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才女”之首,人称“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民国时期的女性由于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所以相比较于生活在清朝时期的女人,不仅更具有自由、自主、开放的个性,而且也有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虽然民国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并没有彻底消除,但是女性的地位却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正是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下,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女性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她们不断挣脱封建家庭牢笼的束缚,并最终在当时的文坛上掀起了一股,以女性视角为主的文学之风。

她们不断用手中的笔和纸,去批判封和声讨男权社会的落后性,经过一大批文学女性的不懈努力,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终于得到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当时比较有名的“民国四大才女”,更是不遗余力的为女性争取思想自由。
相信一提起“民国四大才女”,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张爱玲。而且都会特别主观的认为,在这四位才女中只有张爱玲,才有资格坐在第一把交椅上。
但是当我们对这四位才女,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吕碧城才是名副其实的“民国四大才女”之首。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吕碧城
1.吃得了生活的苦,才能勇敢面对生活
吕碧城这时候也被淹没于茫茫人海之中,除了与她为人形式低调的性格有关系之外,其实还与她的多重身份都有直接关联。她不仅是民国时期的知名女作家,还是政论家、社会活动家以及资本家。
吕碧城生于清光绪九年,此时正处于清朝晚期。她的父亲吕凤歧是光绪年间的进士,这使得吕家在当地颇有名望。由于出生于书香世家,所以年幼的吕碧城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尤其是在古文方面更是深得其意。

这也是吕碧城后来坚持使用“,文言文”创作文章的契机。由于她在人在“文言文”写作方面的造诣极高,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她对“白话文”的看法。实际上从这角度来看,吕碧城的文学思想和观念,其实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
但由于“白话文”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所以吕碧城的“文言文”并没有得到推广,这也是后人对吕碧城其人,以及她创作的文学作品,知之甚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即使是这样也不影响,她在近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2.坎坷与苦难只是生活的调剂
吕碧城的一生其实也充满了坎坷与苦难,她不仅深受封建礼制的迫害,同时也经历了很多人生悲剧。在她九岁的时候“议婚于同邑汪氏”,这个时候她还是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但是当时的她根本没有能力反抗父母的要求。
本以为在订立娃娃亲之后,她能够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快乐成长,但是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1895年也就是吕碧成12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吕凤歧因病去世,只留下了她们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本以为这已经是最大的痛苦了,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却把她们母女五人逼上了绝路。在父亲吕凤歧仙逝之后,吕碧城的母亲不得不从京城,返回故乡处理吕家的祖产。本来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却受到了族人们的极力阻挠和反对。
这些吕氏族人霸占吕家财产的理由,居然是吕凤歧生了四个女儿,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无大”。甚至还唆使社会不良人员绑架了吕碧城的母亲。
当时年仅十几岁的吕碧城不得不四处求援。虽然这件事情经历了几番波折后,并没有让坏了良心的族人们得逞。

但是在这件风波被平息之后,吕碧城又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件大事“夫家退婚”。经历了这么多波折和苦难的孤儿寡母,再也没有任何经历去争辩了,于是在其母亲的支持下双方协议解除婚约。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个女孩子被退婚,会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件事其实也对年幼的吕碧城,思想以及心态都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吕碧城的母亲只能带着她们姐妹四人,投奔家在天津塘沽的舅父。

3.“张女权,兴女学”时期的吕碧城
晚清时期的天津在不平等条约之下,不得不成为“九国租界”。这种情况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城市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启齿的亡国之痛。但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天津开埠之后成为了当时,唯一一个具有“中西合璧”特征的大都市。
虽然西方人用坚船利炮,使天津被迫沦陷为租界地,并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但也正是在这种契机之下,西方教育模式传入天津。当古老而又陈旧的封建文化,遇到了西方文化的撞击之后,各种“中西合璧”的新思想在天津逐渐蔓延。

尤其是1900年清政府在教育上,又提出了“兴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东方女性的思想开始进入觉悟阶段,此起彼伏的妇女解放运动,几乎渗透了天津的各个角落。
此时已经17岁的吕碧成,再也不愿意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了。1903年正值青春叛逆时期的她,越来越无法忍受舅父的封建家长制作风。尤其是当她提出想要去女子学堂上学的时候,满脑袋封建思想的舅父被她彻底惹怒了。

在这种机缘巧合之下吕碧成“逃登火车,奔赴天津”。在当时的社会中离家出走的举动,不仅不合规矩而且也让很多人感到特别诧异。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这种叛逆的性格,才让吕碧成真正迈出了要求男女平等思想的第一步。
吕碧成作为“女权运动”首倡者之一,以及中国“女子教育”先行者,她的成长经历以及家中变故,其实都为她将来能够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以及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积极推动者,打下了非常重要的精神与思想基础。争取男女平等和女子受教育的权利,也成为了吕碧成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事业。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1.《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
“逃登火车,奔赴天津”之后,由于身无分文的吕碧成获好心人施救之后,辗转找到了天津《大公报》社,并因机缘巧合受到了《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的欣赏。英敛之不仅称赞了她的才学而且也十分赞赏她的勇气。
吕碧成就这样成为了《大公报》的第一名女编辑,至此她的人生开启了诸多“第一”之门。她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这在晚晴时期绝对是一件令人十分惊奇的事情。

2.民国“四大才女”之首,文坛崭露头角
1903年也可以称为吕碧成走上文坛的“元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她不断撰写和发表诗词作品,由于她的诗词格律严谨、文学性比较强,所以颇受当时的诗词界人士赏识。同时她骨子里的女权思想开始显露出来。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作品,都是吕碧成女权思想比较突出的经典之作。在这些作品中她不断为女性,能够获得与男性同样平等的权利而呼喊。

“民者,国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有贤女而后有贤母,有贤母而后有贤子,古之魁儒俊彦受赐”;“儿童教育之入手,必以母教为根基”。这些主张和观点都是吕碧成女权思想的重要体现。
笔者认为在她的思想中女性的地位提升,不仅关乎于孩子和家庭的未来,同时也关乎于整个国家的兴衰。只有女人的脊背挺直之后,才能教育出优秀的还,同时才能让丈夫安心工作,当小家逐渐完善之后,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
3.吕碧城的男女平等思想
吕碧成的女权思想和以此而形成的男女平等观点,-诸报端之后就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这种感觉推翻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气概,不仅让人肃然起敬,而且一时间她也成为了当时女性的偶像,并被很多受封建束缚的女性视为“救世主”。
“殊不知女权之兴,归宿爱国,非释放于礼法之范围,实欲释放其幽囚束缚之虐奴;且非欲其势力胜过男子,实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刚毅之气”。
笔者认为从这首诗歌节选中可以得知,吕碧成一直在倡导着男女平等,实际上并不是让女人的权利凌驾于男性之上。
她所期望的其实只是让女人,可以拥有与男人同等的生存权利。这种思想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新思想”,吕碧成的思想意识也具有一定超前性。
在提倡女子教育方面吕碧成希望,女人可以“得与男子同趋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刚毅之气”。这种在当今社会看来不足为奇的事情,在晚晴时期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吕碧成的这种先进思想,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完全推广,但是却在新旧两种观念之间,开辟出了一条适合女性独立发展的道路。她作为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所做作为都将载入史册。
结语
笔者认为大家可以不知道吕碧成的名字,也可以不了解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千万不要忽略她所倡导的“女权运动”,以及男女平等的思想和观点。
她作为一个封建末期的时代悲情人物,不仅没有自怨自艾反而能,积极倡导女权思想,单凭这一点就非常值得铭记于史册。
吕碧成的文学作品虽然多用“文言文”创作,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倡导的“白话文运动”格格不入。但是这也不能成为否定吕碧成文学成就的原因。在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她绝对是一个文坛上的风云人物。
虽然她后来成为了一位资本家,但这也毫不影响她的文学造诣。尤其是她所倡导的“女权运动”,至少要比当时的时代意识早半个世纪。
她想通过新文化和新文明的洗礼,让封建社会中的女人成为“对于国不失为完全之国民”。虽然她仅凭一己之力并没有达到目的,但她的“男女平等”思想,至少为后世女性寻求平等自由敲响了警钟。
台湾林老太太在巴西被盗20万美金,破案无望后远赴上海报警,钱被追回老太泪奔
(说历史的女人——第1770期)在说这个案件之前,有个人我们有必要提一下,他就是这个台湾老太太的丈夫,即钱塘江。钱塘江老先生,作为一代老知识分子,对中国的爱一直非常浓厚,对两岸统一一直是充满了深切的期待,为此,他写了大量呼吁两岸一统的文章。尤其是在担任台湾《中华日报》记者期间,更是以心怀正义、敢写别人不敢写的正义文章,被誉为是和柏杨、江南先生一样的作家,在台湾名气很大。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6:22:290000刘邦为什么要杀项羽:一山不容二虎(楚霸王)
因为在反秦的战争中,刘邦和项羽都有很多的拥护者。项羽在楚中军的名声与威望都是很高的,相反的刘邦的威望当时相比项羽有些不足。如果不杀项羽就等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说不能定项羽会在其支持者的帮助下东山再起,还会威胁刘邦建立的汉朝政权,所以刘邦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是一定要杀项羽的。一、同仇敌忾一同伐秦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1:36:080000卫子夫的三个女儿命运 大女儿被腰斩(第一个被腰斩的公主)
此前讲过金屋藏娇的故事,然而汉武帝刘彻对阿娇再怜惜的疼爱在遇到卫子夫之后也荡然无存了。卫子夫不仅聪慧,而且体贴,能够见微知著帮着刘彻打理后宫,也能帮着处理政事。然而两人恩爱至最后却同样感情分崩离析,因为巫蛊之祸,卫子夫及其子女下场都不好。卫子夫的三个女儿命运卫子夫给刘彻生下了三个女儿以及一个儿子,儿子因为巫蛊之祸被杀,卫子夫也因为此事上吊自杀以示清白。卫子夫的三个女儿命运同样惨烈。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9:22:430000历史上四大明君是谁:汉景帝极为开明(唐太宗文韬武略)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封建时期乃至近代时期成千上百位皇帝中,最为明智并且最能体察民情做皇帝一共有四位,而这四大明君分别是汉景帝、唐太宗、隋文帝以及康熙皇帝。这几个皇帝不是在位期间有着巨大的成就,就是十分开明理智,并且真正做到了以民为先。在这几个皇帝的统治时期,人民都是极为太平安乐的。作为皇帝,子民安好才是最重要的。一、汉景帝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55:3700002006年女婴刚出生被抛弃,养父母去世留下百万遗产,生母:求相认
2020年湖南发生了一件奇事。一名46岁的中年妇女跪在一个年轻女子面前,歇斯底里地恳求对方让自己与女儿相认。但年轻女子却露出不加掩饰的厌恶,无论对方如何哭诉,都没有答应对方的请求。在和记者单独沟通时,年轻女子道出了背后的原因。原来那名中年妇女的女儿,刚出生就被她丈夫送人了,13年来他们也没有与女儿相认。直到女儿的养父母意外离世,留下来百万遗产,他们才过来哭求相认。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6:56:5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