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恩来病逝,百姓沿街送别,邓颖超含泪提出:不保留骨灰
1976年1月8日的早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
周恩来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全国人民都悲痛万分,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在哀悼这位伟大的人物,很多人都会因为中国失去了这样的一位领导人而感到可惜。
尽管在当时严令禁止人们为周恩来戴孝,但是在中国很多地方的黑纱和白花还是在一夜之间被买光了。
在当年,全国十几亿人民用真挚的泪水送别了我们这位伟大的总理周恩来。而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更是因为周恩来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还一直在为国家的前程奔波着。
机器也有损耗的时候,更何况是一个人呢?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即使身体素质再好也会有撑不住的一天。
1967年的二月份,周恩来突然感觉呼吸困难,胸口绞痛得非常厉害,因此,周恩来只能放下手上的工作到医院做了检查,最后,周恩来被确诊出了心脏病。

为了让生病的周恩来能够好好地休息,很多党内的同志都不停地劝说他,叫他不要那么拼命。
周恩来为了不让同志们为他担心,口头上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实际上还在硬撑着完成党中央的各项工作,有时候,甚至好几天都没有合过眼。
这样过度的劳累,让本来就患有心脏病的周恩来经常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因此,他每天必须得服好几次药,每个夜晚必须得吸氧后才能安心地入睡。

九月末的时候,为了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周恩来在党中央的要求下,准备试写“热烈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八周年”的祝词。
当周恩来提起笔的时候,他的手就开始不听使唤地颤抖着,根本无法提起笔来,坚持不住的周恩来不得不在秘书的陪同下到医院接受治疗。
后来,为了周恩来的身体,党中央不得不派医护人员寸步不离地守在了周恩来的办公室外,以便周恩来发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抢救。

1972年5月,医生在为周恩来做体检时,发现了周恩来的尿液出现了红细胞,医生非常的担心,就赶紧派人对周恩来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
后来,周恩来被检查出了膀胱癌,这样的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般地打击着周恩来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病痛的折磨下,周恩来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日渐消瘦,但是他每天还是坚持工作着。
直到1973年的一月,周恩来出现了尿血的症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周恩来的病情进一步地恶化,感觉非常的不乐观。
周恩来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就更加拼命地工作,他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批阅着文件,以及接待那些络绎不绝的外宾和访客们。
他想让工作来忘记自己的病痛。

周恩来总是希望自己在活着的时候能够为人民做更多的贡献。
1975年6月,一直忙于工作的周恩来,因为膀胱癌的恶化不得不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在病痛的折磨下,周恩来的身体已经非常的虚弱,他感觉到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于是,周恩来就把妻子邓颖超叫到了自己的病床前,再次交待自己的后事。
周恩来说:“我死了之后,要进行火化,不设墓碑,骨灰不要保留,拿到地里当肥料,或者撒进水里喂鱼,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也不要开追悼会,我们不能给人民增加负担。”

邓颖超听了周恩来的话之后,含着泪默默地点了点头。
1976年一月初,周恩来已经陷入了昏迷的状态,但在一月七日的晚上十一点左右,周恩来突然在昏迷中醒了过来。
他看到了他的主治医生吴阶平时,就用他那微弱的声音对吴阶平说:“我这里已经没事了,你还是去照顾其他病人吧,他们更加的需要你,你走吧,没事。”
周恩来说完后,又再次陷入了昏迷的状态。

此情此景,为了让周恩来能够苏醒过来,医生开始全力地抢救着,他们想带着最后的一线希望挽回周恩来的性命。
但是,事与愿违,在1月8日上午九点四十分左右,我们这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心系他人的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与世长辞了,享年78岁。

周恩来去世后,生前一直在为他理发的理发师朱殿华,被请来给周恩来最后一次的理发。
当朱殿华看到周恩来那憔悴的遗容时非常的难过,他伤心得都下不去手为周恩来修容了,没办法,他只能把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徒弟来完成。
周恩来修完容之后遗体被安放在了西花厅,并盖上了党旗。
第二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对外公布了周恩来去世的消息,但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周恩来去世的消息一传开,举国悲痛。
一月十日,人们在西花厅为周恩来做遗体告别,邓颖超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来给她的爱人献上了花圈,她哭得非常的伤心,不相信与自己相伴五十多年的爱人就这样的离开了。

1976年1月11日下午四点,人民群众与周恩来的遗体告别结束后,他的遗体被灵车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进行火化。
邓颖超在遗体火化前提出一个要求:完整、安全。
完整就是骨灰要全部完整地放到一个骨灰盒内;安全则是指火化前、后,都要把火化炉清扫干净。
1月11日,正值寒冬,在长安街上,北京城的上百万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默默地站立在街道上的两边,不分男女老少。
他们的手臂上都戴着黑纱,手上捧着周恩来的遗像,泪流满面,非常的悲伤,他们只希望能够送周恩来最后一程。
周恩来的灵车缓缓地驶过了长安街,人们都无法控制住悲伤的情绪,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位伟大的总理离世的现实,纷纷在灵车的后面追赶着,还不停地哭喊着。
他们多么的希望这位伟大的总理在他们的哭喊声中能够苏醒过来。
邓颖超看到全城的百姓们因为失去了敬爱的周总理都万分的悲伤,便趴在了周恩来的棺材上大哭了起来:“恩来,我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将要永别了!”
邓颖超的伤心感染了灵车上所有的人,此情此景,他们都跟着放声大哭起来。

在路上,甚至还有人跑到了灵车的前面去阻止火化周恩来的遗体。
但是,遗体火化是周恩来的遗愿,他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已经在火葬的倡议书上签了字。
1956年,为了节约国家土地资源,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温饱,全国推行了殡葬改革:人死后进行火化。
土葬的风俗,在我国已经绵延了几千年的历史了,人死后都希望能够入土为安,但突然要求人们改变这样的风俗,群众们在短时间内都是无法接受的。
为了让火葬制度得到顺利的推行,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带头在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字。
周恩来还提出了“平坟还耕”的要求,并将从坟地里挖出遗骨进行火化。
为了表达自己对殡葬改革制度的诚意,周恩来便回到了浙江绍兴老家,带头平掉了自家的祖坟,还让人在原来的那块坟地上种上了庄稼。
为了表达自己对先人的哀思,周恩来只从祖坟上捧走了一把土带在自己的身边,从此以后周恩来的家族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坟墓。
周恩来遗体火化完的第二天,邓颖超到了西花厅的党支部,把副卫士长张树迎,贴身侍卫高振普和赵炜叫到她的办公室,跟他们商量着如何抛撒周恩来骨灰的事情。

邓颖超对他们三个人说:“恩来不保留骨灰的请求,已经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今天来找你们,是为了跟你们探讨一下,准备把恩来的骨灰撒在什么地方。”
周恩来的逝世,让全国人民悲伤不已,更何况是陪伴在他身边多年的张树迎、高振普和赵炜呢,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跟周恩来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的悲伤程度是无人能懂的。

高振普曾经向邓颖超提出了一个请求,他说:“周总理去世了,全国人民都非常怀念他,能不能让总理的骨灰在西花厅缓留几日再去抛撒。”
邓颖超听了之后,便摆了摆手,说:“不可以,如果恩来的骨灰留在西花厅被人知道了以后,他们肯定都会跑来吊唁,这样影响很不好。”
高振普听完邓颖超的解释之后,理解地点了点头。
邓颖超还交代了他们,在抛撒骨灰的时间和地点只能秘密进行,不能让人民群众发现,以免惊扰到百姓。
邓颖超还担心要是抛撒骨灰的地方被人们知道后,将来会成为人们纪念周恩来之地。
于是,邓颖超就让他们三人秘密地找好了抛撒地点,然后到了夜间再去完成抛撒任务。
1月份的北京天寒地冻,他们几个人冒着凛冽的寒风找了几天,但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后来,中央决定抛撒骨灰的地点要根据周恩来生前的遗愿进行确定,并由郭玉峰、罗青长、高振普和张树迎4个人乘坐飞机去执行撒骨灰的任务。
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大会结束后,晚上七点半左右邓颖超领着张树迎罗青长、郭玉峰等人走进西花厅。周恩来的遗像和骨灰盒静静地放在了西花厅的正大厅里,骨灰盒上面盖中国共产党的党旗。

邓颖超带着几位同志在周恩来的遗像前默哀着。
默哀结束后,邓颖超走到了骨灰盒的前面,她用那颤抖的双手轻轻打开骨灰盒,并抚摸着骨灰,两眼含着泪水说:“恩来同志,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
此情此景,在场的人再也忍不住悲痛,全部放声痛哭了起来,他们的悲伤难以言表。
到了晚上八点左右,张树迎、高振普等四位同志从邓颖超手中接过骨灰盒乘车到了机场,随后,邓颖超在她的秘书的陪同也乘车到达了机场。

张树迎、高振普等四位同志登上飞机后,秘书搀扶着邓颖超目送飞机起飞。
飞机起飞后,他们在北京上空撒下了第一把骨灰、飞机飞到了北京的密云水库上空时又抛下了第二把骨灰、到了天津的海河上空抛下了第三把骨灰,最后到了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上空将周恩来骨灰全部撒在了那里。

周恩来的骨灰每撒一处都有一定的含义:第一把骨灰撒北京,与首都人民心连心;第二把骨灰撒密云,难忘治水为人民;第三把骨灰撒天津,津门起步闹革命;第4把骨灰撒滨州,亲山亲水报母亲。
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一生无儿无女的,但却一直在不停地为全国的老百姓能够过上温饱的生活而操心,直到周恩来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停地牵挂着别人。
周恩来的去世让还在病重之中的毛主席伤心不已。在周恩来的追悼会上,他听到了邓小平用哽咽的声音宣读悼词的时候,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竟然大哭了起来。可见周恩来在毛主席心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

虽然周恩来的骨灰没有留下来,中国的土地上没有他的坟墓,但,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
文徵明简介:明代画家、文学家、书法家(明四家之一)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还收藏了许多书画作品,是当时有名的鉴藏家,不仅如此,文徵明还是著名的画家唐寅唐伯虎的多年好友,那么文徵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文徵明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7:33:050000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的计策还是张良的?细读史书会发现都不是
提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想到的是韩信,因为这个成语典故就来自韩信,发生在还定三秦之战中,大概意思是说韩信用计谋,明面上派人修理栈道,暗地里却集中兵力攻打敌人,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在《楚汉传奇》这部电视剧中,就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当成韩信的计谋,在电视中,韩信派樊哙天天修理栈道,用来迷惑章邯,然后韩信把主力部署在陈仓,来了个突然袭击,打败了章邯,攻入了三秦之地。韩信我要新鲜事2023-10-03 19:44:460000鲁迅平日饮食是什么样的 许广平拿出一菜单(美味佳肴)
鲁迅平时的饮食十分的丰盛,都是美味佳肴,在许广平拿出菜单之后,更能看出是对饮食十分讲究的人。一说起鲁迅相信众人,都能够想起他的代表作,写了一部白话文小说,但是关于鲁迅的生活平常是很少有人去了解的,现实生活之中,鲁迅本人非常的有趣,虽是文豪级别的人,可是却和猪打过架,对吃食也非常的讲究。最爱吃甜食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3:59:310002为什么说后出师表恐怖?因为关系当时蜀汉的存亡
《后出师表》的恐怖,主要是关系到了当时蜀汉的存亡,从《后出师表》能够看出,当时的情况是敌强我弱,并且形势非常严峻。如果蜀汉的主人刘禅对于北伐不是很重视,那么蜀汉就有可能灭亡。《出师表》出自于诸葛亮之手,但是却有人认为这是伪作,因为与《前出师表》差距非常大,并且所表达的立场也不同。一、《后出师表》的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8:06:060003历史上狎具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就是阳具(古代宫中最常见)
宫女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物,俗话说一进宫门深如海,在古代皇宫内院,一个皇帝坐拥三千佳丽,而为他们服务、供他们役使的宫女更是难以计数,而宫女对性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求,她们往往就会借助一些工具,这就是狎具,许多人不知道历史上狎具是个什么东西,下面为你具体介绍。历史上狎具其实就是阳具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38:12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