,刘备就是其中一个,他最后还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当我们说起刘备手下最得力的助手时第一个想起的一定是诸葛亮,但是其实在诸葛亮光芒掩盖之下还有一些优秀的谋士,比如说法正就曾为刘备出谋划策,跟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法正在蜀汉的地位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41: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