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则天之后,唐朝才出现李白、杜甫、贺知章等这些大诗人
研究历史会有一个奇特的发现,那就是唐朝的诗人虽然很多,但是这些大诗人都是在武则天之后出现。我们看李白、杜甫、贺知章、白居易、王维、柳宗元、皮日休等等,这些在历史上给人们留下精美诗篇的几乎都是在武则天之后涌现的。究其原因,这无疑要说到武则天对唐朝整个科举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举之中增加了武举,而且还增加了杂文,这才是促进唐朝文坛兴盛的主要原因。

门阀士族对唐朝的影响
说到武则天为什么这么重视科举,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打压士族势力,尤其是山东旧士族,这里的山东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山东,是指华山、崤山的东面,现在的河北省、山东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区。

其实这些士族形成的历史,要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独尊儒术,无论是中央的官员,还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长经学的大儒来担任的。所谓的经学,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经典,用儒家一套思想来治理国政,这是你当官从政的敲门砖。所以这些经学大儒都是把自己毕生所学传给自家子弟,这样时间久了就形成经学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现,让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阶层。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士族形成了门阀,这些门阀之间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发源地,姓氏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标准。东晋时期最显赫的门阀就是王氏和谢氏了,王氏在东晋开国中有宰相王导,还有书圣王羲之,另外还有我们熟悉的“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就是指皇帝马家。

除了琅琊王氏还有陈郡谢氏,这些门阀士族之间互相标榜自己,彰显他们的身份,这种自我们拔高的现象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形成了“五姓七望”,他们分别是陇西的李氏,赵郡的李氏、博陵的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阳的卢氏,荥阳的郑氏,太原的王氏。
这些名门士族虽然在唐朝的政治上慢慢失去了影响力,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世俗观念上还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具有强大惯性势能。他们拥有足够的财富,纳更多的妾,生更多的孩子,其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当这些士族人少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有足够的关注度,但是这些门阀士族子孙太多以后,人们的关注度就分散了。

而他们在婚姻市场上却有足够的优势,即便是当朝宰相,向这些门阀士族求婚,也未必能够成功,甚至皇室儿女都竞争不过他们。比如唐文宗时期,为了给自己的女儿选一个女婿,结果这些名门望族都纷纷退避三舍,让文宗无可奈何,感叹李家200年的天子,还不如一个落魄的旧贵族。
比如唐朝王梵志有一首诗:“有儿欲娶妇,须择大家儿。纵使无姿首,终成有礼仪。”意思是说要选择媳妇,一定要大家闺秀,哪怕没有样貌,也是非常懂得礼仪的。王梵志作了很多打油诗,因为在儒家观念里,觉得这些诗都不入流,一直没有流传。但是他的诗却真实反映了唐朝百姓生活全貌,他诗文要不是在敦煌中发现,可能要被永远埋没了。我们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到当时社会观念,宁愿选择一个懂礼仪的大家闺秀,也不选一个样貌出众的小家碧玉。

武则天的愤怒
对于唐朝当权者来说,这种现象是难以容忍的,皇帝要求的是皇权的一家独大,而世俗观念里的世家大族,是要进行打击的。唐太宗时期便制定《氏族制》,希望官修姓氏谱系,把这些世家大族给排到后面去,但是丝毫没有能够改变世俗观念。
武则天也是深受这种世俗观念的毒害,武氏在唐朝是一个小姓,武则天父亲本是一个木材商,因此当年要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便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就是觉得武则天出身太低。突厥默啜可汗曾经向唐朝求婚,要求唐朝派一个皇子过去,于是武则天在他们武家选了一个子弟过去,结果默啜可汗非常生气,说可汗要嫁的是天子,是李氏这样的大姓,而武氏小姓也,怎么能够配得上可汗的女儿。

所以武则天对于门阀士族深恶痛绝,在她执政期间制定了《姓氏录》,不是按照士族门阀排位次,而是根据当朝官员的品阶进行位次的排列。但是这项制度效果仍然有限,社会观念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更改的。
于是武则天为了打击这些山东的旧世族,搞了一个忌婚嫁制度,就是禁止这些这些世族之间互相通婚,你们不是谁都瞧不起吗?那么我就禁止你们互相通婚,看你们还和谁去通婚。结果这成为旧世族炫耀的资本,禁婚令成了光荣榜,如果你们家没有在禁婚令里,你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

对这种世俗观念有所冲击的应该是科举的改革,武则天之前也有科举,但是在殿试这个最后环节是由吏部来主持的。这一环节其实非常关键,为什么后来所有科举中弟都叫着天子门生,因为在殿试过程中形成了考生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这打破了以前科举考试之中的师生关系,如果你受到某一个老师提携,会终生形成一种私人关系。我们在《长安十二时辰》中看到,贺知章当朝很多年,门生众多,在关键时刻,王爷都能够替他出面。

我们要知道唐朝科举是不糊名的,是否中弟要看你的名望以外,还要看你是否拜对了老师。这种师生的关系模拟的是血亲关系,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社会关系非常巩固,仅次于血缘的父子关系。而皇帝通过殿试这种仪式感的考试,把师生这种关系承接到皇权之下,君臣之间除了上下级关系外,还增加 了一层人伦的亲情。

武则天在科举之中还加试了杂文,也就是诗词歌赋。所以这是唐朝文学兴盛的一个主要原因,据《通典》记载:“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寝以成风。”武则天喜欢杂文,当时的读书人都把很大精力与时间投入到这些诗词歌赋中来,而且那些王公贵族也都以文章来彰显自己的地位,所以唐朝的文学与武则天科举改革有非常大的关系。
武则天为了打击这些贵族,特意提拔中低级的官吏,这些庶族出身的寒门之士,打破了这些名门望族对于官僚集团的垄断。这些寒门庶族,可以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看准了机会便对山东士族进行猛烈进攻。

比如庶族出身的李义府,他担任的是中书舍人,主要是负责起草诏书的,他本来得罪了长孙无忌,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听说皇帝有意立武昭仪为皇后,便觉得这是个机会,便顺应皇帝的意思递交一份奏折,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昭仪,武则天当然投桃报李,当上皇后以后,一步步把李义府提拔为宰相。
还有庶族出身的许敬宗,他与李义府一起建立庶族官员为核心的政治班底,历史上称为“北门学士”,包括范履冰、刘祎之、周兴、来俊臣等这些人,为了清除这些官陇贵族,他们采用酷吏政治,专门罗列各种罪名,陷害大臣。虽然这种酷吏的手段非常恐怖,但是也是庶族崛起的一种手段。

由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后世对于这位女皇的个人品德进行了很多无端的毁谤,比如《旧唐书》中,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恶毒、淫荡、工于心计的女人,但是我们看到,在他执政的50多年时间里,社会稳定,人口显著增长,而且文化也非常发达,是她继承和发展了唐朝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项羽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虽然在历史上项羽虞姬两人的结局并不好,但是两人的爱情却是为后世歌颂的,项羽虽然称王,但却唯独钟爱虞姬一人,而虞姬同样也是坚守妇道的虞美人。在古代,这样地位的人一夫一妻还真的挺难得的,据说如今的鲜花虞美人,就是在虞姬自杀的地方生长出来的,见证了项羽虞姬坚贞的爱情。项羽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6:47:490002洪学智,中国唯一六星上将,1987年为何被邓小平紧急调入中央军委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洪学智再度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也是独一无二的六星上将。面对这至高的荣誉,洪学智却非常平静。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官,不论做什么官,还不是为了把国家建设好,让祖国强大起来,使人民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这才是他最真实的心态和人生写照。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22:110002太平天国石达开出走的目的,石达开被迫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之一,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对于治理内政、国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么石达开为什么会出走天京呢?石达开出走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他是被洪秀全逼走的,石达开被迫出走的原因是什么,他和洪秀全之间发生了什么?也有人说他是率军远征,而并非出走。关于石达开为什么会离开太平天国,以致最终被清军凌迟处死,今天探秘志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整个事件。石达开出走的目的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20:520002巨鹿之战位于现在哪里 巨鹿之战怎么赢的(河北)
巨鹿之战的遗址是在河北邢台平乡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的中南部。也是汉时所称的巨鹿之地。秦朝末年,在陈胜起义失败后项羽率领五万残余楚军想着咸阳进军,在巨鹿打响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场战役——巨鹿之战。这场战役也让项羽的名字威震天下,从此有了西楚霸王的称号,也对局势的走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巨鹿之战的兵力对比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40:4300002015年一老太病重,欲取出银行保险箱却遭拒,老友为此奔波三年
2015年9月上海某医院,62岁的唐女士,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看着白色的墙,她开始回忆自己这一生,无婚无子女。在父母走后,孑然一身,仅有一些朋友。想到这些朋友,她似乎想起了什么。唐女士费心地将所有好友叫来,请他们帮自己做最后一件事情。突然唐女士又想起自己在平安银行还有一个保险箱。于是她委托好友王先生,要其将保险箱里的东西带来,只有这样她才能交代最后的事情。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3:56: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