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大佬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孤身一人,在香港是如何谋生的?
面对周总理的邀请,面对同行马连良、裘盛戎的邀请,面对章士钊的多次邀请,孟小冬自言非常动心,想要回到内地,但是她考虑和纠结的时间实在太久了,66年大乱来临,转过一年,就连香港当时也愈发混乱,虽然台湾也不安生,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亲友众多的台湾,这让很多人颇感意外,因为孟小冬的母亲当时尚在,一直定居北京。
孟小冬从未为钱发过愁,就算没有杜月笙的遗产,就算她一生没存过钱,就算杜月笙没嘱托亲朋好友照顾她,就算没有梅兰芳的4万块分手费,就算她天天在家坐着,也有钱送上门来,所以咱们不必替“古人”担忧了,谋生这类事对孟小冬来说,并不能称之为问题。

提起孟小冬,太多的人都下意识的想起杜月笙,其实冬皇的艺术造诣很高,余派的尖峰人物,人气也很高,如果回到内地,身边又没有杜月笙,门槛会被踏破的,她想依托的是家庭、亲人和温暖,而不是钱,杜月笙临死前早已没剩几个钱,而且重病缠身的状态,主要还是孟小冬专门照顾他。
孟小冬根本没在香港和台湾收徒弟,指点一二倒是有的,所谓的徒弟都是热衷追捧余派的人,也有人欣赏冬皇的唱腔,所以有意的学习,牵强附会的算是个老师,称为资深票友或者铁杆粉丝更为贴切一些,他们定期给孟小冬一些钱,说是学生的学费,其实就是对孟小冬的无偿资助,表达对一代宗师的敬意。
其实内地、香港、台湾相对比,孟小冬在香港停留的时间最短,孟小冬本身生活就比较节俭,从小吃过苦受过穷,知道赚钱的艰辛,所以她并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就连下馆子也很少,即便是别人请客她也不爱去。

杜月笙的遗产加上“学生”的馈赠,生存下来并没有问题,有一项资料我们不掌握,以冬皇一生的勤俭,她自己的存款可是少不了的······现在全中国都是歌迷,以前全中国都是戏迷,当初她去上海演出,整个上海为之轰动。
以她的名气和艺术造诣,孟小冬接触的名人非常多,所馈赠的物品中,就仅仅书画作品也是太多太多,都是主动送她的,大多百万级以上,真缺钱······随便卖一样都够吃一辈子的,而事实上,她活着的时候,啥都没卖过,她会缺钱?别人给她买房子她都不住,就自己在台湾租了一间很小很小的房子,一直到她身故。

孟小冬嫁到杜府后,一直非常平静,也可能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无论外界还是杜府内的纷纷扰扰,她都不以为意,如果说还有一件事是她所在意的,那就是她和杜月笙的名分,当时的杜月笙没什么钱,还重病缠身,但孟小冬还是没有犹豫的嫁给了他。很多人都说杜月笙仁义,其实无非是责任,相对来说,仁义这个词放到孟小冬身上好像更合适一点。
到了台湾以后,孟小冬并不寂寞,总是有很多朋友上门聊天闲谈,陪她说说话,麻将一打一天也是常有的事,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她70岁的时候,哮喘后昏迷的孟小冬最终因肺气肿和心脏病辞世。
土木堡之变导致明军惨败的罪魁祸首是谁
土木堡之变是绝对有阴谋在内的,当时明军的战力还没崩,最起码对草原是优势。在土木堡之前,朱棣朱瞻基经常亲征,但是土木堡之变这次后勤很惨。看史书就觉得莫名其妙的几十万人崩了,各自逃命,没有一个人组织一下进行抵抗。要知道打仗打得是后勤,再能打的人没饭吃也白搭。所以大同根宣府一直有重兵,而且这俩地方都是山地。我要新鲜事2023-12-29 19:50:570000苏轼拿一碗面 苏小妹给上联“面对面吃面” 和尚下联让其羞红脸
历史上,有着众多默默无闻却留下传奇故事的人物,他们的生平成就虽不为世人广泛所知,却在某个瞬间点亮了历史的长夜,照亮了后人的道路。而北宋时期,作为文化盛世,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文人才子,他们或为世人所熟知,或默默无闻,但都在那个伟大的时代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启发了后人。一、北宋文人的盛世我要新鲜事2023-10-11 19:30:180000浅析中世纪时期,英格兰村庄林地共有权享有群体的特征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林地共有权是共有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享有林地共有权的依据,一般可以从共有权的权利主体判断出来。大体上有三类人群享有共有权:土地保有者、农舍保有者和无地少地者。相应地,享有依据是:保有土地、保有房屋和共同的生活经历。吉尔伯特·斯莱特认为:“在有敞田的村庄,几乎找不到一个完全没有土地的劳动者。因此,凡是土地带来共有权的地方,就有很多共有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33:260001王安石变法为什么被反对了(时代背景不同)
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相比,背后的时代背景截然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整个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层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分封贵族成为主流的统治阶级。而在王安石变法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北宋时期,面临的是儒家官僚体系的保守和惰性。儒家官僚天生保守,官僚天生惰性,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当时最保守、最抵制改变的群体。我要新鲜事2024-01-09 21:24:180003鳌拜手握40万兵权 为何至死没谋反(未有过谋反之意)
鳌拜手握40万兵权,至死都没谋反,正是鳌拜从内心就没有谋反之意。君子在一个国家之中是属于最大的。国家的掌权者如是手下的臣子,有一些掌握政权的肯定是会被忌惮的。一旦一个人实力过大之后就很容易生出谋逆之心。可是在这些人群之中,有一个人却是属于例外,鳌拜手里面拿着40万兵权,却到死都没有取代康熙。鳌拜没谋反之意我要新鲜事2023-03-14 22:44:1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