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选夫婿太难,王羲之儿子也看不上,所谓才女难得自视清高
谢安在雪夜见识了亲侄女谢道韫的才华后,寻思着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华相配的如意郎君。然而,虽然晋朝名士辈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假风流之辈。当时王谢两家的名声和地位在当时首屈一指,而他两大家族之间的联姻自然是门当户对、顺理成章。刚开始,谢安本来颇中意的是王羲之的长子王徽之,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但是无奈的是王徽之是个随性子有个性之人。

一天雪夜,夜色迷人。他一边喝酒一边吟咏左思的的诗——《招隐诗》。这时脑海里突然想起了许久未见的好友戴逵。虽然戴逵的家离得很远,但王徽之却执意来一场“率性的旅行”,马上乘船前往。经过一夜寒风跋涉,终于到了戴家门口,但是徽之却命船家掉头返回。驾船夫大惊,他却神情自若地说:“我乘着兴致而来,兴尽了就走,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奎呢?”这就是名士,不是你我一般人能理解的。

不过,这还不算最诡吊的。他还对竹子爱如痴狂。他听说某户人家院子里的竹子极为稀有名贵,于是专程前往观赏,站在人家院子里呆看了一天,连主人的招呼也没听见,直至夜幕降临,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过后不久又觉意犹未尽,于是立刻原路返回,无可奈何的是院门已关,他竟然隔着门缝观赏,甚至命人秉烛夜观。后来当他游历四方之时,每到一处就命人栽种竹子,说是“我一天没有它不行。”足以想见,王徽之确实是个性情中人。

谢安想到,要是在夫妻生活中,王徽之也“乘兴而聚,兴尽就散”,那岂不是耽误了侄女的一辈子的幸福。于是只好在王兼之的七子当中思来想去。他们个个是社会的名流才子,无不身怀绝技。谢安最终选中的是王凝之,他的性情老实忠厚、文学造诣又深,还是书法大师,擅长草书隶书。凡此总总正合谢安之意。
但王凝之和其他兄弟们比起来还是逊色了不少。谢道韫的眼光极其高,婚后对丈夫极为不满。甚至回娘家时,和谢安诉苦道:“没想到天底下,居然耗油像王徽之这样的人物啊!”明显是反语,可见谢才女对丈夫的挑剔程度极为严苛了。

谢道韫虽然才华横溢,有点自视清高,看不起丈夫王徽之的才能。但是她毕竟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情商也高,嫣然一个大家闺秀模样。在王家她也总是为人随和温顺,受到王家上至长辈下至丫鬟仆人的爱戴。
谢道韫的才华在《晋书》中也有记载。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当谢道韫散步经过书房,听见里面的王献之(王徽之之弟)与友人在谈论文章、比试文采。谢道韫便驻足隔着屏风静静偷听。
发现王献之处于下风。于是技痒难耐的谢道韫主动表示愿意帮王献之一把。就隔着一道轻纱珠帘,首先称赞与肯定了王献之的评说,然后再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发表出自己读到的见解,并且立意深刻大气。最终王献之和友人都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叹不如。

王凝之在政治仕途上自然是顺风顺水。他从刺史开始,荣升到左将军,甚至后来还做到掌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谢道韫与丈夫王徽之的生活就这样简单而又幸福,直到孙恩起义的爆发。
朱元璋最能打的儿子是谁?朱棣?其实是这个被朱棣绑架的藩王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其中他最喜欢的是长子朱标,而最像他的则是燕王朱棣。很多人说燕王朱棣是朱元璋儿子中最能打的一个,所以才会靖难成功,最后坐上皇位。实际上,朱元璋有个比朱棣还能打的儿子。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朱棣才能够打败南军,逼死建文帝。此人是谁呢?他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8:56:070000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史记》和《资治通鉴》)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因此也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流传了下来,其中就有被称为史学双壁的《史记》和《资治通鉴》,这两本史书在历史方面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部史学著作吧!史学双壁指的是那两部史书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41:260000三国貂蝉怎么死的,被曹操俘虏赐给好色的关羽
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这个人物,貂蝉怎么死的也只能在《三国演义》里面找答案,不过在吕布死后,貂蝉这一人物就再没出现过。关于貂蝉怎么死的,有四种猜测,可能会像甄宓一样被俘虏,也可能是被关羽结果,忠贞烈女一样自刎追随吕布而去,最好的结局就是归隐或者出家。一、貂蝉被曹操俘虏我要新鲜事2023-03-12 20:23:21000024个老师都没教过的冷知识
有些冷知识老师不会教不说你们也不会知道不信吗?不信一起来看看01研究表明人过的生日越多活得也就越长02经常熬夜的人很容易在白天睡着03吸烟有害健康每吸掉20只香烟就相当于吸掉了一盒烟04每过60分钟地球上就会有一个小时过去05人类在出生的那一刻死亡率就增加了100%06跳伞这项运动其实可以不带降落伞但是你只能跳一次08减肥其实没那么难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01:120000遵义会议上,如何争取犯过错误的同志?毛泽东的做法令人折服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是,在中共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在党内担任的职务并不显著,并未进入中共中央的核心层。这个局面,一直到红军被迫长征的路上才有所改变。那么,毛泽东是如何成长为军事与政治上的领袖的呢?本期就跟您一起聊一聊这个问题。如果您喜欢本期,请记得点击下方的“赞”;如果您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请发表在评论区,或许在下期节目里就会为您奉上作者的“一家之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27: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