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王小波”的4种方式,前三被热炒,第4种才最接近他的灵魂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类,王小波短短一生,受尽非议,也引爆热议,且持久不衰。但是实际上,王小波至死、甚至至今,都没有被中国文坛所接受,他的热度在民间,还因此出现了“王小波门下走狗”等组织。那么王小波为何会成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我们该如何理解他,以及如何解读他,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王小波之所以死后盛誉不衰,用一句比较俗的表达方式来说,就是打开“王小波”的方式太多了,至少有4种方式,所谓打开方式,也就是进入王小波世界的解读方式、认识方式,不过流传最为广泛的要属前三种,然奇怪的是,虽前三种被热炒,但前三种却与解读他本人的内心世界意义不是最大,只有第4种方式才最接近他那独一无二的灵魂。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打开“王小波”的4种方式:
第一种是王小波的俗世经历。
一个作家的经历,或多或少都会成为作品的某些蓝本。但是单就从一个作家的情况而言,王小波的经历是反差比较大的。

少年时光,因为特殊历史时期,在此略去不说。后高考改革之后,他考入的学府是中国人民大学,读的专业跟文学是八竿子打不着,是经贸专业。后留美,回国后做的会计老师。
接着王小波创造了中国史上的一个第一:辞掉大学教职,回家专职写作,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职业作家。
卡佛说,选择做一个作家,就等于让自己生活在阴影里。在中国,做一个体制内的作家,生活已为不易,在体制外,想靠写纯文学谋生,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王小波一家的经济开支压力,就落在了其妻李银河身上。虽然生活不易,但成为中国第一个职业作家的王小波还是写出了诸多杰出的作品。
第二种是王小波和李银河流传甚广的爱情故事。
有关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故事,有两个噱头,也是被四处流传:
第一个噱头是两人之开始,当时李银河在报社做编辑,那时候的王小波还是工厂的工人。王小波对李银河一见钟情,便开始了自己的追求之旅,此后两人确定了情感关系。
第二个噱头是王小波给李银河写情书的开头,“你好哇!李银河!”
一句简白之极的话,在网络上,被四处引用。因为王小波给李银河写的每封情书,都是如此开头,使得王氏情书被网友称之为最浪漫的情书。
王小波的爱情,对于王小波的写作,也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外,王小波和李银河的婚姻生活,还有一个另类之处,那便是他们选择了丁克。王小波在文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第二篇《我为什么要写作》中对此也有提及:“我没有孩子,也不准备要。作为中国人,我是个极少见的现象。”

第三种是王小波的孤独之死。
王小波自己在《我为什么写作》中写道:“没有人受得了自己的孩子对同伴说:我爸爸穷。我要是有孩子,现在也准在那里挣钱。”
也许正因王小波无养育子女之累,所以才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写作中。但是虽然获得了精神的富足,而俗世肉体的孤单就不能避免。此外,当时王小波的作品在中国并不被认可,连发表都极其困难。故,他承受的可谓是双重的折磨:肉身孤单,精神孤独。
时间走到1996年10月,李银河赴英讲学。
这是王小波和李银河这对传奇爱人的最后诀别。
艾略特说:四月是一个残忍的季节。
到次年,也就是1997年,4月11日。
王小波在自己的寓所,心脏病突然发作,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他在痛苦中、孤独中,结束了自己45年的人生。
他的葬礼在该月下旬举行,非常简单的葬礼,比沈从文的还简单,简单得令人沉郁。
一个天才,就这样草草陨落!

第四种是王小波之四部曲加半部心灵史。
每年都会有纪念王小波的活动,甚至在庸常的日子里,他也被不断谈及。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便是,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王小波的生平,比如他是中国第一个自由撰稿人(职业作家)、他和李银河的爱情、他的死亡时,其实我们并未真正走进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对其表示最简单的敬意的方式便是阅读他的作品。
而对于王小波这样的作家而言,因为我们莫名其妙地喜欢他,那么我们就不仅要阅读他的作品,而且是要真正读懂,方不辜负他的毕生写作。这才是真正打开“王小波”的方式,才是纪念他的最好方式。
王小波的作品很多,但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作品乃是四部曲加半部心灵史。
所谓四部曲,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
所谓半部心灵史,乃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这五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毫无做作僵化教条之气,不管是小说,还是随笔,王小波的文字都是那么智慧、幽默、自由,充满了王氏特色。难怪高晓松会做出这样的评价:
“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般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我想,对于每一个热爱王小波的读者,都会赞同高晓松之评。
然王小波是需要不断去阅读、才能不断去理解的。
而我们记住或纪念王小波最好的方式,不是四处流传他的生平轶事,而是不断阅读他的作品、收藏他的作品,让他像活着一样!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战国名将赵括(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比喻的是只凭书本理论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大家还记得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吗?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赵括,长平之战只顾纸上谈兵,不知变通,结果赵军大败,赵括自己也送了命。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战国名将赵括成语:纸上谈兵(贬义)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17:220000寇准简介:北宋名相、破案专家,案件三天内解决
寇准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是北宋名相,曾在契丹南下犯宋时,反对南迁,并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双方边境和平一百多年!而除了主政一方外,寇准还是名神探,有着极高的破案水平,据说经他之手的案件,不到三天就能破掉,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一、寇准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4:33:200000牡丹亭游园作者是谁:汤显祖(中国戏曲杰出作品之一)
相信大家都曾听说过或看到过“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其实这个名句就出自《牡丹亭》之中,《牡丹亭》和《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古典戏剧,那么牡丹亭游园作者是谁呢?一起了解一下吧!牡丹亭游园作者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0:37:5500012006年工人为救老板儿子重度烧伤,老板举家远遁,10年后真相感人
2006年年底,青海省西宁市陆军第四医院,一位严重烧伤的患者正被病痛折磨得无法入眠,身上的痛痒难耐,心里同样是疼痛不已。他叫陶恩德,不久前刚刚因为全身百分之五十二的皮肤在大火中受伤,被确定为重度烧伤,正在接受住院治疗,每日花费甚巨。陶恩德这一身烧伤是因为救他老板年幼的儿子而受,可是当初信誓旦旦保证负担他医药费的老板却在今天带着全家消失不见了,这让陶恩德的身心遭受沉重打击。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0:50:4700001650年夏 清廷绿旗军和南明军队在四川达州地区展开激战
1650年六月,一场激烈的战役爆发在四川东岳寨,该地的民兵张嗣续率领南明军抵御清朝的进攻。这次战斗揭示了当时的政局和军事实力,以及明朝地方武装的抵抗行动。我要新鲜事2023-10-19 19:56: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