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最清凉的宫殿,即使是夏天也零度左右,偶用于皇室避暑吃冰棍
来到北京,很多人第一眼就像看看故宫。紫禁城,中国一座帝王的宫殿,自明永乐帝开始修建,到清宣统帝退位,一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叱咤风云。我们如今看到的故宫,也可以视为帝王对各种文化元素的加工,蕴含着帝王的个性,譬如康熙帝的涵修,雍正帝的素朴,乾隆帝的富隆丰润。

进入夏季,北京的气温逐渐升高,并伴随暑热,让整个京城的人都感觉到住在蒸笼里。那么,作为明清皇宫的紫禁城,有没有皇帝用于夏天避暑,且能够在里面吃“冰棍”的建筑呢?回答是肯定的,它就是紫禁城里的冰窖。紫禁城夏日用冰,基本上都取自冰窖,冰窖也就成了紫禁城中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

其实,中国的用冰习俗,从夏商周开始,一直持续到民国,其中明清时期的用冰规模最为壮观。如何满足皇家的用冰需求,成了一件既需要技术,又关乎国力的考验。

故宫里最清凉的宫殿,里面还发现既保温又除菌的“高科技”建材
冰窖是紫禁城内一种避暑建筑,其主要作用是储藏冰块及帝王在夏天饮冰场所。紫禁城的冰窖就在大名鼎鼎的慈宁宫边,是用石材砌成的地窖。由于冰窖是半地下式的建筑,从外面看,很像一座巨大而低矮的老屋。
冰窖共有南北方向连续5座,每座建筑的形制完全相同,都是半地下拱券式窑洞建筑,外表与普通硬山式建筑无异。每座冰窖建筑内部,东西宽约6.4米,南北长11米有余,窖底下沉地面以下约1.5米。

地面铺满了大块条石,四角留有沟眼,融化了的冰水可由这里流入暗沟,暗沟附近有旱井,方便暗沟排水。
四周的墙体由下往上为1.5米高的石质墙体,而后往上砌筑约2.6米高的条砖墙,再开始起拱,做成拱券顶棚形式。顶棚与屋顶最高点的高差约2米,其间用灰土填充。各个建筑墙体厚约2米,不设窗,仅在南北两侧设门。
专家研究后介绍说,冰窖采用地下式建筑形式,以利用地下温度的恒定来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厚厚的墙体及屋顶,以利于隔离室外高温的影响;具有吸附、净化冰水功能的石材地面,有利于保持冰块的卫生;地面暗沟,有利于保持窖内干燥。
除了土壤与厚墙,还发现了一种既保温又除菌的“高科技”建筑材料——豆渣石,其主要矿物质是火山岩,外观酷似大麦米饭,是一种对生物无毒、无害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药用岩石。除了保温效果佳,多孔结构的豆渣石还能够吸收、分解、清除各种物质,具有除菌、抑菌的作用。

紫禁城冰窖能容纳25000块冰,偶用于帝王避暑吃“冰棍”
紫禁城冰窖密封隔热性十分之好,清代时专为皇宫藏冰,能够容纳25000块冰,供皇室夏日消暑食制之用,也有用于帝王避暑妃子们吃“冰棍”。
关于紫禁城冰窖藏冰数量,《大清会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记载有“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雪灵谷人文实验室得知,每座冰窖藏冰的数量为5000块,而每块冰的尺寸约为0.5米见方,该尺寸的冰块不易融化。
紫禁城冰窖的藏冰一般在来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使用,至农历七月三十截止。冰块储藏期间,大约有三分之二会自然融化,不到三分之一的冰才派上用场。
皇室用冰,主要还是为夏天消暑。每到夏天,就在皇宫厅堂内放一个木架,把冰桶置于木架上,盆内或桶内放好冰块,凉气徐徐,室内顿时清凉许多。
皇室所用的都是珍贵的琉璃冰桶、景泰蓝冰桶等,其形状多半为方形,稍特殊的是上大下小的形状。这种冰桶的底层所放的冰块,大约一尺多见方。
每个大冰桶上都会有上、中、下三道铜箍,在中间的铜箍下方,每面都有两个雕成贯圈花纹的孔,以方便散发冰凉气。
仔细看,冰桶内还有一层抽屉式的木档子隔板,位于上下二道铜箍间。隔板屉子是活络的,拿起屉子,把冰块放在里面。
冰桶内部,以厚厚的锡镴皮包裹,非但不长锈,而且可以隔热。冰在里面慢慢融化,化的水即由铜箍下方的孔中流出。
清朝从皇上到王妃贵族都喜爱吃冷饮、冰食。最爱吃冰食的是慈禧太后。慈禧要求消暑小吃必须冰镇,而且花样繁多。当然,统治者不会只顾着自己吃冷饮,多少会体恤到进宮上朝的文武百官和京城百姓,酷夏时节也会为上朝文武百官提供冰镇饮料。

皇城打冰须在三九,御冰车行于街市无人敢挡
从清初顺治到乾隆年间,当时的官窖共计23座。紫禁城内的5座分布在内务府造办处院中;宫外最近的冰窖是景山西门外,共有6座。
紫禁城用于食物冷藏或宫中避暑的冰块,主要从紫禁城筒子河、北海及中南海、御河等处采取;用于食用的冰块在上述河湖旁挖一个水池,预先将净水存入结冰,然后由指定差役凿取运至冰窖中。
城外的12座官窖,向北远至德胜门外的有10座,向南远至正阳门外的土窖有2座。这些主要面向兵、工、刑、吏、户、礼六部官员,以及没有资格建立自己府窖的皇亲贵胄。采冰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内的积水潭、什刹海以及由什刹海向东南流的御河等河湖。

古代无制冰设备,冰均采自天然,史书中称“打冰”。每当选定打冰地点后,冰窖监督和工部所派官员马上祭祀河神,祭祀完毕便“测河”,即捞去水草杂物,开上游闸门放水冲刷,再关下游闸门蓄水,使水面上涨饱满。
打冰必须在三九,整整一个腊月,每天都伐冰纳窖,直至将各个窖装满为止。时机恰当的话,整个冬季可以重复采冰三到四茬,甚至五茬。第二、三茬冰是在冬季最冷的气温下冻结的,厚而实,干净,晶莹透明可食用。四、五茬冰是在由冷渐暖,地热渐升冻结的,冰酥而多气泡,易化。每次都选取明净坚厚的冰块,切割成一尺五寸见方,每块重量约80千克。
为了防止冰块出水后融化,采冰一律在夜间进行。采冰工人会把采好的冰块尽快拖至岸边堆积,再迅速运至冰窖进行贮藏,当时给皇室运冰的大车称为“御冰车”。冰装好以后,用绘龙的黄布覆盖,大车行于街市畅通无阻,以最快速度将冰块运至冰窖储藏。然后便封闭窖门,直到次年夏天取用。

结束语
故宫这个神秘地方,即使是夏天也零度左右,偶用于帝王避暑吃冰棍。如今,这个神秘的地方内部已经被改造成了餐厅。盛夏时,当你站在冰窖门口还不及深入,就能感觉到寒气扑面而来。这么清凉的地方,你会去这里喝咖啡看书吗?
保拉·希特勒怎么死的?年仅64岁死于心脏病(郁郁寡欢)
保拉保拉·希特勒的死亡跟普通人没有区别,其死于心脏病,在死亡的时候保拉·希特勒年仅64岁,可以说保拉·希特勒的一生是充满悲哀的一生,其因为他的哥哥是纳粹分子而不受世人的待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导致其心情郁闷,郁郁寡欢最终在六十四岁的时候就死于心脏病了。保拉·希特勒的经历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8:37:390000韩信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韩信的死因竟是这样
韩信,在我看来是一位能屈能伸之人,他甘愿受胯下之辱,只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可以一展报复,无奈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人能够识得他这匹千里马。直到后来,经过丞相萧何的推荐,刘邦重用了他,并且封了他为大将,那么后来等等一系列的有关韩信的典故自此开始。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12:220001宠冠15年,统摄后宫,立她的孩子当皇帝,乾隆不喜欢魏佳氏?
电视里的魏璎珞的原型,是历史上的嘉庆皇帝的母亲,魏佳氏—令妃,内管领魏清泰之女,汉军八旗,通过内务府选秀进入紫禁城。乾隆十年,她18岁进宫,按照档案的记载,先是封为魏贵人,在乾隆10年正月23号,短短的20天就晋升为嫔。时间上可以和舒妃做一个比较,舒妃是雍正6年生人,比魏佳氏小一岁,乾隆六年进宫,比魏佳氏进宫早4年,也是先封为贵人,在同年2月晋封为嫔。我要新鲜事2023-09-07 19:23:580004二战中损失最大的国家是哪国:苏联伤亡最多(英国综合最惨)
二战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伤痛,因为参与国家众多,每个国家都在这场战争当中损失惨重,不过即便是损失,也有分别,其中有一些国家损失非常大,有一些损失相对而言要小一些,一起来看看二战当中损失最大的都有哪些国家吧。二战中损失最大的国家是哪国苏联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9:59:310001春秋战国四大刺客的故事,荆轲最出名但其实最没用
说起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如今人们第一个想起的肯定是荆轲,因为荆轲是四大刺客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但实际上,相比其他的几位刺客,荆轲是唯一一个失败者,因为他没有刺杀成功,而其他四大刺客中的三个都成功了,但为什么只有荆轲最被人铭记呢。四大刺客:荆轲、专诸、要离、聂政一、荆轲刺亲王我要新鲜事2023-03-14 09:56: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