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节日天穿节,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农历正月二十)
民间传统节日有很多,但很多都被人们给遗忘,天穿节就是其中一个。天穿节是民间为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节日日期一般都在农历正月二十日,而如今天穿节早已被人们遗忘,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属于女娲的节日。
纪念女娲的节日

民间神话“女娲补天”的故事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天穿节就是民间为纪念女娲拯救人类的纪念日。天穿节每年的节期都不一样,一般都是在农历正月二十五前后。由于主要节俗活动主要是象征性地补缀穿孔的天,所以此节也叫补天节等。

天穿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传说女娲创造人类以后的数年,和颛顼大战的共工努触天柱不周山,结果天穹倾斜,还裂开了窟窿。为了挽救天穹和人类,女娲挑选五色石子,炼成石浆,补好了天上的窟窿。相传女娲补天的日子正好是正月二十,所以后人就把这一天叫做补天日,并用象征性的习俗活动纪念女娲补天,从而形成天穿节。

天穿节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存在。旧题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江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丝系饼饵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也。”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对此也有记载。

此后唐宋各代均有此俗,至清代仍然流行。康熙《广东通志》说:“(夏历正月)十九日,挂蒜于门以辟邪,广州谓为天穿日,作馎饦祷神,曰‘补天穿’。”现在,这种习俗已经不那么流行。

天穿节的主要节俗是象征性地补天,补天的工具则是薄而圆的煎饼、烙饼,叫“补天饼”,典型习俗是把补天饼放在或撕了扔在屋顶上。《荆楚岁时记》记载说:“江南俗正月二十日为补天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宋代人的《坚瓠集》也记载说:“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所以,苏轼有“一枚煎饼补天穿”的诗句。

补天穿也叫补天漏、天穿节,也叫补天地,这又与民间的风俗传说有关。相传神话时代,是“二十日天穿,二十一日地穿”,所以不仅要补天,也要补地,所以有“补天地”之称。补天是把饼向屋顶上放,补地则是把饼搁在地上或扔在井里。又传天出了窟窿时,大雨倾盆,洪水成灾;而天穿日又与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时间接近,人们以补天穿来祈祝“雨水之日,屋无穿漏”,所以也就有了“补天漏”之称。

同样的是煎饼,有些地区则是以吃来代表补天。《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北方习俗就是如此:“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云薰天,未知所出。”就是说,煎饼要在院子做,而且要搞得烟熏火燎的。这里,煎饼并未放在屋上,民俗信仰的意思,大概是它已经随油烟升上天空完成了补天的使命吧?
1918年,对列宁开了三枪的那个女魔头,被抓后是如何处理的?
(说历史的女人——第1655期)1918年,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正在发生风起云涌的变化,中国在清亡后正处于军阀割据之状态,而临近之国俄国也正在发生着巨变,列宁在前一年的11月领导了轰动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随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苏维埃政权。至此,俄罗斯沙皇统治时代彻底在历史舞台上退出。0001汉献帝还活着 袁术就敢公然称帝 为何有这样愚蠢的操作
我要新鲜事2023-12-19 18:32:350000将清明上河图放大 看到一尴尬场景 树下睡觉小伙在干什么
树下睡觉小伙纳凉。在《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幅璀璨明珠,创作于北宋时期。这幅画作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细节展示了北宋时代的繁华景象,并寓意了对皇权和美好愿望的向往。然而,当我们细细观察这幅画作时,一个令人意外的细节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位年轻小伙子竟然在树下睡觉。这一场景与繁忙的市井景象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猜测。我要新鲜事2023-07-08 15:48:490002明末三大悬案之红丸案,朱常洛死时精流不止是真的吗
明末时期有三大悬案,其中红丸案是最为什么的一个,泰昌帝朱常洛一夜暴毙,而死因在四百多年后的今年依然成迷。之所以要以“红丸”来命名,就是因为朱常洛之死,最大可能是与死前服用的红丸有关,还据说朱常洛死时精流不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明朝三大谜案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2:07:060006郑板桥的晚年故事
郑板桥是清代知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在中晚年时期以卖画为生,被称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板桥十分擅长画松,石竹,兰等物,画兰竹已有50多年。以竹自喻是他经典的晚年故事。我要新鲜事2024-05-02 19:36: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