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男孩父母双亡,独自一人靠捡废品为生,6年后以707分考上北大
农村教育该走向何处?出身贫寒的学子还能考上名校吗?随着社会中随处可见的焦虑情绪蔓延至教育领域,许多家长都不得不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主动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各种五花八门的补习班、早教班,期待子女能在愈加狭窄的赛道上先行一步,为其未来在社会将面对的各种竞争中打下优势基础。
在各种良好教育资源的加持和父母的苦心孤诣之下,许多城市里的孩子都在这场教育竞赛中积攒了额外的优势,他们学钢琴、学编程、参加各种奥数班。父母都恨不得将自己的收入向教育机构“倾囊相赠”,好让这些“为人师者”对子女“倾囊相授”。然而,越来越“卷”的教育环境下,还有一群身处偏远地区的孩子,对他们而言考虑的不是各种光鲜亮丽的兴趣班和额外的补习机会,而是来自家庭的重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数千年过去了,儒家先贤孟子的这句话仍被无数国人用来砥砺自我,不断地在艰苦和磨难的历练之下寻找生命的下一个转机,更是北大学子中的佼佼者,出身贫寒的韦仁龙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2001年,韦仁龙出生在广西河池的一个农村家庭。随着这个男婴呱呱坠地,原本贫寒的家庭增添了一丝喜悦和期待。
河池位于云贵高原南麓,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却由于闭塞的交通出入十分不便,许多当地的村民都从未离开过家门,过着一辈子深居于此、“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贫穷俨然成了限制当地发展的最大障碍,能吃饱穿暖也是无数家庭的最大期盼。

韦仁龙的家庭也不例外。韦仁龙出生后,养育孩子的巨大支出让这个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的生活更加拮据。为了减轻经济压力,改变现状,给孩子能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韦仁龙一辈子没出过门父亲决定扛起家庭的重担,外出务工。
然而,原本挣钱养家的企盼,却变成了噩耗。外出不久后,韦仁龙的父亲就因病意外地去世了,这对于这个原本因贫困就摇摇欲坠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此时,襁褓之中的韦仁龙感觉不到什么,但丧夫的绝望和穷困潦倒的压力却让他的母亲不得不站出来成为这个家庭新的支柱。看着怀中嗷嗷待哺的儿子,这位母亲反复咀嚼着丈夫去世的消息,她不禁泪流满面,谁也不知道这个年轻的孤寡女人将要面临的,是怎样的困顿、寂寞,和责任。

为了生计,为了能让孩子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不久之后这位母亲选择了改嫁。她希望能够找一个负责任的继父,与自己一起把儿子抚养长大,不要让他再经历任何的挫折和伤害……
但幸运地是,自己所嫁之人是一个孤儿,从小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靠吃“百家饭”长大。或许是本性的善良和同样过早失去父亲的遭遇,继父对韦仁龙十分疼爱,看着眼前这个命运相似的孩子,继父下定决心要和妻子一起将儿子抚养长大,让他能够快乐地成长。
很快,一家三口相爱无间地过起了平淡又幸福的日子。孩子一天天地在夫妻地期盼中长大,父亲总是对孩子呵护备至,低声细语,而母亲却好像扮演起了父亲的角色,对韦仁龙求全苛责,耳提面命,十分严格。
但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多久。在韦仁龙五岁的时候,母亲因为日夜操劳,身有微疾却久久无暇医治,最终发展成癌症晚期。午夜时分,母亲常常咯血不止,惊醒了正在熟睡中的儿子。
年幼的韦仁龙睁开惺忪的睡眼,天真地问起母亲是否难受的厉害时,母亲立刻告诉儿子只是小小的感冒,儿子似有所悟,耷拉着脑袋又返回自己的房间里去了,他并不知道母亲所患的是何等程度的疾病。而这时,继父却匆忙地穿上衣服,尽心地伺候在母亲左右,形影不离。
为了治疗母亲的病,继父四处借钱,辗转各家医院,却终未能如愿。不久后,死神还是残忍地夺去了母亲的生命。

母亲病逝后,韦仁龙伤心不已,他哭着对唯一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继父叫腾着要妈妈。看着这个失去双亲的可怜孩子,此刻三十多岁的汉子也忍不住泪水决堤,他抱着自己心爱妻子的唯一牵挂说到:孩子,坚强点,妈妈走了,以后我来照顾你!
接过妻子的嘱托,继父对韦仁龙更是关怀的无微不至,他一个人扮演起了父母两人的角色,含辛茹苦地将韦仁龙拉扯长大,从没有任何怨言。
为了孩子能够走出失去母亲的阴影,继父经常带韦仁龙出去玩。而儿子也清楚地记得,夏天的时候,继父会带自己去树上捉蝉,河里捕虾,天冷的时候,父子两人经常会做三两个竹笼,在下面放下几粒玉米,等候着觅食的鸟儿,而每次成功的捕获,总是让儿子兴奋不已……
当然,也有许多不那么快乐的回忆,从韦仁龙入学之后,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走出大山。”而继父也经常会对自己在学习上不够认真而严厉呵斥,仿佛变了一个人。

这句话也深深地影响着韦仁龙,或许此刻他还不懂母亲走后继父为什么开始变得絮絮叨叨。但为了不辜负继父的期待,他还是十分听话,在校期间学习刻苦,成绩十分优异。
而在平日的生活里,韦仁龙也经常帮着继父打点一些家庭的事务,早早地学会了洗衣做饭,尝试着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和继父一起抬起这个家。

父子两人齐心协力,很快就走出了曾经的阴影。村里的邻居也对这对父子不吝相助,帮衬着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也会有一些闲话多的村民,经常对韦仁龙的继父提出“好心”的建议:让他重新组建一个家庭,没必要为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子而这样辛苦。
对此,他总是一笑而过,不置可否。他还记得妻子临走前让他照顾儿子的嘱托,也曾记得一家三口曾经幸福祥和的场景,尽管独自养育孩子让自己吃了很多苦,但所幸的是,这个孩子十分听话,对自己也十分孝顺。他坚信总有一天,这个孩子终会不辜负她母亲和自己的期待,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为了让孩子改善生活条件,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继父决定带着韦仁龙走出山村,这样自己不仅可以打工挣钱,孩子也能去外面的世界长长见识。
第一次走出大山,让韦仁龙意识到都市的生活竟然可以如此精彩。鳞次栉比的洋房、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还有街道上衣着时尚亮丽的人群,都让他心动不已。他开始懂得继父为什么要让他努力学习,走出大山。于是他更加坚定要出人头地的想法。

但都市的繁华固然美好,生活的压力也同样存在。为了尽可能地多挣一点钱,继父夜以继日地在工地上干起了苦力,而韦仁龙也在放学之余,提前为继父做好饭,然后去周边捡一些杂物来卖。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挣钱让继父不再这么辛苦。
然而,上天似乎是有意“捉弄”这个可怜的孩子,同他开命运的玩笑。一年以后,他的继父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这时韦仁龙才13岁。
此刻的世界,对于韦仁龙来说无疑是黑暗的。他不理解为什么上天会如此残忍,让他经历如此多的挫折与痛苦,懊恼、悔恨、无助……各种复杂的情绪涌上他的心头,如今,唯一的亲人也已经离自己而去,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儿,他不知道自己将要怎么做,才有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安葬完继父后,想起母亲和继父生前的音容笑貌,和对自己的敦敦教诲。韦仁龙跪在坟前,任泪水流向自己脸颊,他紧咬着牙,立志就算再难,一定要走出大山,好好读书,不辜负父母的嘱托。
然而生活的困顿让他十分无助,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他开始打短工攒学费,为了节省开支,他经常在破烂中寻找别人扔掉或用剩下的衣服和学具,每天晚上,他都会最后一个到达学校食堂,将打折销售的“残羹剩饭”打包带走,享受这高性价比的“美味佳肴”。

艰苦的生活之下,尽管韦仁龙有意隐瞒和维护自己微弱的“尊严”,但他的经历还是被学校知晓。很快,在校方和企业的强烈支持和要求下,他不仅得到了一笔学业赞助,而且校长和老师也经常为他提供免费的食宿。
在众多力量的帮助下,韦仁龙终于没有了后顾之忧。失去父母后,他独立一人承受了太多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艰苦,但还好的是,社会对他提供了各种援助。他再次感受到了来自父母之外的善意和温暖,于是他更加心无旁骛地将自己的全部经历用于紧张的学习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自身的努力,韦仁龙的成绩很快就在全校名列前茅。2020年,他凭借着707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为当地第一个考入清北的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有所收获,他最终完成了在父母坟前许下的诺言。

很快,一朝成名的韦仁龙的事迹就被各大电视台所报道,他的经历也让无数观众感动不已。最终,这个身世坎坷,不断为命运所捉弄的年轻人终于走出了大山,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如今,这个历经波折、同命运不懈抗争的学子还在北大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继续着他的学业,迎接他的,将会是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挑战。而他的人生轨迹,似乎也在证明和告诉我们:哪怕生活很苦,但只要身怀勇气,就能够从生活的夹缝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丝希望。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 阿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时候提到《三国演义》中的阿斗,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时候,大部分人应该都是表现的十分的唾弃的,因为和阿斗有联系的词和故事一般都不是很好的,比如说什么扶不起的刘阿斗啊,以及乐不思蜀啊,发展到现在都被当作是贬义词具有嘲讽意义的来用了,但是历史上的阿斗真的像我们今天所想成的这个一无是处的样子吗?我觉得不是的,这样的看法可能对于阿斗来说是不公平的。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52:020000吕雉给刘邦戴了多少绿帽子:审食其与吕雉(辟阳之宠)
吕雉给刘邦戴了一顶绿帽子,就是审食其戴的。因审食其能说会道,长得眉清目秀,所以跟刘邦交情很好。刘邦转战各地七年之久,夫妻两人天各一方。这时,刘邦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妻子吕雉。而吕雉被项羽俘获后,期间在审食其陪伴下,吕雉才能度过这段煎熬的时间。两人刚刚青春,而不轨行为的发生也并非不可能。一、吕雉生平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2:18:05000787年广东九旬老人收到特殊信件,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1987年,广东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妇人,突然收到一封信件,信封里是一篇不久前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老人感到有些疑惑,不知是谁寄出的,于是她便坐下来细细阅读。读着读着,她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李世英,顿感心中一紧。全篇读完,她早已老泪纵横,原来文中未曾提及的那位国家英雄,正是她三十年来都未曾见过的儿子。也是献身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被人称为“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5:26:300002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六司都是谁:一尊最厉害(众神之首)
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六司都是按照神力大小来排列的,因此一尊是其中最为厉害的人物,而六司则稍微逊色。这几个人物都是中国的神话体系中排的上号的,对于神话体系框架的构建具有建设性作用的神仙。一尊是盘古,二组则是女娲与伏羲,三清是三位天尊,四御则是几位大帝,吴老是几位辈分较大的天君,六司则是指斗六星君。一、一尊最为厉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1:07:120001康熙一朝,论名望、地位谁才是真正的第一汉臣?
如果说康熙一朝哪个汉人官当得最大、哪一个最受皇帝宠信?那么肯定是没有准确答案的,因为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或是那么几个出类拔萃的汉臣,像陈廷敬、张英、李光地,他们都很受康熙器重,也都是官居大学士。但是要说康熙朝哪个汉臣最有福气,那么答案就很明确了,他就是江苏丹徒籍人士张玉书。我要新鲜事2023-06-04 20:04: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