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之死:到底是被毒死还是自然死亡?
康熙为清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他开创了康熙盛世,被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这样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的死因却是一个谜团。对于康熙之死有两种说法,一是他是病死的,二是由雍正毒死的,但是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兴致勃勃去南苑打猎,一开始只是“偶感风寒”,但是病情突然加重了,过了几天就西去了。而有人说,康熙是中毒而死。雍正朝吕留良一案中,曾静的供词为: “圣祖皇帝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这是说康熙是被毒死的,凶手就是雍正。著名清史专家孟森认为,康熙当年的病情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不使人生疑。曾身临其境的意大利人马国贤记载:“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由此看来,雍正进献的这碗人参汤绝对有问题,不然何以喝了这碗汤,康熙就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死了。至于为什么雍正会下毒将康熙毒死呢?说是晚年康熙一直没有立继承人,一干皇子都让他极为失望,病重时才立下遗诏立皇十四子为太子。遗诏留给了隆科多,而隆科多早就和雍正勾结在了一起,于是将“十”改为“于”。

野史中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康熙临终时召大臣入宫,久无人至。猛地一睁眼,发现皇四子胤立在跟前,大怒,摘下自己所佩玉佛珠掷向胤。不久,康熙便驾崩了。胤拿出经过篡改的遗诏,向诸兄弟及文武百官宣布父皇已经传位给自己,并以佛珠为证。

然,也有的专家根据官方史书,尤其是根据雍正删改的《圣祖实录》,认为康熙的确是病死的。活到68岁,在古代已经是高寿了。康熙那个时候可能因为年事已高,很有可能患有各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常见现象。康熙之死,很有可能是因为突发疾病造成的。

或许,真正的世界末日离我们还十分遥远,但可能20年或30年后,气候变得异常干燥,洪水泛滥成灾,甚至不少国家战事频发,谁又知道呢?
灭绝之灾降临,如何留存一丝生命的希望?
圣经《创世纪》当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诺亚在上帝的指引下建造了一艘巨大的方舟,在洪水到来前,他将地球上的所有动植物按类别、雌雄带到方舟上避难,最终把生命的火种保留了下来。

2009年美国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影片《2012》上映,其排山倒海、天坼地裂的惊悚画面曾一度引发了人们的巨大恐慌。面对世界末日,影片中的四艘诺亚方舟最后只能装载社会精英、有钱人和一群动物逃生。

电影《2012》剧照
电影《末日先锋》里,绿洲消失后,幸存的年迈女战士奄奄一息时,将怀中的一袋种子交给年轻女孩,期盼有天女孩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再度播种。地球因核战争而变成一片荒芜,但种子却是文明重生的希望。
尽管神话故事是假的,影片情节也是人类杜撰的,但西方似乎一直存在这种“末世论”,以及与这个“末世论”始终相提并论的另一个警示——生命的延续。

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有一座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名叫朗伊尔城。
它距离北极只有1300公里,是地球上位置最北的城镇。

那里一年中白天的平均最高温只有四个月不在冰点以下,而且从10月底到2月中,太阳根本不会升上地平线,只有寒风刺骨的漫长极夜。

在那里,死亡是违法的,病人和老人必须离开;那里也不许生孩子,孕妇临产前一个月也必须离开。
为什么会有这样不近人情的法律?原来,朗伊尔城的地下几乎全是冻土,埋在地下的尸体不会腐烂,细菌也不会死亡。一旦有害细菌泛滥,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听起来,作为罪魁祸首的“冻土”实在没什么好处,然而,正是因为有这些“冻土”,在这城镇附近的另一侧山麓,建有一座拯救人类的全球种子库——斯瓦尔巴种子库。
斯瓦尔巴种子库是专门为“世界末日”准备的“种子银行”。

它旨在保护数以百万计的粮食作物,使其免于在气候变迁、核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浩劫中灭绝,所以它也被称为是农作物的诺亚方舟。

我们先来看看俗称“世界末日地下室”的全球种子库长什么样。

深藏在永冻土层下的斯瓦尔巴种子库,就好像一座天然的大冰箱。种子库的入口处,是极为先进的设计,它装配了金属反射镜,能在白天反射阳光,并在黑暗的夜晚发光。

从大门进去,是一条120米长的隧道,深入砂岩山里,直通三个长45米,宽、高各4米的独立种子仓库。

周围全用1米厚的隔温混凝土墻打造,以防止发生山体崩溃时所造成的任何结构损坏。

从大门到储存种子的仓库,中间配备五道防爆舱门,安全性可比美国黄金储藏库,能够承受里氏规模6.2级的地震以及核武攻击,任何人进入种子库都必须通过这五道安全门。

处在冻土和厚重岩石底下大约430英尺(约131米)的种子仓库,始终维持摄氏零下18度的低温,储存在仓库中的小麦大麦可以保存一千年,高梁可以保存一万九千年。

而且,这座山位于海平面以上430英尺(约131米)的地方,即使南北极冰冠融化,海平面上升7米,这座种子库仍会保持干燥。
当地难以置信的酷寒、北极浮冰,还有超过人类数量的北极熊,也成为人为安全措施外的额外天然屏障。

全世界的国家都可以免费将种子存放在斯瓦尔巴种子库,当作安全备份。

储存在种子库的朝鲜种子
各国挑选合格的种子,用特制的三层铝箔袋密封,接着运往斯瓦尔巴,在斯瓦尔巴机场通过安检系统,随后送到种子库。

种子库的工程师对每个种子样本进行分类,注明其品种、种源及年龄等所有信息,并转录到一个科学界常搜取资讯的网站。也就是说,只要输入种子编码,就可以在任何网站的资料库找到它们。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的工作原理基本上和银行金库一样,工程师不能打开任何种子、任何来这里的箱子,只有储户才能够打开并提领储存的种子。

目前仓库内的种子数量已接近 100万粒,当中的物种全部都是重要食物来源,比如有小麦、大麦、扁豆、绿豆、鹰嘴豆、高粱、豌豆及超过86种不同马铃薯,物种种类有超过4000种。
其中,也包括中国的水稻和蔬菜。

众所周知,自农业文化开展以来,人类便有保留种子的习惯。
但是,斯瓦尔巴种子库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种子库,在世界各地还有1700个左右的“种子银行”(seed bank),由不同国家和组织运行。
中国昆明就有一座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子库。

各位看官恐怕就要问了,既然各国都有自己“种子银行”,大家又何必大费周折的把种子送到北极去?
况且,这个全球种子库造价不菲,足足耗资900万美元,每年还要数百万人来运行它,常年运转费用大约为10万至20万美元。

也许,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敘利亚人,他们是从斯瓦尔巴种子库中提取种子的第一个国家。
2015年,由于敘利亚内战,他们位于第一大城市阿勒颇的种子库被炸毁,导致种子库无法提供适合当地种植的耐干旱作物种子。
敘利亚人只好从斯瓦尔巴种子库提取种子回国复用,第二年又重新挑选合格的种子,送回斯瓦尔巴种子库储存。

除此之外,那些分布各国的“种子银行”也并非完全保险,不时因水资源短缺、地震、战争或是其他自然灾害遭受威胁。
例如,菲律宾的国家种子库曾毁于洪水,重建后又因火灾被毁;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乱地区,当地种子库损毁严重。
显然,斯瓦尔巴种子库因为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它的特殊构造,充分体现了它“世界末日地下室”的价值。

或许,真正的世界末日离我们还十分遥远,但可能20年或30年后,气候变得异常干燥,洪水泛滥成灾,甚至不少国家战事频发,谁又知道呢?
而能够重启农耕文明、拯救人类的就是冰封在斯瓦尔巴种子库的几百万份作物种子。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能摈弃政治与经济的差异,秉承储藏所有种子、保护农作物多样性的一致性理念,建造了这座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工程。
但无论如何,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期待”世界末日种子库“永远没有被启用的一天。
英布为什么会反项羽 背叛项羽和英布的野心有关
英布是秦末时期的一位猛将,投奔项梁后一直忠心耿耿,在项梁死后便是追随着项羽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按理说英布对项羽应该同样是衷心耿耿的,并且有了过命的交情了,在巨鹿之战中英布数次击败秦军,是有大功的人,为什么最终英布却反了项羽站到刘邦的阵营去了呢?英布为什么会反项羽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16:090000被秘密关押二十年 死前还被邀请喝酒(民国秘档)
曾任职政治局常委的高管被关押28年后处死。1890年出生的卢福坦是山东泰安人,他的父母都是工人,因为当时正处于晚清末年,工人的生活非常艰难,他们只能靠在煤矿做工勉强度日。因此,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卢夫坦并没有读过多少书,而是从小跟随着父母在矿上做帮工,从小就经历了人情世故的他,头脑也锻炼的是异常灵活。高层领导我要新鲜事2023-08-18 21:47:250005为什么匈奴人经常给被虏的汉人发老婆?汉人:这比被杀还可怕!
在《战国策》中就曾记载:“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就是说匈奴人还没有灭亡,自己的家庭也就不存在了。而在历史上,匈奴确实是一个让人感觉非常可怕的存在。作为中原王朝的大敌,匈奴无时无刻都在威胁着中原王朝。那么作为中原王朝来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被匈奴掳掠呢?难道匈奴人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会对被掳掠的汉人进行“发老婆”?匈奴人为何会对汉人“发老婆”?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27:030000史弥远简介:南宋大奸臣,掌控朝政26年/疯狂掠夺人民财产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朝廷。虽然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奸臣当道,比如南宋初期的秦桧,他害死了岳飞,秦桧死后又出现了一个史弥远,权势更重,他以丞相位在宋宁宗﹑宋理宗两朝擅权共26年,疯狂掠夺人民财产,导致民不聊生,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一、史弥远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5:08:570007中国伟哥之父:2001年携20亿外逃,82分钟输2000万,被两国制裁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晓鲲编辑|林画2016年初冬的一天,首都机场还像往日一样繁忙。一架飞机刚刚在跑道停稳,远处就驶来几辆警车停在舷梯旁边,突然出现的一幕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大家纷纷驻足,向这架国际航班投来好奇的目光。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12:030000