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起源和来历:为纪念故国而取名(与姜姓有渊源)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16:270阅
郑姓的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源自姬姓,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封于郑国,后遗民为了纪念故国改名为郑。二是源自子姓,商王武丁的儿子-子奠被封于奠国,而他又被称为郑父,国民则被称为郑人。三是源自姜姓,姜太公的孙子郑井叔建立了姜姓郑国,以此来监管子姓郑人,便以国为名。
郑姓来源和来历
1. 源自姬姓

当时周宣王的弟弟姬友被封于郑国,史称郑桓公,而在周朝覆灭之后,郑国被韩国击败并且覆灭,于是郑国的皇室和平民等都为了纪念故国,便想要以国为姓,而之后的姬氏族人也都改为了郑姓,一直延续至今。
2. 源自子姓

现代的郑姓也被认为有部分是源自商王武丁的儿子子奠,子奠当时主要是负责祭奠仪式时的用酒事宜的官员,所以以“奠”为名,又被称为郑父,当时被父亲封于“郑国”,历史上称之为“北郑”,后来被韩哀侯所灭,所以子姓郑国人便迁徙到了渭水之上又再次建立一个“南郑”,最终以故国为姓,取姓为郑。
3. 源自姜姓

姜姓郑人和子姓郑人有一定的渊源,姜太公的孙子郑井叔被周文王封于西郑一带,命令他将子姓郑人的后裔迁移至此,并且进行监管,于是便定城于现代的陕西凤翔县,称为姜姓郑国,等到之后周穆王上位,姜姓郑国灭亡,郑人后裔便为了纪念故国取名为郑井氏,后来也简称郑。
4.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

和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郑姓作为第六大姓也又一部分是从少数民族改名而来的,主要是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等,其中朝鲜族的“珍支部”就是在新罗国国王朴儒理在位的时候授予为“郑”姓的,因为当时想要效仿汉制姓氏,而蒙古族则是皇帝赐姓,尤其是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大批的蒙古人改为郑姓、李姓以及宝姓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法正与诸葛亮谁厉害:二人齐名难以比较(法正因病去世)
三国时期有许多耀眼的名人,比如说刘备帐下最出名的谋士就是诸葛亮,但是也因为诸葛亮自身的光芒太盛遮盖了别人的光芒,导致其他的谋士在历史上没有多少的存在感。法正就是诸葛亮光芒之下的一个谋士,据说他的谋略也是十分的厉害,那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法正与诸葛亮谁厉害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36:180000守宫砂真实存在吗 守宫砂对女子是种心理约束并不真实存在
在古代不像现代医学这么发达可以通过医疗器材来验证一个女子是否处女,据说古人验证女子是否处女是通过守宫砂是否还在来验证的,但是这种说法靠谱吗?守宫砂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因为现在并没有切实的守宫砂的存在例子来证明它的真实性。守宫砂真实存在吗守宫砂是什么根据史料来看,梁超的名医陶弘景曾有过这样的记载:守宫喜缘篱壁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志,故名守宫。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57:170000印第安人大屠杀:缴一张头皮奖一百美元(孩子也不能幸免)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美洲最初的原住民就是印第安人,他们在白人踏上美洲大地的时候给予了非常友好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美国人每年都会庆祝感恩节的原因,但是讽刺的是他们却在16-19世纪对印第安人展开过一场极为恐怖的种族大屠杀,下面就跟着探秘志小编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印第安人大屠杀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03:210000为什么太平军和捻军选择反清,而义和团却选择扶清灭洋?
很多历史读者对近代的义和团运动存在很多微词。当然这些负面评价基于立场不同,内容也不同。其实部分历史读者非常愤慨,认为当年的太平军和捻军都选择反清,唯独义和团选择扶清灭洋,因此很多人认为义和团太落后。其实,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代变了。白莲教与义和团我要新鲜事2023-06-28 23:47:510003为何商无夏朝记载:甲骨文未全部解读(夏朝的真实性存疑)
许多史学家对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表示存疑,因为在历史上对于夏朝的史料记载并不多,即便是《史记》和《竹书纪年》当中对夏朝有所记载,可是其撰写的年代距离夏商时期太过遥远,因此可信度不高。而距离夏朝最近的商朝为什么没有对夏朝的记载呢?为何商无夏朝记载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9:38: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