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当年洪洞大槐树移民的真相,你可能也是从大槐树走出来的!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山西洪洞大槐树,有多少人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呢?
说到寻根的话题,很多人一定会想到一首民间歌曲,歌中有提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一棵树和人们寻根有什么联系呢?他们为什么会抛弃自己的家乡,分散生活在国内各角落呢?

寻根《大槐树》
这一切,要从明朝洪武年间说起。
元末明初,历经20余年战乱,朱元璋重新统一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那时候,遍地疮痍,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为了均衡人口、发展经济、恢复农业生产,从明朝洪武年间起,朱元璋开始推行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向全国全地迁移、疏散人口。
迁移登记像
据史料记载,从洪武六年开始,一直到永乐十五年,这五十年间,洪洞大槐树下总共经历了18次移民,涉及到800多个姓氏,总人数已经超过百万。当时山西人口特别多,而当时的洪洞县又是山西南部最大、人口最多的县,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人口迁徙的主要地方。迁移目的地涉及到现在的11个省市,规模相当宏大。

根雕大门
据山西《洪洞县志》以及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7次在大槐树左侧的广济寺集中泽、潞、沁、汾和平阳没有土地的农民以及人多地少的百姓迁往中原一带,并给所迁之民以耕牛、种子和路费。寺旁有一棵汉槐,特别大,被人们描述为“树身数围,荫遮数亩”。当地官府人员就在这棵树下为将要移民的人办理手续,登记造册,领取“凭照川资”后,按所去地点编队,然后发给所需物品,这里的“凭照川资”就类似于通行证和路费。
被迁者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时,总有割舍不断的故土之情。他们看着这棵大槐树,看到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想着自己这一生不一定能返回故土了,为了让子女永远记住自己的家乡,有朝一日回来时能够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老家,就指着孩子们最好记的大槐树和上边的老鹳窝说:“不要忘了,以后若能回到家乡,记不住咱的村庄,就先找这棵筑满老鹳窝的大槐树,然后再慢慢找自己的老家。” 到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从这大槐树的老鹳窝底下出去的,彼此要互相照顾!于是,这大槐树和老鹳窝便成为故乡的标志。
但这只是从大道理上说,而对当时被迁徙的每家每户来说却都是莫大的悲哀。明朝统治者定出的移民条律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同宗者还不能同迁于一地,好好的一家人便被拆得七零八散。同姓同宗者为了和亲人迁到一处,不得不改姓。
硬性规定必然会引起民愤,曾经有很多人在迁徙过程中因恋家而半路逃跑,被追回后还要受到残酷的惩罚,有的被割去耳朵,有的在脸上用刀划上标记。

移民浮雕图
传说,大槐树移民出去的后代,小脚趾都呈现复合型状态,一种说法是,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官兵会让他们脱下鞋子,强制在人们的小脚趾上砍上一刀,即使愈合之后,脚趾也再不会长成整体。
还有一种说法:当时政府要求,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两个以上的男孩,那么只能留下小儿子,其余都要迁出,母亲为了方便以后寻找亲生骨肉,在孩子的脚趾上留下了记号。
就这样,山西地区的百姓被拆的七零八落,分散到中原地区或者南部各省。
如此所受的心灵上的摧残、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在被迁徙者心中几十年,甚至以后的几代人心中都难以平复。
好在中原人没有忘本。以后不论走到山南海北,只要一说是老鹳窝底下的人,都亲热无比。中原地区少见老鹳而多见老鸹,后来人们就把“老鹳窝”说成了“老鸹窝”。
几十年的迁徙活动,让八百多个不同姓氏的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当时还有明文规定,相同姓氏的人不能住在一个村里,这就让很多骨肉血亲被迫分开,天各一方。
现在大槐树的祠堂里,总共供着一千两百三十个姓氏,有些流出的姓氏还被记载着详细的迁出方向,就是方便子孙后代回到故乡能找到自己的根。
移民完成之后,为了帮助他们尽快的进入生产状态,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免费提供耕田工具、耕牛等,还减免赋税,一时间荒地得到开垦,农业发展得到恢复,而且不同地区的人融合在一起,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大迁徙虽然是被迫分离,但是某些方面也是顺应历史发展需要付出的代价。影响了中国好几百年!
岂无白衣与子同袍出处:诗经的秦风无衣(大义凛然)
岂无白衣与子同袍是出自诗经的秦风无衣。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的话,意思是只能感叹没有衣服穿,我与你穿的是同一件衣服。这首诗是出自诗经的秦风,诗中的袍,其实是战袍,此诗是描写同一出征的战士。明显诗句是一次对话的形式,体现了战士之间同生共死,相互帮助的情怀,战友间的情谊表现的很明显。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比喻的是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5:14:480000李自成遭到山海关惨败后是否还有翻身机会(有的)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在山海关遭遇惨败,这一历史事件常常被用来讨论领导者和起义军在面对逆境时的命运和可能性。尽管李自成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从多个角度分析,他在那个时刻仍然拥有重新振作的机会。1、军事角度的机会我要新鲜事2024-01-30 20:56:090001夏朝人寿命为什么都那么长:寿命并不长(平均寿命18岁)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朝代,那些朝代大部分是有不少的历史记录的,而其中夏朝就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朝代,它在历史上的记载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但是据说夏朝人的寿命普遍都偏长,那么夏朝人寿命为什么都那么长呢?他们又是用了什么办法才使得寿命变长的呢?夏朝人寿命为什么都那么长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2:24:120000他大破陈友谅60万大军,却被朱元璋囚禁至死,二百多年后子孙称帝
提起朱元璋,大家很容易就会想起历史课本上的他长着一张“马脸”,让人不禁思考历史上的朱元璋究竟是怎样的样貌?历史虽然没有记载,但是他能够从一个地位卑微的乞丐,最后一路逆袭成为开国皇帝,想必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当然,朱元璋在建国后大杀功臣,所以他也不会“太帅”,毕竟相由心生。我要新鲜事2023-08-27 19:50:370000明末清初扬州十日,屠杀汉人超80万(十日不封刀)
清军入关之后,为了巩固王朝同化汉族,就颁布了各种法令,什么剃发令、文字狱以及各个城镇的威慑屠杀。最著名最惨痛的要数扬州十日以及嘉定三屠。其中扬州十日是最为惨痛的,整整屠杀了十天,被屠杀的平民达到了80万,要比南京大屠杀多50万人。满清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扬州十日:十天屠虐80万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43: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