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7-18世纪普鲁士东易北地区乡村治理的变化
#历史开讲#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如果说19世纪普鲁士社会改革和国家统一是普鲁士历史的质的飞跃,那么17-18世纪一定是此前量变积累的最重要阶段。
发生在17-18世纪的普鲁士东易北地区乡村治理活动,较17世纪以前有了一些新变化。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霍亨佐伦家族的领地从勃兰登堡选侯国发展到了波罗的海沿岸的普鲁士公国。

对这块领地的获得,激发了霍亨佐伦家族的邦君们进行领地整合的决心。
从此开启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国家建设的步伐。
但在17世纪上半期,领地整合进展较缓慢,地方势力相当强大。

此时,在勃兰登堡—普鲁士广大乡村社会,容克地主们盘踞在自己的庄园内,由于邦君财力、兵力有限,也由于国家处于起步阶段,邦君权力无法达到容克庄园。
勃兰登堡—普鲁士国家建设的转折期发生在17世纪中叶。
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洗劫了勃兰登堡的广大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大量锐减。

1640年,城镇人口较战前下降了80%,柏林-科恩下降了40%。
农村人口骤减,下降率从受害最轻地区的20%-40%到最严重地区的90%。除了人口损失,还有大量农场、房舍和道路等被破坏。
最重要的是,勃兰登堡-普鲁士在战争中被瑞典、帝国等军队反复蹂躏,国家尊严被践踏。战后,国家上下百废待兴,国家主义亟待发展。
随着17世纪40年代以后,勃兰登堡-普鲁士的重建被提上日程,国家建设的脚步加快了。

从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时代开始进行常备军建设,到“士兵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时代发展出的划区征兵制,再到弗里德里希大帝时期进行的司法改革等等,普鲁士国家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
在国家建设和绝对君主制发展的背景下,17-18世纪的普鲁士乡村社会权力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推动了此时普鲁士东易北地区乡村治理新格局的出现与巩固。
所谓新格局,就是邦君、容克和农民在普鲁士东易北地区乡村形成了明显的力量抗衡和制约局面。
这在17世纪以前的乡村社会中几乎没有表现出来。

15-17世纪,容克依靠商品领地庄园制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逐渐成为贫穷的霍亨佐伦选帝侯的赞助人。
选帝侯们在容克的强大资本力量制约下,不得不对容克在乡村社会的统治地位持默认态度,有时甚至还主动下放权力给庄园容克们。
17世纪,容克群体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实力遭到重创。这给了权力逐渐发展起来的邦君一个可乘之机。

特别是17世纪中叶以后,勃兰登堡-普鲁士国家建设的步伐加快,绝对君主开始崛起。新的治理格局已然形成。

具体而言,新的治理格局以邦君治理 乡村自治的模式表现出来。
在邦君对乡村的治理层面,主要通过司法改革、统一税收、建设常备军和农业保护政策等措施来实现。
司法改革主要从国家层面对庄园世袭法庭进行规范。
统一税收最初的目的是保证战争给养,而后在常备军建设过程中逐渐发展成国税形式。
从军事专员到地区专员的设立,都是为了保证顺利对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征税。
建设常备军是对三十年战争沉痛教训的反思行为,18世纪以后形成的划区征兵制对普鲁士农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农业保护政策在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和弗里德里希二世两代国王时期推出,对农民的保护是其核心。
尤其在王室土地上开展的农奴解放运动被视作19世纪普鲁士农奴制改革的先声。
在乡村自治层面,形成了容克自治为主,农民协同自治的互动局面。容克在乡村的自治主要在商品领地庄园制的框架下进行。
在庄园内部,容克享有向农民收取劳役地租的传统权力,这一点在17世纪以前就已经形成,17世纪以后基本得到维持。
委派地主代理人是容克进行乡村自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地主代理人对庄园下辖村庄的事务具有管辖权。

此外,在邦君司法改革影响之下,18世纪的庄园世袭法庭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邦君对极刑拥有最终审判权、庄园法庭必须依据刑法典审理案件、法庭法官必须由法学专业人士担任等等,都对此时的庄园世袭法庭的司法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在农民的乡村自治部分,村社共同体的自治早在中世纪德意志人东向殖民定居时就已经形成。
由于15-16世纪容克在庄园内占据统治地位,村社的自治权有所退化,但仍在发挥作用,17世纪以后,村社共同体依然是农民进行村庄自治的首要组织。

邦君推行的司法改革和农民保护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法律地位,他们越来越多地向地区高等法院诉讼,试图通过法律武器与容克的肆意剥削作斗争。
此外,农民们还在18世纪频繁地抵制国家兵役,表达对残酷征兵制度的不满。
邦君、容克、农民在17-18世纪普鲁士东易北地区乡村所进行的力量互动,客观上形成了当时当地的社会治理历史。
结合18世纪末至19世纪普鲁士的历史进行分析,17-18世纪普鲁士东易北地区的乡村治理过程既为《普鲁士国家的一般邦法》中涉及乡村社会的条文提供了现实依据,18世纪的农业保护政策被19世纪农业改革所继承。
最后,18世纪的农民保护措施也为19世纪普鲁士农奴解放奠定了基础。
黄巢和李自成有什么相同的贡献(缓和了阶级矛盾)
历史上,有些人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因为他们的行动和影响力成为了英雄与反叛者的代表。而李自成和黄巢则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对抗统治者,被一些人视为英雄,而被另一些人视为罪人。本文将对李自成和黄巢的历史背景、行动以及影响进行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角色。我要新鲜事2024-01-27 21:03:270001嫪毐最后的下场是什么:车裂而死(被夷三族)
说到大秦帝国,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秦始皇、吕不韦以及秦始皇的母亲。秦始皇的母亲有一个男宠,也就是嫪毐,嫪毐是假扮宦官进宫和太后赵姬私通的。那么嫪毐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嫪毐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嫪毐最后是车裂而死,而且还被夷三族。其中,三族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父母、兄弟、妻子;一种是父亲、母亲、妻子。下场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5:50:090000金瓶梅中最放荡女子庞春梅,竟然死在了19岁情夫的床上
《金瓶梅》中淫乱的女子并非只有潘金莲、李瓶儿两个,其实还有一个庞春梅,她也是金瓶三艳之一。她本来是西门庆的另一个情人,但是却意外的与潘金莲关系要好。而最后围绕在她身边的男人倒是越来越多,以至于生活因为太过放荡和淫乱,死在了情夫的床上……金瓶三艳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4:11:14000500孙策简介:三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者(有谋略有军事才能)
《三国演义》使得三国时期的那些能人异士大放光彩,其中诸葛亮应该是里边最出名的一个,不过三国的霸主不止刘备这一方,还有曹操和孙权等人,其中孙权还有一个哥哥孙策,和孙权一齐打下了政权,只不过很早就去世了,因此我们后来都是听说孙权比较多。孙策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21:15:330000溥仪出狱后,跟着杜聿明参观故宫,售票员说:你买了门票才能进去
当溥仪出狱后,他充满期待地跟随着杜聿明来到故宫参观。他曾是这座宫殿的主人,却多年未曾踏足其中。站在故宫的门前,他感受到了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绪。然而,当他们走向售票处时,溥仪惊讶地听到售票员的话:“你买了门票才能进去。”这句简短的话语仿佛把他拉回了过去,也让他意识到现在的他已经与那个过去的自己有了天壤之别。我要新鲜事2023-07-05 19:11:0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