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死后,为何大明迅速衰亡?你看万历皇帝任命官吏的凭据是啥
(说历史的女人——第1423期)
明朝后期,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一位彪炳史册的名臣,即张居正。此人性格耿直,执法严明,而且是位著名的改革家,创制了著名的“一条鞭法”,使大明后期的衰退之势得到相当的扭转。当时他做为首辅(宰相)辅佐幼年的万历皇帝,兢兢业业,大刀阔斧,成为整个大明江山的中流砥柱。
但张居正似乎也成了大明王朝最后的栋梁,他死之后,明朝迅速走向衰落,数十年后便灭亡了。那么问题来了,张居正在时,万历皇帝还小,可以说是张居正亲手把皇帝“带”大的,是他辅佐了皇帝,并对皇帝有很大的指点教导作用;按说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真正长大了,应该可以“自理”了,可以独当一面,执掌大明局势了,为何却让自己的江山迅速走向衰亡?原因很多,但有一条很重要,你看万历皇帝任命官吏的凭据是啥?不是看对方的才智,而是凭一根竹签。

(一)大明的衰落
从整个中国古代史看来,明朝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自秦以来,就是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享国达300年左右的朝代极为罕见,两千多年间,也仅明、清两朝而已。而汉、唐和宋朝尽管也都基本达到或者超过了300年,但这三朝都被拦腰截断,王莽、武则天和金人把汉唐宋都劈开为两半,它们实在算不上长时间统一的王朝。
整体说来,能够长期统一的长命王朝是好的,它可以让社会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避免频繁的改朝换代,少些战争,对于老百姓,对各行各业都是有好处的。但一个朝代太长也未必都是好事。特别像明朝,简直有点太长了,它的后期,社会基本处在停顿状态。经济不前,政治腐败,军事荒废,给清朝的崛起提供了契机,从而使满清,一个相对落后的群体取代了华夏正统,几乎达300年之久。
按说,都是中国人,满清或者汉族,谁当政都还是中华民族的事情,跟日本人或者欧美人无关;但问题是,满清的取代大明,究竟是不是历史的进步?这个向来很有争议;况且,满清在取代明朝时,社会重新“洗牌”,神州大地再次陷入一片血腥的杀戮之中,数千万人口的消失,难以计数的财富的丧失,让中华民族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以至于在近代彻底落后于西方了。如果当时大明没有被满清取代呢?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不是会更好点呢?这个很难说,但至少充满悬念,甚至是希望。
但一切的假设都是徒劳。明朝还是亡了。亡得灰头土脸,无话可说。虽无话可说,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追究一下其灭亡原因还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大明亡国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做为一国之君,皇帝太懒散了。特别是明朝中后期,经常不上朝,甚至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大有人在。当然,如果臣子很有治国安邦之才,皇帝管不管事都无所谓,管多了也不好,少管点,让大家各司其职好好干,也可以“无为而治”。但如果臣子们都很懒散,皇帝也懒,那事情就不妙了。再说,即便是下面人能干,皇帝也不该不上朝,你是一国之主,就是上朝没事干,也得有个勤政的姿态;如果彻底撒手,这江山就悬了。
(二)张居正改革和对皇帝的控制
其实明朝到万历皇帝的上一任,即隆庆皇帝时,就有点日薄西山的味道了,吏治腐败,经济萧条,国库亏空,这时,张居正登上历史舞台。他要挽狂澜于既倒,于是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政治上的考成法,经济上的一条鞭法等。
张居正于1572年,即隆庆6年时始任内阁首辅(相当于他朝的第一宰相,或者首相)。第二年,隆庆帝驾崩,万历皇帝朱诩钧继位,此时他才9岁多。所以,等于说万历帝一登基,就遇上了大明朝几乎最有能力的人当自己的“助手”,此乃万历之福,不过也是他的“灾难”。如何说呢?
因为张居正当政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对年幼的万历皇帝的管教或者控制。当时的万历帝小屁孩一个,啥事不懂,基本全靠张居正当家。而张居正也是当仁不让,想尽力培养一个盖世明君,因此他以帝王师的身份,一直对万历帝要求极为严格。万历帝和他的母亲慈圣太后对张居正都尊称为张先生。
张居正对皇帝严厉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让皇帝多读圣贤书,张居正控制了小皇帝的上朝时间,即每月只逢三、六、九早朝,其他时间不必上朝,把时间全用来读书。除了读经书外,还要读历史,研习书法之类的。做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他没有什么自由的时间,像一般学子一样学习,甚至比一般读书人更加用功。时间长了,这让他确实受不了,但鉴于母亲慈圣太后和张居正的权威,他只有忍受。
除了学习外,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日常生活管教得也很严格,比如节俭、节欲等,这都让小皇帝心里不爽,虽然不能公开反抗,但在心中对张居正是比较“痛恨”的。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张居正的“专权”,他也是历史有名的独断专行者,朝中一切都是他说了算,皇帝倒成了臣子的工具。在万历帝渐渐长大之后,心里就极为不满。那时,万历想要见哪个大臣,也须经张居正的点头,皇帝太没有自立性和自由度了。
在皇权社会,尽管理论上,皇帝应欣赏和支持张居正,因为张居正毕竟是为了大明江山的繁荣富强而工作,他忠于大明江山是无疑的。但皇帝都有私心,他要求自己的臣子不仅要忠于社稷,更重要的恐怕是要忠于他本人。而忠于皇帝本人,是个很复杂的东西。除了人好、能干等因素外,恐怕还有一条就是会讨皇上开心,皇上想花钱了,你得想办法去弄。如果你经常对皇帝要求很苛刻,让他省着花钱,就必然会遭到皇帝的厌弃。像清朝的和珅那样,明明是奸臣,但他极会讨皇帝的欢心,所以乾隆帝就很器重他,离不开他。
但张居正不管这些。万历帝尽管理智上认为张居正做得对,但在情感上其实十分讨厌他,甚至恨他。所以张居正一去世,就遭到了万历帝的清算。
(三)万历帝的“无为而治”
张居正死时,万历帝18岁,正好成年。按张居正的设计,此时的他已然成熟,可以执掌大举,做一位再世尧舜,旷世明君了。谁知万历帝却恰恰走上了反面。

“死老头子终于见阎王了,朕可以自由了!”18岁的万历心中一定是这么想的:“老子长大了,也该自己当家做主了吧,嘿嘿。”于是万历就开始放开性子胡搞。他首先要做的是对张居正的清算,张居正的家不仅被抄,并且削去他生前的官职和封号,将其家属或者害死或者流放,张居正甚至险遭开棺戮尸。
然后,万历不再勤政。事实上,从他23岁开始,直到57岁驾崩,这30多年,他只上过两次朝,即在他28岁和32岁时“勤政”了两次。万历自23岁就开始称病不愿上朝了。即便是祭祖这样的大事,他也是在28岁那年便中断了,以后全由别人代劳。
皇帝年纪轻轻的,难道真的得了什么怪病,从而长期请病假不能“上班”了吗?这个谁信。不过他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倒是有可能的。整天在后宫厮混的人不可能太健康了。不过万历也不是彻底不管事,他有一件事是挺上心的,就是弄钱。你在后宫整天花天酒地没钱也是不行的。之前受够了张先生的勤俭节约,这时就变本加厉地花钱了。他最佳的敛财方式,就是重用太监,到各地挖矿弄钱。
对于政事,万历则完全撒手,交给大臣去办。还美其名曰“无为而治”。但皇帝一懒,大臣也懒。反正皇帝不上朝,大臣的奏章也没人看,干脆大家也省事了。
万历的奇葩在于,他对官吏的任用极其不上心,随便到极致。比如派遣和升迁中下级文官,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吏部把后补人员的名单开列出来,一个官员除了不得出任原籍的地方官,或者其父子兄弟的上下级以外,他将要出任什么官职,决定因素不是他的道德和才智,而是出于一根竹签,摇住谁是谁。

但即便如此,开始还好,起码各地方政权有个管事的。但到后来,万历彻底消极“怠工”,各地政府官员全都消极怠工,许多官吏觉得干着没劲,都辞职了。眼看国家机器难以运转,在万历25年正月二十四日,首辅赵志皋急了,他上书皇帝痛心地说,吏部掌印无官,四司诸业务停办,朝廷和地方官员旧者不升,新者无职;地方各郡县官员许多都空着位置;监察部门也无人无力,是本朝200多年不曾有的现象。陛下,您看则么办?
可万历帝仍无动于衷,故意跟大臣对抗,我就是不管这些闲事,你们看着办吧。
结果74岁的首辅赵志皋干脆也宣布生病,回家养病去了,一养就是3年,最后在家中病逝。
到万历30年的时候,朝廷的六部居然空缺正职首长尚书3名,缺副职侍郎10名,中央言谏监察部门缺官94名。省级地方官,缺中央特派巡抚3名,缺少相当于省长的布政使和按察使达66名,缺知府25名等等,各个衙门简直门前落雀了。
此后问题更加严重,到万历39年时,朝廷九大政府部门,正副首长仅存8人,坚持上班的正职只有1人,副职2人,其余5人全部不上班,白拿工资。内阁大臣就一人叶向高上班,朝廷各个机构基本瘫痪。
最后,大家都觉得在中央混着没劲,干脆都回家走人。万历40年九月,首辅李廷机像手机停机了一样,辞职不干;万历41年七月,兵部尚书孙玮自动辞职;同年九月吏部尚书赵焕辞职;接着礼部侍郎孙慎行也回家了。这些可都是要害部门,大家都罢工,都没人管了。
有的还好,他们辞职,万历皇帝还批准了;还有不少部门领导辞职,皇帝连批准都懒得批,大家只有自动散伙,各回各家。明朝有个七品芝麻官曾经有句名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而此时却是:当官实在没啥干,不如回家卖鸡蛋。
这样的政府,焉能不败?关键,要是真的天下太平了也好,大家吃喝不愁,无忧无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么要这些政府官员也没用,净吃闲饭,回家就回家了。可问题是,当大明在皇帝的带领下,各级官吏“无为而治”的时候,甚至连无为而治都不想的时候,北边却有一个民族,在一个部落首领的带领下,悄然而动。这个首领叫努尔哈赤……

万历皇帝总共活了57岁,却当了48年皇帝,是大明朝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了,不过也是最会混日子的人。这估计是当初张居正死活都想不到的事情。万历皇帝朱诩钧于1620年驾崩,离大明亡国还有24年。还好,蒙上帝的福,没有当亡国之君……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明史》《神宗实录》《万历十五年》《易中天中华史》等。
五方五老是哪几位神仙 五方五老与四御谁地位高
道教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一,经过2000多年的积累,道教已吸纳了很多神仙,目前大家所熟悉的三清四御,东木公、西王母、真武大帝,以及今天要介绍的五方五老都属于道教神话中的神仙。那么,五方五老是哪几位神仙呢?五方五老与四御谁地位高?对此,就由小编为大家解惑。一、五方五老是哪几位神仙1、道教五位至高神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57:320000黄河之战:文丑与关羽的生死对决
黄河畔,烽烟滚滚,文丑率领十万大军直指敌营,一场生死对决即将上演。在这场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文丑、关羽两位大将峥嵘的身影相映成趣,他们之间的交锋,将决定一方的命运。我要新鲜事2024-06-06 16:49:190002贾诩简介:东汉末到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东汉末年朝廷势力衰弱,对各地的掌控能力也有所下降,各地军阀割据,诸侯四起,大乱一触即发,而贾诩就是当时有名的一个谋士,曾跟随在董卓身边,但是后来董卓死去,于是就投靠了曹操,成为了曹魏政权的一大功臣,那么接下来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谋士吧!贾诩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0:24:290000赵国为何能与秦国抗衡(战术先进)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群雄并起的时代,各个诸侯国家相互角力、争夺领土。在这个时期,尽管赵国起初领土较小,却能够与实力雄厚的秦国频繁交锋,常常以硬朗的姿态出现在战场上。让赵国如此勇猛地与秦国抗衡,是因为卓越的军事统帅和创新的战术思想,也在于充分发挥内外联合的战略优势,善于利用地理优势,以及善于运用外交手段。1、卓越的军事统帅与创新的战术思想我要新鲜事2024-01-10 18:18:050000明朝第一大案,导演不敢拍,影帝不敢演,悬疑电影都弱爆了
一、妖书案,史称”明朝第一大案“。案件过程十分跌宕起伏,且牵连极广,此案发生于万历三十一年,因涉及“立太子”的国本之争,故引得朝堂震荡,后世谈及者无不为之色变。时隔多年,妖书案最终以无数鲜血和死亡的代价宣告结案,不料却使得“门户之争”的局面愈演愈烈,乃至引发后世党争不断,期间文武百官受此案株连者不计其数,堪称晚明时期最大的悬案。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09: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